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管、雨水管、污氣管和消毒發生器;所述消毒管沿樓宇上下設置,所述雨水管的入口設置于樓宇天臺上以用以收集雨水,所述消毒管的上部與所述雨水管連通;所述污氣管與所述消毒管連通,所述污氣管連接至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消毒發生器設置于所述消毒管下部,所述消毒發生器與所述消毒管連接以將產生的消毒霧氣排入所述消毒管消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消毒管與雨水管、污氣管和消毒發生器連接,污氣管中的污氣進入消毒管后,可以利用消毒發生器產生的消毒霧氣對消毒管中的污氣進行消毒,而雨水管可以引流雨水進入消毒管進行沖洗,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樓宇產生的污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
本技術涉及樓宇管道
,特別是涉及一種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住宅、樓宇的生活排污、排水、排氣等成為影響環境的污染源之一。現有技術中存在比較多針對污水處理消毒及循環利用的裝置,但是很少針對污氣進行消毒處理的裝置,導致污氣直接排放污染空氣環境。因此,越來越需要一種結構簡單、消毒效果好、綠色環保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消毒效果好、綠色環保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管、雨水管、污氣管和消毒發生器;所述消毒管沿樓宇上下設置,所述雨水管的入口設置于樓宇天臺上以用以收集雨水,所述消毒管的上部與所述雨水管連通;所述污氣管與所述消毒管連通,所述污氣管連接至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消毒發生器設置于所述消毒管下部,所述消毒發生器與所述消毒管連接以將產生的消毒霧氣排入所述消毒管消毒。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通過將消毒管與雨水管、污氣管和消毒發生器連接,污氣管中的污氣進入消毒管后,可以利用消毒發生器產生的消毒霧氣對消毒管中的污氣進行消毒,而雨水管可以引流雨水進入消毒管進行沖洗,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樓宇產生的污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的問題。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雨水管與所述消毒管的連接處設置有向所述消毒管單向導通的第一單向管。設置的所述第一單向管可以防止污氣經雨水管排出。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包括樓宇天臺排污管和樓宇樓層排污管;所述污氣管連接至樓宇天臺排污管的排氣口及樓宇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樓宇樓層排污管包括糞管和污水管。可以將樓宇天臺排污管及樓宇樓層排污管產生的污氣引至所述消毒管中進行消毒。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污氣管通過對接管與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連通;所述對接管具有第一對接端和第二對接端;所述第一對接端與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對接;所述污氣管伸至所述第二對接端內。通過設置所述對接管,可以將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污氣引至所述消毒管內。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對接管的第二對接端設置有排氣環。設置的所述排氣環可以控制污氣的排放速度,并過濾污氣中的部分有害物質。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消毒發生器包括消毒水容器和霧化泵,所述霧化泵的入口與所述消毒水容器連接,所述霧化泵的出口連接至所述消毒管的下部。所述霧化泵可以將所述消毒水容器的消毒水霧化后引入所述消毒管內進行消毒。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消毒發生器還包括浮石箱,所述浮石箱的下部與所述消毒水容器連接,所述浮石箱可與所述消毒水容器循環消毒水。所述浮石箱可以接收所述消毒管內消毒后的消毒水,起到延時消毒的作用,使消毒水更持久。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消毒管連接有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所述第一歧管與所述霧化泵的出口連接;所述第二歧管與所述消毒管的連接處位于所述第一歧管與所述消毒管的連接處的下方,所述第二歧管的開口設置于所述浮石箱上方;所述第一歧管和所述第二歧管上均設置有氣壓開關,所述氣壓開關與所述霧化泵電性以控制所述霧化泵的開關。設置的氣壓開關可以根據所述第一歧管和所述第二歧管內的污氣氣壓自動控制所述霧化泵的開啟與關閉。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消毒發生器還包括開關、接觸器和繼電器,所述開關、氣壓開關經所述接觸器、所述繼電器與所述霧化泵電性連接;所述消毒發生器還包括箱體,所述消毒水容器、所述霧化泵、所述浮石箱、所述第一歧管、所述第二歧管、所述開關、所述接觸器和所述繼電器均設置于所述箱體內。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歧管上設置有用于預防滿水的第二單向管,所述第二單向管位于所述氣壓開關處;所述消毒管的下部還設置有向所述消毒管底部導通的第三單向管,所述第三單向管位于所述第二歧管與所述消毒管的連接處或連接處下方。設置的所述第二單向管可以預防滿水,所述第三單向管可以防止下水道污氣回流。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通過將消毒管與雨水管、污氣管和消毒發生器連接,污氣管中的污氣進入消毒管后,可以利用消毒發生器產生的消毒霧氣對消毒管中的污氣進行消毒,而雨水管可以引流雨水進入消毒管進行沖洗,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樓宇產生的污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的問題。