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破碎錘增壓器
本技術涉及破碎錘
,具體為一種破碎錘增壓器。
技術介紹
液壓破碎錘能在挖掘建筑物基礎的作用中更有效地清理浮動的石塊和巖石縫隙中的泥土,液壓破碎錘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打擊力和沖擊能量,液壓破碎錘的動力來自于挖掘機等動靜態載體,其液壓油驅動活塞往復做功,由于破碎錘中的打擊力度不足,因襲需要用到增壓裝置。但是現有的技術存在以下的不足:1、現有的破碎錘增壓器中,其增壓器的打擊力度不夠,從而需要進行多次工作,導致工作時間的增加,影響到工作效率。2、現有的破碎錘增壓器中,其在工作時,會使破碎錘內部的結構之間的摩擦容易增大,從而減小破碎錘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提供了一種破碎錘增壓器,解決了破碎錘增壓器中其增壓器的打擊力度不夠以及破碎錘內部的結構之間的摩擦容易增大的問題。(二)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破碎錘增壓器,包括活塞、釬桿和油缸,所述油缸的內部設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下端設置有釬桿,所述油缸的下端設置有外護套,所述釬桿的下端穿過外護套,所述活塞與油缸內部頂端之間的空間設置為氮氣腔,所述油缸的上端設置有安裝板,所述油缸的左側側壁上設置有蓄能器,所述油缸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摩擦墊。優選的,所述油缸的上端設置有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設置有四個。優選的,所述安裝板上相對應油缸上的螺孔的位置處均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內均設置有螺栓,所述安裝板通過螺栓與油缸連接。r>優選的,所述蓄能器上端的油缸側壁內設置有氣管,所述氣管上安裝有閥門,所述氣管的一端與蓄能器連接,所述氣管的另一端與氮氣腔接通。優選的,所述活塞設置在摩擦墊內,所述釬桿的上端部設置在摩擦墊內,所述摩擦墊所在油缸內部側壁上的位置的下方設置有限位環,所述限位環套設在釬桿上。優選的,所述油缸外部中端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端的油缸的前側設置有油口。(三)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破碎錘增壓器,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通過設置蓄能器,通過將蓄能器安裝在油缸的左側,當活塞推動釬桿工作后,油缸內的液壓油會回流,從而使得活塞會往回移動,從而使得活塞擠壓氮氣腔內的氮氣,通過打開閥門,從而使得氮氣通過氣管進入蓄能器中,當活塞進行二次工作時,通過蓄能器將壓縮的氮氣釋放到氮氣腔內,從而使得氮氣腔的壓力瞬間增加,從而使得活塞對釬桿的打擊力度瞬間的增加,從而使得釬桿對物料的打擊力度瞬間的增加,解決了破碎錘增壓器中其增壓器的打擊力度不夠的問題,同時具備了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的好處。(2)本技術通過設置摩擦墊,當活塞對釬桿進行打擊后,釬桿會進行移動,從而釬桿與油缸內部產生摩擦,因此,通過在活塞與釬桿相接觸的油缸內壁上安裝上摩擦墊,從而防止釬桿與油缸內壁產生摩擦而造成磨損的情況,通過設置限位環與軸承能夠保證釬桿能夠直線運動,通過設置有的限位槽能夠起到固定油缸的作用,解決了破碎錘內部的結構之間的摩擦容易增大的問題,同時具備了釬桿不出現運動偏差的好處。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圖的內部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圖的外部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圖的俯視結構圖。圖中附圖標記為:1、安裝板;2、氮氣腔;3、摩擦墊;4、活塞;5、釬桿;6、限位環;7、軸承;8、外護套;9、限位槽;10、蓄能器;11、閥門;12、氣管;13、油缸;14、油口;15、螺孔;16、螺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3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破碎錘增壓器,包括活塞4、釬桿5和油缸13,油缸13的內部設置有活塞4,活塞4的下端設置有釬桿5,油缸13的下端設置有外護套8,釬桿5的下端穿過外護套8,活塞4與油缸13內部頂端之間的空間設置為氮氣腔2,油缸13的上端設置有安裝板1,油缸13的左側側壁上設置有蓄能器10,油缸13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