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22428075 閱讀: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38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被動安全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包括氣體發生器、腔體氣袋、金屬支架,腔體氣袋的內部設有導氣袋,氣體發生器的出氣口位于導氣袋內并面向導氣袋上端,導氣袋上端為封閉結構,導氣袋下端為開口結構,腔體氣袋的右下方表面設有排氣孔,腔體氣袋輪廓的左右距離大于輪廓的上下距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設計了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面乘員氣囊,在側面碰撞發生時,通過腔體氣袋輪廓、導氣袋結構以及特殊的折疊結構,最終實現抬起乘員手臂,降低胸部變形量的同時,既滿足側碰,又滿足柱碰要求,更全方位地對乘員起到保護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
    本技術涉及被動安全裝置
    ,具體地說是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對汽車的開發技術以及車輛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在車輛的被動安全領域有了重大創新。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2018的法規中,不僅將側面壁障重量加以提升,同時也將碰撞中的前排假人由原來的ES2假人變為了生物仿真度更高的WS假人,結構存在根本性改變的WS假人來看,軀干變寬,使之與車身間的間距減小,在碰撞過程中,假人胸部肋骨變形量也隨之增大;同時,增加了肩部得分的考核,在實車碰撞過程中,若肩部力超過3KN,將扣除胸部的全部得分。通過實車摸底試驗,發現目前市場上傳統設計的側氣囊僅能勉強滿足AEMDB側面碰撞,但無法滿足斜柱碰要求。參見圖1,傳統的座椅側氣囊設計,在車輛發生側面碰撞時,氣囊從乘員與門板內飾之間展開,滑過肩部,無法抬起乘員手臂,此時,車身嚴重的侵入則會直接作用在乘員肩部。參見圖2,現有少數采用上下式雙腔或多腔設計的座椅側氣囊,由于其形狀以及內部結構的缺陷,基本也無法滿足抬起乘員手臂的功能,僅能勉強滿足AEMDB側面碰撞。因此,在側氣囊設計中我們必須更多的考慮對乘員肩部保護。要求氣囊在發生側面碰撞時,充分作用到乘員手臂下端,使其有足夠的空間托起乘員手臂的同時,將手臂順勢朝內旋轉,從而降低碰撞中對乘員肩部的傷害,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同時,盡可能減少車身入侵時乘員的胸部壓縮變形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在側面碰撞發生時,能夠最大程度抬起乘員手臂,減少肩部傷害的同時,也減少車身入侵時乘員的胸部壓縮變形量。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是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包括氣體發生器、腔體氣袋、金屬支架,氣體發生器裝配在腔體氣袋的內側,氣體發生器通過金屬支架裝配到座椅側面骨架上,其特征在于:腔體氣袋的內部設有導氣袋,氣體發生器的出氣口位于導氣袋內并面向導氣袋上端,導氣袋上端為封閉結構,導氣袋下端為開口結構,腔體氣袋的右下方表面設有排氣孔,腔體氣袋輪廓的左右距離大于輪廓的上下距離。當氣體發生器接收到汽車碰撞信號并點爆后,氣體在導氣袋的引導下,形成自上而下的氣體流出導氣袋的開口結構,并在腔體氣袋內自下而上迅速充氣,在腔體氣袋展開的瞬間,氣體快速充滿腔體氣袋與乘員手臂下方接觸的有效區域。所述的氣體發生器的螺栓穿過金屬支架的孔,螺栓的端部采用螺母緊固,金屬支架與座椅側面骨架之間采用掛鉤和螺栓結構固定。所述的氣體發生器的出氣口處設有隔熱裝置。所述的導氣袋上端的封閉結構為三針鏈縫線,在氣體發生器點爆充氣時,三針鏈縫線避免導氣袋上端漏氣,將所有氣體匯聚從導氣袋下端的開口結構引出,使氣體快速充滿腔體氣袋的下部。在門板內飾侵入時,所述的腔體氣袋借助門板內飾侵入的外力,充分與乘員下臂接觸并托起乘員手臂。在腔體氣袋充氣過程中,所述的排氣孔避開與乘員的接觸,排氣孔對氣體進行第二導向,讓氣體向著排氣孔位置疏導;在門板內飾侵入時,所述的排氣孔避免受到的擠壓,以減少排氣孔被堵風險。所述的腔體氣袋的上端設有傾斜折疊結構,傾斜折疊結構減慢了腔體氣袋的打開速度,控制上端氣囊的到位狀態,在外界物體侵入的過程中,使腔體氣袋充分覆蓋乘員肩部,以降低乘員肩部的傷害。所述的傾斜折疊結構的角度與腔體氣袋與乘員肩部高低位置以及手臂與軀干的角度匹配。所述的傾斜折疊結構的角度為0°-10°。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設計了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面乘員氣囊,在側面碰撞發生時,通過腔體氣袋輪廓、導氣袋結構以及特殊的折疊結構,最終實現抬起乘員手臂,降低胸部變形量的同時,既滿足側碰,又滿足柱碰要求,更全方位地對乘員起到保護作用。