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回轉支承。現有的回轉支承內配套的滾動體,要么是滾子,要么是鋼球。該回轉支承在使用中往往出現承載能力不足、承載能力足夠而截面尺寸較大且成本較高等現象,這對回轉支承的使用帶來一定的限制(見《回轉支承)》徐立民、陳卓紡著,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本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球柱聯合式回轉支承,該回轉支承的承載能力大而截面尺寸小且成本低。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回轉支承主要由外座圈、內座圈、滾子和鋼球組成,內座圈和外座圈各有一條水平直線形滾道和一條球形滾道,滾子位于水平直線形滾道內,鋼球位于球形滾道內。所述的球形滾道是單溝半圓形滾道。所述的鋼球的承載方向與水平面之間呈一夾角,夾角為0~90度。本技術由水平放置的滾子承受軸向力,徑向力由鋼球承受,傾翻力矩由兩者共同承受。既能承受較大軸向力,同時又能承受一定的傾翻力矩和徑向力且截面尺寸較小,生產成本低。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作詳細說明。附圖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圖。圖中1.外座圈、2.滾子、3.鋼球、4.內座圈。在附圖中,外座圈1套在內座圈4外面,內座圈4和外座圈1上部均有一條水平直形線滾道,滾子2位于這兩條滾道內。內座圈4和外座圈1下部還各有一條球形滾道,球形滾道是單溝半圓形滾道,鋼球3位于這兩條滾道內。滾子2的承載方向與上下平面垂直,鋼球3的承載方向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45度。夾角α根據受力的組合情況,可通過控制未裝入滾子時的軸、徑向間隙來調整。夾角α可在o~90度范圍內變化。權利要求1.一種球柱聯合式回轉支承,該回轉支承主要由外座圈、內座圈、滾子和鋼球組成,其特征是內座圈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球柱聯合式回轉支承,該回轉支承主要由外座圈、內座圈、滾子和鋼球組成,其特征是內座圈和外座圈各有一條水平直線形滾道和一條球形滾道,滾子位于水平直線形滾道內,鋼球位于球形滾道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修民,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回轉支承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