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錐底浸麥特殊結構層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按先異形梁、后米字形梁、再圓梁最后板及圓洞的順序搭設支架;在所述的梁底支架上鋪設異形梁底模和米字形梁底模;在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方綁扎梁鋼筋骨架;將所述的綁扎好的梁鋼筋骨架放置到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在米字形梁底模上方綁扎梁鋼筋骨架;綁扎異形梁和米字形梁上的牛腿筋,然后穿入圓梁鋼筋;用木方與竹膠板做成三角形空箱體固定在圓弧梁多支出的梁底模板上;在所述的每一梁的側模上鋪板底模,在影響所述的有粘結預應力筋張拉的梁的相應位置留出后澆帶;進行混凝土澆筑;進行本層異形梁預應力筋的張拉;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方法不用返工、腳手架搭設便捷、模板位置支設準確、結構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錐底浸麥特殊結構層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當前在豎向制麥塔工程中均設計有錐底浸麥這一特殊結構層,這一特殊結構層是制麥塔工程中結構最為復雜的一層,其層高大,工期長,參與施工的工種多。常規的施工方法是按框架梁進行組織施工。常規方法不能正確理解各部位的構造特點,形成一道工序完成后導致下道工序無法施工的現象,造成反復返工;腳手架工程只按每道梁進行單一設計,不能將該層做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設計,造成施工困難和多搭設不必要的腳手架;圓梁模板現場配置,造成圓梁圍成的圓偏差較大,不能滿足工藝安裝要求;特殊部位的模板因空間較小,如按常規支模方式,會使此處模板支設困難且尺寸不準;模板材質選擇不恰當時,造成混凝土外觀質量得不到保證或模板成本太大;大梁鋼筋按每一道梁單獨進行鋪設,使其他梁的鋼筋位置出現較大位置偏移,影響結構安全性;一些部位的鋼筋太密使混凝土澆筑困難;先進行本層預應力筋張拉再進行上面屋面層預應力張拉,易導致本層最終建立的預應力值不準,影響結構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不用返工、腳手架搭設便捷、模板位置支設準確、結構安全的錐底浸麥特殊結構層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的錐底浸麥特殊結構層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a)在下層的平底浸麥層圓板上用墨線彈出錐底浸麥層所有混凝土梁構件、預留孔洞的細部尺寸位置;-->(b)按先異形梁、后米字形梁、再圓梁最后板及圓洞的順序搭設支架,所述的支架中的立桿沿異形梁和米字形梁方向搭設,水平桿要形成斜向交錯,其斜向搭接處通過的立桿數3~5根,立桿間距按700mm~900mm設置,水平桿間距按900mm~1200mm,在所述的每一梁底架體上搭設順梁的豎向剪刀撐;(c)在所述的梁底支架上鋪設異形梁底模和米字形梁底模,米字形梁底模鋪設起拱高度取上限2.5‰~3‰,異形梁底模鋪設起拱高度取1‰~1.5‰,圓梁不起拱;(d)異形梁的梁端埋件吊裝到位,并安裝到預定位置;(e)在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方用鋼管搭設綁扎梁鋼筋的架子,在所述的架子上綁扎梁鋼筋骨架,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綁扎包括以下步驟:鋪設梁底鋼筋時先將每道異形梁梁底筋第一層鋪完,再依次按第一層筋的鋪放順序進行第二層梁底鋼筋鋪設;將有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