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的座椅側氣囊工作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分腔式座椅側氣囊工作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工作示意圖一。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工作示意圖二。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腔體氣袋輪廓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導氣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導氣袋工作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傾斜折疊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3,本技術是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包括氣體發生器、腔體氣袋、金屬支架,氣體發生器1裝配在腔體氣袋3的內側,氣體發生器1的出氣口處設有隔熱裝置2,氣體發生器1通過金屬支架4裝配到座椅側面骨架上,氣體發生器1的螺栓穿過金屬支架4的孔,螺栓的端部采用螺母緊固,金屬支架4與座椅側面骨架之間采用掛鉤和螺栓結構固定。參見圖7,腔體氣袋3的內部設有導氣袋5,導氣袋5是由一定強度和隔熱功能的面料縫紉而成,氣體發生器1的出氣口位于導氣袋5內并面向導氣袋上端52,導氣袋上端52為封閉結構,導氣袋下端53為開口結構,開口結構的開口尺寸根據氣流速度要求加寬或者減小。由于導氣袋上端52完全封口,可適當減慢氣體發生器1對腔體氣袋3上端的展開到位時間。參見圖8,當氣體發生器1接收到汽車碰撞信號并點爆后,產生的氣體在導氣袋5的引導下,形成自上而下的氣體流出導氣袋5的開口結構,并在腔體氣袋3內自下而上迅速充氣,待氣囊完全充氣后,對乘員起到充分保護。參見圖6,腔體氣袋3輪廓的左右距離大于輪廓的上下距離,腔體氣袋3的右下方表面設有排氣孔32。腔體氣袋3輪廓以X向更寬、Z向較短的形式設計,結合圖6較寬氣袋輪廓以及排氣孔32位置導向性的位置設計,在腔體氣袋3展開的瞬間,氣體快速充滿腔體氣袋3與乘員手臂下方接觸的有效區域6,如圖4和圖5為本技術實施案例的工作示意圖。參見圖7,導氣袋上端52的封閉結構為三針鏈縫線51,采用三針鏈縫的縫紉方式縫制,在氣體發生器1點爆充氣時,三針鏈縫線51避免導氣袋上端52漏氣,將所有氣體匯聚從導氣袋下端53的開口結構引出,使氣體快速充滿腔體氣袋3的下部,使得氣囊下端快速、充分的到位。在門板扶手內飾的入侵過程中,有利于腔體氣袋3借助門板內飾入侵的外力,更充分地與乘員下臂接觸并托起乘員手臂,有效填充氣囊X向較寬的中下部位于乘員下臂區域31。此外,在腔體氣袋3充氣過程中,排氣孔32避開與乘員的接觸,避免由此可能引發的灼傷,排氣孔32對氣體進行第二導向,讓氣體有的放矢地向著排氣孔32位置疏導;在門板內飾侵入時,排氣孔32避免受到的擠壓,以減少排氣孔32被堵風險。實施例二基于實施例一的描述,參見圖9,腔體氣袋3的上端設有特定角度的傾斜折疊結構9,傾斜折疊結構9的角度通過腔體氣袋3與乘員肩部高低位置以及手臂與軀干的角度而設定。傾斜折疊結構9的角度優選為0°-10°。傾斜的折疊方式,在氣囊相同展開時間的作用下,接觸區域增大,對乘員肩部保護的覆蓋面積隨之增加。傾斜折疊結構9減慢了腔體氣袋3的打開速度,更好地控制上端氣囊的到位狀態,在外界物體侵入的過程中,使腔體氣袋3充分覆蓋乘員肩部,以降低乘員肩部的傷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包括氣體發生器、腔體氣袋、金屬支架,氣體發生器(1)裝配在腔體氣袋(3)的內側,氣體發生器(1)通過金屬支架(4)裝配到座椅側面骨架上,其特征在于:腔體氣袋(3)的內部設有導氣袋(5),氣體發生器(1)的出氣口位于導氣袋(5)內并面向導氣袋上端(52),導氣袋上端(52)為封閉結構,導氣袋下端(53)為開口結構,腔體氣袋(3)的右下方表面設有排氣孔(32),腔體氣袋(3)輪廓的左右距離大于輪廓的上下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包括氣體發生器、腔體氣袋、金屬支架,氣體發生器(1)裝配在腔體氣袋(3)的內側,氣體發生器(1)通過金屬支架(4)裝配到座椅側面骨架上,其特征在于:腔體氣袋(3)的內部設有導氣袋(5),氣體發生器(1)的出氣口位于導氣袋(5)內并面向導氣袋上端(52),導氣袋上端(52)為封閉結構,導氣袋下端(53)為開口結構,腔體氣袋(3)的右下方表面設有排氣孔(32),腔體氣袋(3)輪廓的左右距離大于輪廓的上下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裝在座椅靠背內的側氣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體發生器(1)的螺栓穿過金屬支架(4)的孔,螺栓的端部采用螺母緊固,金屬支架(4)與座椅側面骨架之間采用掛鉤和螺栓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俊杰
    申請(專利權)人:延鋒百利得上海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欧洲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中文无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