摩擦墊3,油缸13的上端設置有開設有螺孔15,螺孔15設置有四個,安裝板1上相對應油缸13上的螺孔15的位置處均開設有螺孔15,螺孔15內均設置有螺栓16,安裝板1通過螺栓16與油缸13連接,蓄能器10上端的油缸13側壁內設置有氣管12,氣管12上安裝有閥門11,氣管12的一端與蓄能器10連接,氣管12的另一端與氮氣腔2接通,通過將蓄能器10安裝在油缸13的左側,當活塞4推動釬桿5工作后,油缸13內的液壓油會回流,從而使得活塞4會往回移動,從而使得活塞4擠壓氮氣腔2內的氮氣,通過打開閥門11,從而使得氮氣通過氣管12進入蓄能器10中,當活塞4進行二次工作時,通過蓄能器10將壓縮的氮氣釋放到氮氣腔2內,從而使得氮氣腔2的壓力瞬間增加,從而使得活塞4對釬桿5的打擊力度瞬間的增加,從而使得釬桿5對物料的打擊力度瞬間的增加,解決了破碎錘增壓器中其增壓器的打擊力度不夠的問題,同時具備了結構簡單,便于操作的好處,活塞4設置在摩擦墊3內,釬桿5的上端部設置在摩擦墊3內,摩擦墊3所在油缸13內部側壁上的位置的下方設置有限位環6,當活塞4對釬桿5進行打擊后,釬桿5會進行移動,從而釬桿5與油缸13內部產生摩擦,因此,通過在活塞4與釬桿5相接觸的油缸13內壁上安裝上摩擦墊3,從而防止釬桿5與油缸13內壁產生摩擦而造成磨損的情況,通過設置限位環6與軸承7能夠保證釬桿5能夠直線運動,通過設置有的限位槽9能夠起到固定油缸13的作用,解決了破碎錘內部的結構之間的摩擦容易增大的問題,同時具備了釬桿5不出現運動偏差的好處,限位環6套設在釬桿5上,油缸13外部中端開設有限位槽9,限位槽9上端的油缸13的前側設置有油口14。工作原理:本技術在使用時,通過將蓄能器10安裝在油缸13的左側,當活塞4推動釬桿5工作后,油缸13內的液壓油會回流,使得活塞4會往回移動,使得活塞4擠壓氮氣腔2內的氮氣,通過打開閥門11,使得氮氣通過氣管12進入蓄能器10中,當活塞4進行二次工作時,通過蓄能器10將壓縮的氮氣釋放到氮氣腔2內,使得氮氣腔2的壓力瞬間增加,使得活塞4對釬桿5的打擊力度瞬間的增加,使得釬桿5對物料的打擊力度瞬間的增加,當活塞4對釬桿5進行打擊后,釬桿5會進行移動,釬桿5與油缸13內部產生摩擦,因此,通過在活塞4與釬桿5相接觸的油缸13內壁上安裝上摩擦墊3,防止釬桿5與油缸13內壁產生摩擦而造成磨損的情況,通過設置限位環6與軸承7能夠保證釬桿5能夠直線運動,通過設置有的限位槽9能夠起到固定油缸13的作用,通過在安裝板1上設置有螺栓16,能夠使油缸13能夠與外部結構連接。綜上可得,本技術通過設置摩擦墊3和蓄能器10,解決了破碎錘增壓器中其增壓器的打擊力度不夠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破碎錘增壓器,包括活塞(4)、釬桿(5)和油缸(1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3)的內部設置有活塞(4),所述活塞(4)的下端設置有釬桿(5),所述油缸(13)的下端設置有外護套(8),所述釬桿(5)的下端穿過外護套(8),所述活塞(4)與油缸(13)內部頂端之間的空間設置為氮氣腔(2),所述油缸(13)的上端設置有安裝板(1),所述油缸(13)的左側側壁上設置有蓄能器(10),所述油缸(13)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摩擦墊(3)。/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破碎錘增壓器,包括活塞(4)、釬桿(5)和油缸(1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3)的內部設置有活塞(4),所述活塞(4)的下端設置有釬桿(5),所述油缸(13)的下端設置有外護套(8),所述釬桿(5)的下端穿過外護套(8),所述活塞(4)與油缸(13)內部頂端之間的空間設置為氮氣腔(2),所述油缸(13)的上端設置有安裝板(1),所述油缸(13)的左側側壁上設置有蓄能器(10),所述油缸(13)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摩擦墊(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破碎錘增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3)的上端設置有開設有螺孔(15),所述螺孔(15)設置有四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破碎錘增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1)上相對應油缸(13)上的螺孔(15)的位置處均開設有螺孔(15),所述螺孔(15)內均設置有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明,趙立羽,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矯馬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