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包括殼體、PCB板模塊、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冷卻液管道,殼體內一側設有PCB板模塊,殼體內另一側設有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PCB板模塊一側貼合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通過冷卻液管道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連接,殼體與PCB板模塊至少一側之間形成風道或殼體側面開孔形成風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有的散熱組件組裝一體,便于使用安裝;利用風道設計,增加風道中散熱風流同機殼的接觸面積;隔離式的風道設計,避免空氣流經PCB板和功率元件,有效保護PCB板和上面的元件,避免被空氣中有害物質損壞,提高產品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充電樁模塊散熱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充電樁模塊主要使用直接風冷散熱,風扇將環境空氣直接吹到PCB板和發熱元件以及散熱片,通過同空氣的熱交換直接散熱,此散熱結構與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環境空氣直接接觸到產品內部,會造成灰塵累計,長久使用會改變風道,產品散熱效果變差,影響到產品的工作;2、環境空氣會包含很多高腐蝕性物質,類似硫化物、高鹽霧空氣,酸性物質等,會腐蝕PCB上的銅箔和元件,即使增加三防漆,長久使用,三防漆也會失效,導致產品工作異常;3、環境空氣中的導電物質會堆積在PCB上面,產生意外的短路而損壞產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解決目前充電樁模塊散熱結構與方法容易損壞充電樁模塊內部結構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包括殼體、PCB板模塊、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冷卻液管道,所述殼體內一側設有PCB板模塊,所述殼體內另一側設有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所述PCB板模塊一側貼合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所述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通過冷卻液管道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連接,所述殼體與PCB板模塊至少一側之間形成風道或殼體側面開孔形成風道。進一步地,所述殼體包括PCB板模塊殼體、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所述PCB板模塊殼體將PCB板模塊、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包裹在內,所述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包裹在內并露出散熱窗口,所述PCB板模塊殼體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相銜接。進一步地,所述風道位于PCB板模塊左右兩側時,所述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還包括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及/或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所述PCB板模塊左側設有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與殼體之間形成第一風道,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與殼體后端的連接處設有第一風道開口,所述PCB板模塊右側設有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與殼體之間形成第二風道,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與殼體后端的連接處設有第二風道開口;所述風道位于PCB板模塊上下兩側時,所述PCB板模塊上下兩側與殼體之間形成風道,所述PCB板模塊上下兩側與殼體后端的連接處設有風道開口,PCB板和所有電子元件同外部高速流動氣流隔離,隔離保護PCB板和所有電氣元件。進一步地,所述PCB板模塊和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之間形成第三風道,所述第一風道、第二風道均與第三風道連通。進一步地,所述PCB板模塊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位于PCB板模塊上部,所述第二PCB板位于PCB板模塊下部,所述第一PCB板與第二PCB板面對面設置。進一步地,所述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包括第一散熱片、第二散熱片,所述第一散熱片位于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上部與第一PCB板接觸,所述第二散熱片位于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下部與第二PCB板接觸,所述第一散熱片與第二散熱片相連接,所述冷卻液管道包括冷水道、熱水道,所述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通過冷水道單向連接在第一散熱片上,所述第二散熱片通過熱水道單向連接在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上。進一步地,所述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包括水泵、水箱、水排、蜂窩狀散熱體、風扇,所述水泵位于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一側,所述水箱位于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另一側,所述水泵與水箱之間連接有水排,所述水排外側設有蜂窩狀散熱體,所述水排內側設有若干個風扇,所述風扇向水排側面為吹風面,所述水泵通過冷水道單向連接在第一散熱片上,所述第二散熱片通過熱水道單向連接在水泵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有的散熱組件組裝一體,便于使用安裝;利用風道設計,增加風道中散熱風流同機殼的接觸面積,達到同內部環境進行熱交換,達到降低內部箱體環境溫度的目的;水冷優秀的導熱性能和散熱的均衡性有利于元件的熱均衡,充分的發揮功率元件的性能;水冷散熱將功率元件的熱導出PCB板模塊,通過風扇和冷排同空氣做熱交換,不用功率元件與空氣直接熱交換,隔離有害空氣;隔離式的風道設計,避免空氣流經PCB板和功率元件,有效保護PCB板和上面的元件,避免被空氣中有害物質損壞,提高產品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殼體;11、PCB板模塊殼體;12、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2、PCB板模塊;21、第一PCB板;22、第二PCB板;3、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31、第一散熱片;32、第二散熱片;4、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41、水泵;42、水箱;43、水排;44、蜂窩狀散熱體;45、風扇;5、冷卻液管道;51、冷水道;52、熱水道;6、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7、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8、風道;81、第一風道;82、第二風道;83、第三風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包括殼體1、PCB板模塊2、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3、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4、冷卻液管道5,所述殼體1內一側設有PCB板模塊2,所述殼體1內另一側設有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4,所述PCB板模塊2一側貼合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3,所述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3通過冷卻液管道5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4連接,所述殼體1與PCB板模塊2至少一側之間形成風道8或殼體1側面開孔形成風道8。優選地,所述殼體1包括PCB板模塊殼體11、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12,所述PCB板模塊殼體11將PCB板模塊2、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3包裹在內,所述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12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4包裹在內并露出散熱窗口,所述PCB板模塊殼體11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12相銜接。優選地,所述風道8位于PCB板模塊2左右兩側時,所述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還包括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6及/或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7,所述PCB板模塊2左側設有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6,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6與殼體1之間形成第一風道81,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6與殼體1后端的連接處設有第一風道開口,所述PCB板模塊2右側設有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7,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7與殼體1之間形成第二風道82,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7與殼體1后端的連接處設有第二風道開口;所述風道8位于PCB板模塊2上下兩側時,所述PCB板模塊2上下兩側與殼體1之間形成風道8,所述PCB板模塊2上下兩側與殼體1后端的連接處設有風道開口,PCB板和所有電子元件同外部高速流動氣流隔離,隔離保護PCB板和所有電氣元件。優選地,所述PCB板模塊2和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4之間形成第三風道83,所述第一風道81、第二風道82均與第三風道83連通。優選地,所述PCB板模塊2包括第一PCB板21、第二PCB板22,所述第一PCB板21位于PCB板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PCB板模塊、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冷卻液管道,所述殼體內一側設有PCB板模塊,所述殼體內另一側設有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所述PCB板模塊一側貼合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所述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通過冷卻液管道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連接,所述殼體與PCB板模塊至少一側之間形成風道或殼體側面開孔形成風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PCB板模塊、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冷卻液管道,所述殼體內一側設有PCB板模塊,所述殼體內另一側設有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所述PCB板模塊一側貼合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所述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通過冷卻液管道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連接,所述殼體與PCB板模塊至少一側之間形成風道或殼體側面開孔形成風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PCB板模塊殼體、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所述PCB板模塊殼體將PCB板模塊、帶有水道的散熱片模塊包裹在內,所述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包裹在內并露出散熱窗口,所述PCB板模塊殼體與水冷及風冷散熱模塊殼體相銜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位于PCB板模塊左右兩側時,所述一種適用于充電樁模塊的隔離式散熱結構還包括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及/或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所述PCB板模塊左側設有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與殼體之間形成第一風道,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左側U型板與殼體后端的連接處設有第一風道開口,所述PCB板模塊右側設有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與殼體之間形成第二風道,所述帶有向外槽體的右側U型板與殼體后端的連接處設有第二風道開口;所述風道位于PCB板模塊上下兩側時,所述PCB板模塊上下兩側與殼體之間形成風道,所述PCB板模塊上下兩側與殼體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明,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億威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