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納米顆粒,包括疏水性內核、包裹所述疏水性內核的單層脂類分子層和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親水性外殼,所述疏水性內核包括所述疏水性多聚物,所述親水性外殼的成分為多肽接枝的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疏水端穿插于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層中,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親水端與所述多肽通過酰胺鍵連接,所述多肽暴露在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層外,其中,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選自SEQ?ID?NO:1?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種或多種。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該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和應用,以及用于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多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多肽、靶向納米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本專利技術屬于藥物載體
,特別涉及一種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靶向納米顆粒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技術介紹
癌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目前,癌癥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化療和放療為主,但是化療藥物作用大多為非選擇性,體內分布廣,治療劑量下對正常組織器官毒副作用大。設計和構建能夠特異性識別癌細胞的載藥體系,同時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對癌癥的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基于納米技術的靶向遞送系統的研究給癌癥治療帶來了新的機遇。它能將治療藥物最大限度地輸送到靶器官,而對非靶器官影響很小,從而達到高效低毒的治療效果,并且納米材料自身具有緩控釋性、透粘膜、透皮等優勢,對癌癥治療有重大意義。其中,將載藥納米顆粒表面連接能與目標細胞(構成血腦屏障的腦微血管內皮細胞)特異性結合的配體,如抗體、肽鏈等,使納米顆粒通過受體介導的胞吞轉運作用將納米藥物遞送到癌癥部位是較常用的技術。硫酸軟骨素(CS)是共價連接在蛋白質上形成蛋白聚糖的一類糖胺聚糖。硫酸軟骨素廣泛分布于動物組織的細胞外基質和細胞表面,發揮著重要生理功能。雖然硫酸軟骨素的多糖骨架簡單,但就硫酸化程度、硫酸基和兩種差異向異構糖醛酸在鏈內的分布來說,存在較大的差異。硫酸軟骨素的精細結構決定著其功能的特異性,以及與多種蛋白質分子的相互作用。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pl-CSA)屬于糖胺聚糖家族,其為附著至蛋白聚糖的、交替的氨基糖和己糖醛酸殘基的直鏈聚合物,其糖基化模式與常規硫酸軟骨素不同。早期研究指出pl-CSA是造成胎盤中瘧原蟲感染的紅細胞隔離的原因,2015年AliSalanti等人在《TargetingHumanCancerbyaGlycosaminoglycanBindingMalariaProtein》中指出,pl-CSA在多種癌細胞中表達,為癌癥的治療指明了新的靶點。然而pl-CSA的特異性受體是未知的,目前更沒有文獻報道道能與pl-CSA特異性結合的受體、遞送載體等。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靶向的多肽及靶向納米顆粒、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靶向納米顆粒的穩定性和靶向識別能力良好,提高負載藥物對癌細胞的靶向效應。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肽,其中,所述多肽用于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選自SEQIDNO:1-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多肽可以是如SEQIDNO:1、SEQIDNO:2或如SEQIDNO:3所示的一種序列,也可以如SEQIDNO:1-SEQIDNO:3所示序列中的多種。所述多肽可以修飾在聚合物(如聚乙烯亞胺、殼聚糖等)、脂質體、金納米顆粒、二氧化硅、血清白蛋白等常見的藥物載體或基因載體上,得到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遞送系統。此外,所述多肽還可以與小分子藥物偶聯,得到具體為多肽藥物偶聯物的靶向遞送系統。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靶向納米顆粒,所述靶向納米顆粒包括疏水性內核、包裹所述疏水性內核的單層脂類分子層和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親水性外殼,所述疏水性內核包括所述疏水性多聚物,所述親水性外殼的成分為多肽接枝的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疏水端穿插于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層中,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親水端與所述多肽通過酰胺鍵連接,所述多肽暴露在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層外,其中,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選自SEQIDNO:1-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多肽可以是如SEQIDNO:1、SEQIDNO:2或如SEQIDNO:3所示的序列,分別是帶SEQIDNO:1-SEQIDNO:3所示條序列的多肽的一種或多種。優選地,所述靶向納米顆粒的直徑為80~150nm。所述粒徑是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測得。優選地,所述疏水性多聚物、單層脂類分子、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質量比為1:(0.04-0.2):(0.1-0.4)。在該質量比下,所述靶向納米顆粒的各組分間可以形成形貌較規則、分散性良好、粒徑分布較均勻的結構,所述靶向納米顆粒的結構穩定,不易被人體體液稀釋、溶解而解體,有利于所述靶向納米顆粒靶向到表達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癌細胞,有助于保證靶向部位足夠的給藥濃度。用該靶向納米顆粒包裹投遞藥物在生物醫學應用有較大優勢。優選地,所述單層脂類分子選自卵磷脂和腦磷脂(磷脂酰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卵磷脂選自大豆卵磷脂、氫化大豆卵磷脂、蛋黃卵磷脂和磷脂酰膽堿中的一種或多種。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具有面向所述疏水性內核的疏水部分和面向所述納米顆粒外部的親水部分。優選地,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與所述多肽的質量比為1:1~4。