在地面穿束,穿束時每一波紋管內鋼絞線不得扭絞在一起,然后用專用吊裝桁架按編號依次吊至樓層進行安裝,隨后鋪設預應力波紋管,三道波紋管鋪設順序同所述的梁底鋼筋的安放順序;最后按第一層梁底鋼筋鋪放順序鋪放梁頂鋼筋,在鋪異形梁上的鋼筋時,采取在平行的兩條異形梁同時鋪設方法,所述的梁頂、梁底鋼筋之間采用機械連接,梁底、梁頂鋼筋錨固端拐子筋均向上彎錨,梁頂、梁底鋼筋鋪好后穿梁箍筋,當一個方向梁箍筋綁扎完后,另一個方向梁的箍筋在兩條梁交叉點處的箍筋采用開口箍筋然后焊接的方式,保證此節點處的箍筋數量;將定位架焊在所述的梁箍筋上,其它部位按間距1.0m~1.5m設置,并且所述的定位架高度與所述的有粘結預應力筋位置矢高控制點高度相同,所述的波紋管固定在所述的定位架上;(f)將所述的綁扎好的梁鋼筋骨架放置到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然后檢查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端頭處筒體的環梁位置,發生偏移的及時調整,可先將此處的筒體環梁提前向內偏移8cm~10cm;所述的梁端埋件中的筒體埋件與筒壁筋焊牢,梁底埋件與所述的梁底、梁頂鋼筋固定好,當預埋件錨筋較密影響梁底鋼筋位置時,可先將錨筋切斷,等所述的梁底、梁頂鋼筋安放完后,將錨筋焊接補好;然后安裝配件,當異形梁的梁頂、梁底鋼筋的錨筋位置影響所述的預應力筋安裝要求時,將梁頂、梁底鋼筋的錨筋切短,將切短的梁底錨筋與筒體環梁筋焊接以保證其錨固要求,在所述的梁底鋼筋上按間距500mm~1000mm綁高強墊塊控制梁底鋼筋保護層;-->(g)在米字形梁底模上方用鋼管搭設綁扎梁鋼筋的架子,在所述的架子上綁扎梁鋼筋骨架,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綁扎包括以下步驟:鋪設梁底筋時先將每道米字形梁梁底筋第一層鋪完,再依次按第一層筋的鋪放順序進行第二層梁底筋鋪設,最后按第一層梁底筋鋪放順序鋪放梁頂筋,梁頂、梁底筋鋪好后穿箍筋,當一個方向梁箍筋綁扎完后,其它方向梁的箍筋在梁交叉點處的箍筋采用開口箍筋然后焊接的方式,保正此節點處的箍筋數量,綁完箍筋后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綁扎完成,將所述的梁鋼筋骨架放置到所述的米字形梁底模上,在綁扎所述的米字形梁鋼筋骨架同時支設所述的異形梁側模,靠塔心的側模支到圓梁底,然后進行圓梁底模鋪設;(h)綁扎異形梁和米字形梁上的牛腿筋,然后穿入圓梁鋼筋,圓梁每一根梁縱筋分成三根弧形筋,采用電弧焊連接;(i)支設所有梁剩余部分的側模,每一圓梁內模由多塊竹膠合板定形模板構成,每塊圓梁定型模板全高設置四道肋,所述的肋用角鋼預彎成,用螺栓將所述的定形模板與角鋼連接,所述的弧形角鋼肋用鋼筋焊接成格構式整體,用木方與竹膠板做成三角形空箱體固定在圓弧梁多支出的梁底模板上,用作圓梁與米字形梁、預應力異形梁圍成的三角形空隙處的模板;(j)在所述的每一梁的側模上鋪板底模,然后安裝在板位置的埋件,再鋪設板鋼筋,在影響所述的有粘結預應力筋張拉的梁的相應位置留出后澆帶;(k)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中石子粒徑為5mm~31.5mm,在混凝土中摻入占水泥用量重量百分比為8%~10%的膨脹劑,混凝土從一個異形梁與其他結構不連接的一端開始倒退澆筑,梁內混凝土按2m~3m寬斜面分層,順異形梁方向平行推進,一次澆筑到板頂面,采用輸送泵及布料機加快混凝土澆筑速度和保證每一道梁的連續澆筑,在澆筑過程中跟蹤混凝土的流向進行振搗,在鋼筋、波紋管較密的跨中部分,梁底部混凝土要從梁兩側面擴大部分插入振搗棒振搗,振搗棒插入間距不大于500mm,所述的每一梁張拉端用細振搗棒振搗以防此處混凝土不密實;(l)混凝土澆筑后達到1.2MPa時拆除所述的異形梁端模板,當梁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設計強度等級100%時,且應在上層屋面圓板拆模后再進行本層異形梁預應力筋的張拉,張拉時采用控制應力一次超張3%的超張法,在