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燃料電池外殼安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內部為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插接有支撐底桿,所述支撐底桿上部設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與支撐底桿之間固定連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螺旋套接在支撐底桿上部,所述固定柱上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橫桿,固定柱與固定橫桿之間形成一體成型的L形結構;通過絲桿嚙合連接的固定橫桿,使其滿足不同寬度的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的固定,設置的可沿固定基座滑動的支撐底桿,滿足不同長度的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的固定,采用彈簧和輔助加固板,減少固定結構與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之間的縫隙,對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固定的更加牢固。
A fixed structure of the frame en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fuel cell shell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
本技術涉及燃料電池外殼安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化學裝置,又稱電化學發電器。它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之后的第四種發電技術。由于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把燃料的化學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轉換成電能,不受卡諾循環效應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電池用燃料和氧氣作為原料;同時沒有機械傳動部件,故沒有噪聲污染,排放出的有害氣體極少。由此可見,從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燃料電池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發電技術。燃料電池外殼在安裝時,需先對燃料電池外殼的架端部固定,現有的固定結構,固定結構內部的區域大小為固定的,只能滿足對單一型號的燃料電池外殼的固定,造成固定結構的固定存在局限性,且在對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固定后缺乏對其之間間隙的加固,造成對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固定的不牢固性,無法保證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的進一步安裝和操作。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中提出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一)技術目的為解決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通過絲桿嚙合連接的固定橫桿,實現對固定結構之間的固定區域的大小調整,使其滿足不同寬度的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的固定,增加固定結構使用的范圍,設置的可沿固定基座滑動的支撐底桿,對固定結構內部的固定區域的長度調整,使其滿足不同長度的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的固定,提高固定結構的使用多樣性,采用彈簧和輔助加固板,減少固定結構與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之間的縫隙,對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固定的更加牢固。(二)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內部為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插接有支撐底桿,所述支撐底桿上部設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與支撐底桿之間固定連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螺旋套接在支撐底桿上部,所述固定柱上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橫桿,固定柱與固定橫桿之間形成一體成型的L形結構,所述固定橫桿為兩端相通的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穿接有絲桿,所述固定橫桿內壁設置輔助加固板,所述輔助加固板為傾斜設置結構,輔助加固板較低的一端通過活動塊與固定橫桿連接,輔助加固板較高的另一端通過彈簧與固定橫桿連接。進一步地,至少一端所述的支撐底桿沿固定基座水平方向滑動。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基座兩側開設有條形槽,所述條形槽內部活動插接有支撐底桿,所述支撐底桿通過夾塊固定。進一步地,所述套筒側壁開設有螺紋孔。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橫桿內部開設有螺紋結構,兩側所述固定橫桿內部的螺紋結構方向相反。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底桿兩端固定連接有擋桿。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術效果:1、通過絲桿嚙合連接的固定橫桿,實現對固定結構之間的固定區域的大小調整,使其滿足不同寬度的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的固定,增加固定結構使用的范圍;2、設置的可沿固定基座滑動的支撐底桿,對固定結構內部的固定區域的長度調整,使其滿足不同長度的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的固定,提高固定結構的使用多樣性;3、采用彈簧和輔助加固板,減少固定結構與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之間的縫隙,對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固定的更加牢固。