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消毒效果好、綠色環保等特點。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優選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優選結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在本說明書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頂部、底部等方位用語是相對于各附圖中所示的構造進行定義的,它們是相對的概念。因此,有可能會根據其所處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狀態而進行相應地變化。所以,也不應當將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語解釋為限制性用語。請參圖1,圖1是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優選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A為樓宇天臺,B為地面。本技術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包括消毒管1、雨水管2、污氣管3和消毒發生器4。所述消毒管1沿樓宇上下設置,所述雨水管2的入口設置于樓宇天臺上以用以收集雨水,所述消毒管1的上部與所述雨水管2連通;所述污氣管3與所述消毒管1連通,所述污氣管3連接至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消毒發生器4設置于所述消毒管1下部,所述消毒發生器4與所述消毒管1連接以將產生的消毒霧氣排入所述消毒管1消毒。具體地,所述雨水管2與所述消毒管1的連接處設置有向所述消毒管1單向導通的第一單向管5。設置的所述第一單向管5可以防止污氣經雨水管2排出。本實施例的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包括樓宇天臺排污管和樓宇樓層排污管。所述污氣管3連接至樓宇天臺排污管c的排氣口及樓宇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樓宇樓層排污管包括糞管a和污水管b。如果沒有馬桶沖水操作,所述糞管a基本是平閉無壓作用,所述消毒管1的中的氣壓大于所述糞管a的氣壓;如果馬桶水箱有沖水操作,糞管a的氣壓會大于所述消毒管1的氣壓。可以將樓宇天臺排污管c及樓宇樓層排污管產生的污氣引至所述消毒管1中進行消毒。優選地,所述污氣管3通過對接管6與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連通。所述對接管6具有第一對接端61和第二對接端62,所述第一對接端61與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對接,所述污氣管3伸至所述第二對接端62內。通過設置所述對接管6,可以將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污氣引至所述消毒管1內。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對接管6的第二對接端62設置有排氣環7。設置的所述排氣環7可以控制污氣的排放速度,并過濾污氣中的部分有害物質。本實施例的所述消毒發生器4包括消毒水容器41、霧化泵42、浮石箱43、開關44、接觸器45、繼電器46和箱體47。所述霧化泵42的入口與所述消毒水容器41連接,所述霧化泵42的出口連接至所述消毒管1的下部。所述霧化泵42可以將所述消毒水容器41的消毒水霧化后引入所述消毒管1內進行消毒。所述消毒水容器41的頂部開設有用于添加消毒制劑的下料蓋411,所述消毒水容器41中還優選地有用于控制水位的浮球412。所述消毒水容器連接有提供清水的水管413。所述浮石箱43的下部與所述消毒水容器41連接,所述浮石箱43和所述消毒水容器41之間還設置有回流管8,通過所述回流管8所述浮石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管、雨水管、污氣管和消毒發生器;所述消毒管沿樓宇上下設置,所述雨水管的入口設置于樓宇天臺上以用以收集雨水,所述消毒管的上部與所述雨水管連通;所述污氣管與所述消毒管連通,所述污氣管連接至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消毒發生器設置于所述消毒管下部,所述消毒發生器與所述消毒管連接以將產生的消毒霧氣排入所述消毒管消毒。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管、雨水管、污氣管和消毒發生器;所述消毒管沿樓宇上下設置,所述雨水管的入口設置于樓宇天臺上以用以收集雨水,所述消毒管的上部與所述雨水管連通;所述污氣管與所述消毒管連通,所述污氣管連接至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消毒發生器設置于所述消毒管下部,所述消毒發生器與所述消毒管連接以將產生的消毒霧氣排入所述消毒管消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與所述消毒管的連接處設置有向所述消毒管單向導通的第一單向管。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包括樓宇天臺排污管和樓宇樓層排污管;所述污氣管連接至樓宇天臺排污管的排氣口及樓宇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所述樓宇樓層排污管包括糞管和污水管。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氣管通過對接管與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連通;所述對接管具有第一對接端和第二對接端;所述第一對接端與所述樓宇各樓層排污管的排氣口對接;所述污氣管伸至所述第二對接端內。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接管的第二對接端設置有排氣環。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樓宇環保對流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發生器包括消毒水容器和霧化泵,所述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維國,張鵬軍,
申請(專利權)人:李維國,張鵬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