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顯示面板、其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該顯示面板,包括:導光板,對向基板,液晶層,第一電極層,第二電極層,介質層,以及反射層;其中,介質層,包括:多個貫穿介質層厚度的取光口;取光口中填充有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反射層,包括:多個分別與各取光口一一對應的反射元件;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導光板的折射率,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與導光板的折射率之間的差異小于設定閾值,以使設定角度入射的光線在導光板和第一電極層內全反射傳播;反射元件,用于將對應的取光口取出的光線反射至顯示面板的出光面。上述顯示面板采用反射式出光的方式,且無需設置偏光片,提高了顯示面板的光透過率。
A display panel, its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顯示面板、其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
,尤指一種顯示面板、其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已經完全取代了傳統的陰極射線管(CathodeRayTube,CRT)顯示器,并且,由于LCD顯示器具有技術發展成熟且價格便宜的特點,已經成為顯示
中的主流產品。然而,由于液晶顯示器的上下兩側需要設置偏光片,使光線在穿過偏光片時損失了大部分光線,從而導致液晶顯示器的光透過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其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液晶顯示器件的光透過率較低的問題。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導光板,與所述導光板相對設置的對向基板,位于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對向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位于所述導光板靠近所述液晶層一側的透明的第一電極層,位于所述對向基板與所述液晶層之間的第二電極層,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層靠近所述液晶層一側的介質層,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層與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的反射層;其中,所述介質層,包括:多個貫穿所述介質層厚度的取光口;所述取光口中填充有所述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所述反射層,包括:多個分別與各所述取光口一一對應的反射元件;所述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所述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與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之間的差異小于設定閾值,以使設定角度入射的光線在所述導光板和所述第一電極層內全反射傳播;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將對應的所述取光口取出的光線反射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中,還包括:位于所述導光板側面的光源。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中,在遠離所述光源的方向上,各所述取光口的寬度逐漸增大。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中,所述取光口在遠離所述光源方向上的寬度隨著所述液晶層的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中,還包括: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側與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之間的光耦合元件;所述光耦合元件,用于將所述光源的出射光以滿足所述導光板的全反射條件的入射角度準直耦合入射到所述導光板。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中,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光源;反射元件的反射面與所述導光板的表面之間的夾角在30°~37°的范圍內。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中,包括:支撐主體,以及位于所述支撐主體背離所述對向基板一側的反射層;所述支撐主體在背離所述對向基板的一側具有斜面,所述反射層位于所述支撐主體的所述斜面上。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中,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電極層與所述反射層之間的遮光層;所述遮光層,包括:分別與各所述取光口一一對應的遮光單元;所述顯示面板包括多個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包括:透明區域和像素區域;所述像素區域,包括:一個所述取光口,與該取光口對應的反射元件和遮光單元。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上述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包括:分別向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施加電信號,以驅動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偏轉,以改變所述液晶層的折射率,以控制光線無法從取光口處出射,實現顯示面板的暗態顯示;分別向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施加電信號,以驅動所述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偏轉,以改變所述液晶層的折射率,以控制光線能夠從所述取光口處出射,實現顯示面板的亮態顯示。第三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顯示面板。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如下: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其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該顯示面板,包括:導光板,與導光板相對設置的對向基板,位于導光板與對向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位于導光板靠近液晶層一側的透明的第一電極層,位于對向基板與液晶層之間的第二電極層,位于第一電極層靠近液晶層一側的介質層,以及位于液晶層與第二電極層之間的反射層;其中,介質層,包括:多個貫穿介質層厚度的取光口;取光口中填充有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反射層,包括:多個分別與各取光口一一對應的反射元件;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導光板的折射率,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與導光板的折射率之間的差異小于設定閾值,以使設定角度入射的光線在導光板和第一電極層內全反射傳播;反射元件,用于將對應的取光口取出的光線反射至顯示面板的出光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通過在導光板靠近液晶層的一側設置透明的第一電極層,且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與導光板的折射率相近,因而設定角度入射的光線可以在導光板和第一電極層內全反射傳輸,通過在第一電極層靠近液晶層一側設置介質層,并且在介質層中設置多個取光口,取光口內填充有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因而可以通過控制液晶層的折射率將導光板和第一電極層內的光線取出,并實現不同的灰階顯示,該顯示面板采用反射式出光的方式,且無需設置偏光片,提高了顯示面板的光透過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顯示面板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反射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取光口射向對應的反射元件的光線的光強分布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液晶的等效折射率為最小值時的光強分布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液晶的等效折射率為最大值時的光強分布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液晶顯示器的光透過率較低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其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其驅動方法及顯示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附圖中各膜層的厚度和形狀不反映真實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說明本
技術實現思路
。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如圖1所示,包括:導光板101,與導光板101相對設置的對向基板102,位于導光板101與對向基板102之間的液晶層103,位于導光板101靠近液晶層103一側的透明的第一電極層104,位于對向基板102與液晶層103之間的第二電極層105,位于第一電極層104靠近液晶層103一側的介質層106,以及位于液晶層103與第二電極層105之間的反射層(即反射元件M所在的膜層);其中,介質層106,包括:多個貫穿介質層106厚度的取光口V;取光口V中填充有液晶層103中的液晶分子;反射層,包括:多個分別與各取光口V一一對應的反射元件M;介質層106的折射率小于第一電極層104的折射率,介質層106的折射率小于導光板101的折射率,第一電極層104的折射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光板,與所述導光板相對設置的對向基板,位于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對向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位于所述導光板靠近所述液晶層一側的透明的第一電極層,位于所述對向基板與所述液晶層之間的第二電極層,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層靠近所述液晶層一側的介質層,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層與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的反射層;其中,/n所述介質層,包括:多個貫穿所述介質層厚度的取光口;所述取光口中填充有所述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n所述反射層,包括:多個分別與各所述取光口一一對應的反射元件;/n所述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所述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與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之間的差異小于設定閾值,以使設定角度入射的光線在所述導光板和所述第一電極層內全反射傳播;/n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將對應的所述取光口取出的光線反射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面。/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光板,與所述導光板相對設置的對向基板,位于所述導光板與所述對向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位于所述導光板靠近所述液晶層一側的透明的第一電極層,位于所述對向基板與所述液晶層之間的第二電極層,位于所述第一電極層靠近所述液晶層一側的介質層,以及位于所述液晶層與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的反射層;其中,
所述介質層,包括:多個貫穿所述介質層厚度的取光口;所述取光口中填充有所述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
所述反射層,包括:多個分別與各所述取光口一一對應的反射元件;
所述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所述介質層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電極層的折射率與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之間的差異小于設定閾值,以使設定角度入射的光線在所述導光板和所述第一電極層內全反射傳播;
所述反射元件,用于將對應的所述取光口取出的光線反射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出光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導光板側面的光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遠離所述光源的方向上,各所述取光口的寬度逐漸增大。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光口在遠離所述光源方向上的寬度隨著所述液晶層的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側與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之間的光耦合元件;
所述光耦合元件,用于將所述光源的出射光以滿足所述導光板的全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慶訓,王倩,董學,趙文卿,李忠孝,陳小川,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