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支撐底桿與固定基座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固定橫桿內部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固定基座;2、固定柱;3、固定橫桿;4、絲桿;5、套筒;6、螺紋孔;7、支撐底桿;8、擋桿;9、條形槽;10、夾塊;11、活動塊;12、輔助加固板;13、彈簧。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術的概念。如圖1-4所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基座1,固定基座1為平整的板狀結構,固定基座1兩端插接有支撐底桿7,至少一端的支撐底桿7沿固定基座1滑動,在一個實施例中,其中一端的支撐底桿7與固定基座1固定連接,其中另一端的支撐底桿7與固定基座1滑動連接,如圖3所示,固定基座1側壁開設有條形槽9,條形槽9內部插接有支撐底桿7,為確保對支撐底桿7的固定,支撐底桿7在靠近條形槽9的位置處通過夾塊10夾持在支撐底桿7與固定基座1處,實現對支撐底桿7位置的定位,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兩端的支撐底桿7均插接在條形槽9內部,其原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再次不做贅述;在實施例中,支撐底桿7上部設置有固定柱2,固定柱2通過套筒5套接在支撐底桿7外壁,支撐底桿7可為圓柱或矩形結構,相對應的套筒5可為圓柱或矩形結構,套筒5與支撐底桿7適配,沿支撐底桿7外壁滑動,且為保證套筒5與支撐底桿7之間的固定,在套筒5的側壁上至少開設一個螺紋孔6,螺栓穿過螺紋孔6對套筒5與支撐底桿7之間定位。在實施例中,固定柱2上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橫桿3,固定柱2與固定橫桿3之間形成垂直狀連接,固定橫桿3為兩端相通的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穿接有絲桿4,固定橫桿3內部開設有內螺紋結構,與絲桿4表面的外螺紋結構相互嚙合,且兩側固定橫桿3內部的螺紋結構方向相反,用以對固定橫桿3之間的間距調整。為進一步保證燃料電池外殼架端部固定的牢固,如圖4所示,在實施例中,固定橫桿3內壁設置輔助加固板12,輔助加固板12一端通過活動塊11與固定橫桿3連接,活動塊11嵌設在輔助加固板12開設的凹槽內部,保持固定橫桿3表面的平整,輔助加固板12另一端通過彈簧13與固定橫桿3連接;輔助加固板12表面開設有防滑紋或嵌設有橡膠墊。為避免固定柱2底部的套筒5從支撐底桿7上滑掉,在實施例中,支撐底桿7兩端固定連接有擋桿8。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將燃料電池外殼放置在固定基座1上部,依據燃料電池外殼的寬度,轉動絲桿4,進而帶動與絲桿4嚙合連接的固定橫桿3運動,對固定橫桿3之間的間距調整,使其滿足燃料電池外殼的放置,在固定橫桿3的移動過程中,固定柱2通過套筒5隨之在支撐底桿7上滑動,在固定橫桿3運動到合適的位置后,取螺栓穿過螺紋孔6,對套筒5與支撐底桿7之間的位置固定,固定橫桿3固定在燃料電池外殼的架端處,燃料電池外殼在插入固定橫桿3內部時,擠壓輔助加固板12向上運動,又因輔助加固板12重力的作用輔助加固板12產生向下的作用力,保證燃料電池外殼架端處固定的牢固,且移動支撐底桿7在條形槽9內部的位置,能滿足不同型號的燃料電池外殼放置在固定基座1上部固定,提高對燃料電池外殼固定的范圍。應當理解的是,本技術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于示例性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1),所述固定基座(1)內部為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插接有支撐底桿(7),所述支撐底桿(7)上部設置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與支撐底桿(7)之間固定連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螺旋套接在支撐底桿(7)上部,所述固定柱(2)上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橫桿(3),固定柱(2)與固定橫桿(3)之間形成一體成型的L形結構,所述固定橫桿(3)為兩端相通的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穿接有絲桿(4),所述固定橫桿(3)內壁設置輔助加固板(12),所述輔助加固板(12)為傾斜設置結構,輔助加固板(12)較低的一端通過活動塊(11)與固定橫桿(3)連接,輔助加固板(12)較高的另一端通過彈簧(13)與固定橫桿(3)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部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1),所述固定基座(1)內部為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插接有支撐底桿(7),所述支撐底桿(7)上部設置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與支撐底桿(7)之間固定連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螺旋套接在支撐底桿(7)上部,所述固定柱(2)上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橫桿(3),固定柱(2)與固定橫桿(3)之間形成一體成型的L形結構,所述固定橫桿(3)為兩端相通的中空結構,其中空結構內部穿接有絲桿(4),所述固定橫桿(3)內壁設置輔助加固板(12),所述輔助加固板(12)為傾斜設置結構,輔助加固板(12)較低的一端通過活動塊(11)與固定橫桿(3)連接,輔助加固板(12)較高的另一端通過彈簧(13)與固定橫桿(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外殼安裝用架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韶春,李力勉,陳志全,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歐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