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株式會社LMS專利>正文

    光學薄膜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23888959 閱讀: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41
    提供一種光學薄膜。光學薄膜包括:第一棱鏡片,在一面配置有多個棱鏡;以及擴散片,配置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另一面,且在該擴散片的一面配置有第一突起部以及第二突起部。在此,可以是,所述第一突起部粘接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所述第二突起部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相隔預定的距離,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可以基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與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之間的比率來設定。

    Optical film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光學薄膜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學薄膜(OPTICALFILM),更詳細而言涉及使光擴散的光學薄膜。
    技術介紹
    通常,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顯示器)包括向整個畫面均勻地照射光的背光模塊。背光模塊包括燈、反射燈的光的燈反射板以及將反射的光面光源化的導光板。在導光板的上表面配置光學薄膜,該光學薄膜包括使光均勻地擴散的擴散片和對擴散的光進行聚光的棱鏡片。光學薄膜可以是包括至少一個以上的擴散片和至少一個以上的棱鏡片的疊片(lamination)的形態。作為一例,光學薄膜可以是層疊了一枚擴散片和兩枚棱鏡片的形態。單純疊片形態的光學薄膜由于層疊了多個薄片而提高了硬度,因此可提高可靠性,但是可能會出現疊片形態下引起的亮度的降低。目前正在研究以多個薄片的疊片形態制作光學薄膜來減少光學薄膜的變形的同時將亮度的降低最小化的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光學薄膜,其層疊至少一個擴散片和至少一個棱鏡片來確保用于光的擴散中的空氣間隙(airgap),從而將亮度的降低最小化的同時確保硬度。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光學薄膜包括:第一棱鏡片,在一面配置有多個棱鏡;以及擴散片,配置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另一面,在該擴散片的一面配置有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在此,所述第一突起部粘接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所述第二突起部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相隔預定的距離,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可以基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與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之間的比率來設定。(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各實施例,可最小化光學薄膜的亮度的降低,且可提高光學薄膜的硬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2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光學薄膜。圖3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涉及的光學薄膜。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光學薄膜的剖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擴散片的剖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涉及的擴散片的剖視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又一實施例涉及的擴散片的剖視圖。圖8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用于亮度測量的試驗的構成。圖9和圖10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試驗數據。【符號說明】1:液晶顯示裝置;10:背光單元;20:液晶面板;200,300,400,500,821:光學薄膜;15,16,210,310,320,410,420,510,520,821-1,821-2:棱鏡片;14,220,330,430,500-1,600,821-3:擴散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另外,在說明針對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時,如果認為對相關聯的公知的功能或構成的具體說明會影響本公開的宗旨,則省略對其的詳細說明。并且,在以下說明中所使用的用語是考慮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功能而定義的用語,可以因使用者、運用者的意圖或慣例等而不同。因此,所使用的用語的定義應基于本說明書的整體內容及其相應功能來解釋。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參照圖1,液晶顯示裝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1包括背光單元10和液晶面板20。通常,可以在液晶面板20的后方具備背光單元10,以便向液晶面板20照射光。背光單元10包括光源11、反射板12、導光板13、擴散片14、棱鏡片15、16以及反射偏振片17。從光源11發射的光可因導光板13而變成面光源的形態。在此,光源11可以是邊緣型或直下型。作為一例,光源11可以使用LED(lightemittingdiode,發光二極管)、熒光燈。反射板12配置在導光板13的后方,將朝向導光板13的后方射出的光反射至導光板13來使其入射至導光板13,從而最小化光的損失。擴散片14可使從導光板13入射的光均勻地分散。擴散片14涂敷了添加有光擴散珠(beads)的固性樹脂(例如,選擇氨酯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以及自由基生成單體中的至少一種以上來單獨或者混合而成)的溶液,因此有可能因光擴散珠而引發光擴散。另外,在擴散片14中形成有均勻或不均勻的大小形狀(例如,球形)的突起圖案(或突出部),因此會促進光的擴散。棱鏡片15、16利用形成在表面的光學圖案來對入射的光進行聚光,從而可將其射出到液晶面板20。棱鏡片15、16可由光學圖案層形成,在該光學圖案層形成有光學圖案,該光學圖案是在透光性基底薄膜的上部為了正面方向的亮度的提高而始終具有45°的傾斜面的三角陣列(array)的形態。反射偏振片17配置在棱鏡片15、16的上部,針對由棱鏡片15、16聚光的光,使其一部分偏振光透過,而將另一部分偏振光反射至下部,由此起到使光再循環的作用。液晶面板20根據電信號將從光源11照射的光折射到預定的圖案。被折射的光通過配置在液晶面板20的前面的濾色器和偏振光濾波器而構成畫面。圖2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光學薄膜。光學薄膜200包括棱鏡片210和擴散片220。棱鏡片210對通過了擴散片220的光進行聚光。作為一例,棱鏡片210可以在PET薄膜(或者基底薄膜)的上表面在一面配置三角形的多個棱鏡。擴散片220使從光源照射的光擴散。擴散片220可使從光源照射的光均勻地擴散。可通過粘接劑粘接棱鏡片210和擴散片220。作為一例,粘接劑可以是壓敏型粘接劑(PSA: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壓敏膠)。可在棱鏡片210的另一面涂敷粘接劑。擴散片220的一面可以被粘接到涂敷了粘接劑的棱鏡片210的另一面。由此,光學薄膜200可以通過粘接劑將棱鏡片210和擴散片220一體化來構成。在光學薄膜200為棱鏡片210和擴散片220的疊片形態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因棱鏡片210與擴散片220之間的粘接面而引發亮度的降低。參照后述的圖5至圖7,詳細說明為了將亮度的降低最小化而在棱鏡片210與擴散片220之間確保空氣間隙的方法所涉及的實施例。以下,為了便于說明,省略與圖2中的詳細說明重復的內容。圖3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涉及的光學薄膜。光學薄膜300包括第一棱鏡片310、第二棱鏡片320以及擴散片330。可依次層疊第一棱鏡片310、第二棱鏡片320以及擴散片330。在該情況下,第二棱鏡片320的棱鏡配置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棱鏡片310的棱鏡配置方向。作為一例,可通過粘接劑來粘接第一棱鏡片310、第二棱鏡片320以及擴散片330。由此,光學薄膜300可以通過粘接劑將第一棱鏡片310、第二棱鏡片320以及擴散片330一體化來構成。在光學薄膜300為第一棱鏡片310、第二棱鏡片320以及擴散片330的疊片形態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因第二棱鏡片320與擴散片330之間的粘接面而引發亮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光學薄膜,包括:/n第一棱鏡片,在一面配置有多個棱鏡;以及/n擴散片,配置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另一面,且在該擴散片的一面配置有第一突起部以及第二突起部,/n所述第一突起部粘接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所述第二突起部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相隔預定的距離,/n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可以基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與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之間的比率來設定。/n