在該質量比下,多肽對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接枝率較高。如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所述多肽接枝的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層包括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和多肽,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具有疏水端和與所述脂端連接的親水端。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疏水端可幫助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插入到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層,并且所述親水端與所述多肽相接枝并延伸在所述納米顆粒的外部。優選地,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為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所述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由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通過共價鍵和磷脂類物質相連得到。此時,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疏水端為所述磷脂類物質,所述親水端為羧基或氨基修飾的聚乙二醇、或者是帶有其他活性官能團的聚乙二醇衍生物。其中,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優選為200~20000。具體地,聚乙二醇分子的分子量可以為200、500、1000、2000、5000、7000、10000、15000或20000。所述磷脂類物質可以為人工合成的或自然界存在的磷脂,所述磷脂類物質可以為但不限于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或膽固醇。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羧酸共聚(DSPE-PEG-COOH,又稱為磷脂-PEG-羧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氨基共聚(DSPE-PEG-NH2,又稱為磷脂-PEG-氨基)或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馬來酰胺。優選地,所述疏水性多聚物選自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又稱聚乙交酯丙交酯,簡寫為PLGA)、聚乳酸和聚己內酯的一種或多種,但不限于此。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疏水性多聚物為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簡寫為PLGA),所述PLGA的分子量為7000-17000。其中,單體乳酸與羥基乙酸的共聚比為50:50。優選地,所述疏水性內核還包括目標投遞物,所述目標投遞物吸附在所述疏水性多聚物上,所述目標投遞物為抗癌藥物、造影劑和熒光追蹤劑中的至少一種。目標投遞物與所述疏水性多聚物共同構成所述疏水性內核。疏水性聚合物可以吸附或包裹目標投遞物構成疏水性內核,可以有效避免裝載的目標投遞物在到達癌細胞之前發生聚集或泄露,保證負載的投遞物的穩定性。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疏水性聚合物與所述目標投遞物的質量比為1:0.25~0.75。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目標投遞物中,所述抗癌藥物與所述熒光追蹤劑或造影劑的質量比為1:1。優選地,所述抗癌藥物選自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去甲長春花堿、依托泊甙、順鉑、甲氨喋呤、5-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用于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選自SEQ?ID?NO:1?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種或多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用于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選自SEQIDNO:1-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種或多種。2.一種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靶向納米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納米顆粒包括疏水性內核、包裹所述疏水性內核的單層脂類分子層和靶向胎盤樣硫酸軟骨素A的親水性外殼,所述疏水性內核包括所述疏水性多聚物,所述親水性外殼的成分為多肽接枝的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疏水端穿插于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層中,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親水端與所述多肽通過酰胺鍵連接,所述多肽暴露在所述單層脂類分子層外,其中,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選自SEQIDNO:1-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種或多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納米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納米顆粒的直徑為80~150nm。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納米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內核還包括目標投遞物,所述目標投遞物吸附在所述疏水性多聚物上,所述目標投遞物為抗癌藥物、造影劑和熒光追蹤劑中的至少一種。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靶向納米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聚合物與所述目標投遞物的質量比為1:(0.25~0.75)。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納米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多聚物、單層脂類分子與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的質量比為1:(0.04-0.2):(0.1-0.4)。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納米顆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兩親性大分子化合物與所述多肽的質量比為1:1~4。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靶向納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秀軍,張保珍,鄭明彬,程國鋼,李丹,趙鵬飛,蔡林濤,張鍵,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