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涉及地下建筑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是在人口多、空間小、建筑物密集的區域建設地下車庫的技術問題;該建造方法的工藝流程包括:1)準備工作:包括井口周邊一定范圍內土體加固、井口圈梁及鉆井坪臺制作、設備就位和調平;2)鉆進:鉆地下豎井孔施工;3)泥漿置換:鉆進達到設計深度及直徑后,進行泥漿置換;4)鋼筋混凝土井壁安裝:采用“懸浮法”下沉鋼筋混凝土井壁;5)井壁壁后充填:井壁下沉到預定位置后,校正井壁的垂直度,然后進行壁后充填;6)抽干井筒內配重水;7)井內設備和地面附屬設施安裝。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具有工程造價低,施工工期短,施工難度小,適用范圍廣,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小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地下建筑技術,更具體地說是建造筒式地下立體車庫的建筑技術。所述地下建筑技術也適用于如地下倉庫、地下油庫、地下冷庫等筒式地下豎井庫的建造。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汽車的擁有量逐漸增加,“停車難”的問題已經突顯。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城市高樓下建造地下車庫已是普遍的做法,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停車難的問題。隨后一些相關單位開發研制了地上立體車庫,即在地面以上建造立體停車場,來緩解停車的問題。地上停車場因涉及到城市整體規劃、對景觀的影響以及土地地價的上升等而推進緩慢,并未徹底地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專利技術專利ZL03116973.2提出了地下立體車庫的概念,并公布了一種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主要介紹了地下立體車庫的建造過程,但是其井筒施工方法主要是基于沉井法建造,該方法受地層條件限制較大,且施工質量難以控制,施工時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也難以避免,很難順利地完成地下立體車庫的施工。井筒建設是地下立體車庫開發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地下立體車庫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井筒是否能夠順利建成,尤其是地下立體車庫的建設一般是針對開發較早的居民小區或居住人口較多的區域,常規技術手段很難解決地下立體車庫井筒的建設問題。因此,需要結合現有機械設備,改進常規技術手段,研究開發地下立體車庫所需井筒的開發手段。現有技術方法施工地下立體車庫井筒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采用沉井方法進行地下立體車庫筒體的下設與安裝存在以下問題-->●井筒采用現場澆注養護條件要求高,總體施工工期較長;●井筒沉設過程中易發生傾斜,糾偏難度大,筒體垂直度控制較差;●井筒封底前必須采取降水措施才能使封底工作順利進行,造價增加;●沉井在遇卵礫石層、硬粘土層時效率較低,下沉困難;●沉井施工對四周土體會產生破壞,對周邊環境及建筑物造成影響。(2)、采用地下連續墻施工方法進行地下立體車庫筒體施工存在以下問題●地下連續墻分幅接縫處容易滲漏;●地下連續墻墻體垂直度不夠,滿足不了后期設備安裝精度要求;●筒體封底技術要求高,效果不易達到要求;●相應輔助施工措施較多,深井降水等。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考慮到地下立體車庫建設區域人口多、空間小、建筑物密集等特點,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程造價低,施工工期短,施工難度小,適用范圍廣,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小的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建造方法的工藝流程:1)準備工作:包括井口周邊一定范圍內土體加固、井口圈梁及鉆井坪臺制作、設備就位和調平;2)鉆進:鉆地下豎井孔施工;3)泥漿置換:鉆進達到設計深度及直徑后,進行泥漿置換;置換后的泥漿指標要能保證后續鋼筋混凝土井壁下放工作順利進行;4)鋼筋混凝土井壁安裝:采用“懸浮法”下沉鋼筋混凝土井壁;5)井壁壁后充填:井壁下沉到預定位置后,校正井壁的垂直度,然后進行壁后-->充填;6)抽干井筒內配重水;7)井內設備和地面附屬設施安裝。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施工采用“一次超前鉆進、分級擴孔”的方式成孔。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使用排渣口布設在鉆頭周邊的鉆頭,以增強洗井效果,其作用是減少分級擴孔過程中更換鉆頭的次數,提高鉆進效率及鉆進過程中排渣。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最下面一節)井壁底采用現場預制方式,其余井壁采用“瓦片狀”井壁現場連接,然后分段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在下放過程中不斷往鋼筋混凝土井筒內注配重水;以保證鋼筋混凝土井壁能順利下沉。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根據井筒內機械設備的安裝要求,在鋼筋混凝土井壁內不同位置處預埋鐵件,以便與車庫機械設備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步驟5)中,充填材料采用水泥漿和石子。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對鉆孔過程中的泥漿進行處理,達到環保要求。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在建造的設施間內安裝地面附屬設備。利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筒式地下車庫的鉆井建造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有以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工程造價低,采用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井筒時,預制井筒井壁厚度可控制在450mm左右。