    【技術特征摘要】
    20181015 KR 10-2018-01226511.一種光學薄膜,包括:
    第一棱鏡片,在一面配置有多個棱鏡;以及
    擴散片,配置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另一面,且在該擴散片的一面配置有第一突起部以及第二突起部,
    所述第一突起部粘接在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所述第二突起部被配置成與所述第一棱鏡片的所述另一面相隔預定的距離,
    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可以基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與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之間的比率來設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薄膜,其中,
    與所述第一突起部以及所述擴散片的基底薄膜相接的第一面是圓形或者橢圓形,
    與所述第二突起部以及所述擴散片的所述基底薄膜相接的第二面是圓形或橢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薄膜,其中,
    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基于數學式h1:h2=1:x來設定,
    在此,h1是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h2是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且0.25≤x≤0.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薄膜,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高度h1是從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擴散片的基底薄膜的一面到離得最遠的距離處的所述第一突起部的最上端為止的距離,
    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高度h2是從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擴散片的所述基底薄膜的一面到離得最遠的距離處的所述第二突起部的最上端為止的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薄膜,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部的所述第一面的直徑以及所述第一突起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東哲崔鎮淵吳世珍李宇鐘金敃虎金枓利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LMS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日日摸日日踫夜夜爽无码|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dvd|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VA无码中文字幕电影 |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东京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址|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WWW久久无码天堂MV|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