①同等條件下沉井法井壁厚度大于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井壁厚度,因沉井法主要依靠井壁自重來克服土體的阻力下沉,其必須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具體厚度需進行計算),因此,沉井法井壁造價增加;②采用地下連續墻方法施工,一般墻體厚度分為800mm、1000mm、1200mm。-->大于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井壁厚度,且所需輔助措施比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多,造價增加;③與以上兩種方法比,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過程相對簡捷,因其輔助措施少,故其工程造價低。2)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工期短,①沉井法施工采用高壓水流沖刷、掏空井筒底部土體使井筒下沉,破碎土體速度比鉆進速度慢,施工工期長;筒體一般在現場現澆,養護時間長,工程總工期增加。②地下連續墻混凝土澆灌后養護時間較長,且需開挖墻體所圍筒體中土體,工程總工期比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長。③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鉆進時鉆頭切削土體速度快,輔助工序較少,工期相對較短。3)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難度小,①沉井法施工井筒下沉遇較硬地層或井壁外壁較粗糙時下沉困難;遇軟硬不均地層時易產生歪斜,糾偏較難,且垂直度難以控制,對機械設備安裝不利;②地下連續墻方法施工遇較硬地層時挖掘較困難,有時須借助鉆進法輔助施工;地下連續墻施工所成連續墻體較難成規則的圓形,對后期機械設備安裝產生影響。③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鉆機扭矩大,鉆頭鉆進受土體性質影響不大,鉆進較容易,且成井垂直度較好;成孔較規則,對后期井壁及機械設備的安裝有利。4)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適用范圍廣,①采用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井筒,不僅可在第四系覆蓋層中進行,而且可以在較硬地層中鉆進,因此適用范圍較廣。②采用沉井方法僅適用于軟土地層。采用地下連續墻方法在遇較硬地層時需要鉆進方法進行配合才能完成。-->5)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對周邊環境影響小,①沉井法施工用高壓水流沖刷、掏空井底土體使井筒下沉,在砂質土層中容易產生管涌和流砂現象,引起周邊地面沉降。②地下連續墻分幅接縫處容易滲漏,墻體外側泥砂易流失產生孔洞,地面出現沉降,嚴重時墻體倒塌。③本專利技術的建造方法施工對井口周邊土體預先加固,鉆進施工對井口周邊環境影響極小;井筒安裝過程中井筒接頭做防水處理,不致因接頭處漏水而出現管涌現象,周邊環境及建(構)筑物不受影響。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的工藝流程框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鉆頭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筒式井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車輛停放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本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凡是采用本專利技術的相似方法及其相似變化,均應列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由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如下:1)井口周邊土體加固:采用SMW工法對井口周邊土體進行加固,加固范圍依井口周邊地層條件及周邊環境計算后確定,并在井口內沿豎向一定深度范圍內制作鎖口;2)井口圈梁、地坪制作:根據鉆機底盤尺寸、鉆機及鉆具重量、井口處地層條件設計井口圈梁及鉆井坪臺的尺寸、配筋,制作并養護;3)設備就位、調平:根據井的直徑及深度,結合井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建造方法的工藝流程:1)準備工作:包括井口土體加固、井口圈梁及鉆井坪臺制作、設備就位和調平;2)鉆進:鉆地下豎井孔施工;3)泥漿置換:鉆進達到設計深度及直徑后,進行泥漿置換;置 換后的泥漿指標以能保證后續鋼筋混凝土井壁下放工作順利進行;4)鋼筋混凝土井壁安裝:采用“懸浮法”下沉鋼筋混凝土井壁;5)井壁壁后充填:井壁下沉到預定位置后,校正井壁的垂直度,然后進行壁后充填;6)抽干井筒內配重水; 7)井內設備和地面附屬設施安裝。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建造方法的工藝流程:1)準備工作:包括井口土體加固、井口圈梁及鉆井坪臺制作、設備就位和調平;2)鉆進:鉆地下豎井孔施工;3)泥漿置換:鉆進達到設計深度及直徑后,進行泥漿置換;置換后的泥漿指標以能保證后續鋼筋混凝土井壁下放工作順利進行;4)鋼筋混凝土井壁安裝:采用“懸浮法”下沉鋼筋混凝土井壁;5)井壁壁后充填:井壁下沉到預定位置后,校正井壁的垂直度,然后進行壁后充填;6)抽干井筒內配重水;7)井內設備和地面附屬設施安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施工采用“一次超前鉆進、分級擴孔”的方式成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使用排渣口布設在鉆頭周邊的鉆頭。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地下車庫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兆昌,李淑海,王元滿,顧源興,顧榮森,張志勇,王中兵,邵現成,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廣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