結構平面內,采取相互平行兩道梁對稱張拉的順序,-->每根梁內預應力鋼絞線張拉順序為先梁頂再梁中最后梁底,同一水平面三束預應力筋先兩側同時張拉再進行中間張拉;在所述的有粘結預應力鋼筋張拉后24小時后進行孔道灌漿,孔道灌漿采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摻入占水泥重量百分比為6%的灌漿劑,其水灰比控制在0.4~0.45,水泥漿攪拌1分鐘,過2.5×2.5細篩后放入料斗,攪好的水泥漿在40分鐘內灌完,灌漿順序先梁底再梁中最后梁頂;(m)在孔道灌漿后清理筒體及梁底埋件上的灰渣進行梁底埋件與筒體埋件的焊接,將所述的后澆帶清理干凈,用細石膨脹混凝土澆筑好;(n)異形梁預應力筋張拉完并灌漿后3天后將底模整體拆除,圓梁的圓弧側模板在上一層架體搭設前拆除。本專利技術方法中由于1)將整個結構層按一個整體構件進行模板支架設計支設,減少鋼管支設量,加快支設速度,保證支架的強度和整體穩定性;2)模板提前設計并將細部模板提前預制好,減少現場配模工作量,減小尺寸誤差,保證混凝土截面尺寸和觀感質量;3)合理安排梁鋼筋鋪設綁扎方法,使各道梁內的鋼筋位置最佳,保障了結構安全性;4)混凝土中摻入水泥重量8%~10%微膨脹劑可減少混凝土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錐底浸麥特殊結構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a)在下層的平底浸麥層圓板上用墨線彈出錐底浸麥層所有混凝土梁構件、預留孔洞的細部尺寸位置; (b)按先異形梁、后米字形梁、再圓梁最后板及圓洞的順序搭設支架,所述的支架中的立桿沿異形梁和米字形梁方向搭設,水平桿要形成斜向交錯,其斜向搭接處通過的立桿數3~5根,立桿間距按700mm~900mm設置,水平桿間距按900mm~1200mm,在所述的每一梁底架體上搭設順梁的豎向剪刀撐; (c)在所述的梁底支架上鋪設異形梁底模和米字形梁底模,米字形梁底模鋪設起拱高度取上限2.5‰~3‰,異形梁底模鋪設起拱高度取1‰~1.5‰,圓梁不起拱; (d)異形梁的梁端埋件吊裝到位,并安裝到預定位置; (e)在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方用鋼管搭設綁扎梁鋼筋的架子,在所述的架子上綁扎梁鋼筋骨架,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綁扎包括以下步驟:鋪設梁底鋼筋時先將每道異形梁梁底筋第一層鋪完,再依次按第一層筋的鋪放順序進行第二層梁底鋼筋鋪設;將有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在地面穿束,穿束時每一波紋管內鋼絞線不得扭絞在一起,然后用專用吊裝桁架按編號依次吊至樓層進行安裝,隨后鋪設預應力波紋管,三道波紋管鋪設順序同所述的梁底鋼筋的安放順序;最后按第一層梁底鋼筋鋪放順序鋪放梁頂鋼筋,在鋪異形梁上的鋼筋時,采取在平行的兩條異形梁同時鋪設方法,所述的梁頂、梁底鋼筋之間采用機械連接,梁底、梁頂鋼筋錨固端拐子筋均向上彎錨,梁頂、梁底鋼筋鋪好后穿梁箍筋,當一個方向梁箍筋綁扎完后,另一個方向梁的箍筋在兩條梁交叉點處的箍筋采用開口箍筋然后焊接的方式,保證此節點處的箍筋數量;將定位架焊在所述的梁箍筋上,其它部位按間距1.0m~1.5m設置,并且所述的定位架高度與所述的有粘結預應力筋位置矢高控制點高度相同,所述的波紋管固定在所述的定位架上; (f)將所述的綁扎好的梁鋼筋骨架放置到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然后檢查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端頭處筒體的環梁位置,發生偏移的及時調整,可先將此處的筒體環梁提前向內偏移8cm~10cm;所述的梁端埋件中的筒體埋件與筒壁筋焊牢,梁底埋件與所述的梁底、梁頂鋼筋固定好,當預埋件錨筋較密影響梁底鋼筋位置時,可先將錨筋切斷,等所述的梁底、梁頂鋼筋安放完后,將錨筋焊接補好;然后安裝配件,當異形梁的梁頂、梁底鋼筋的錨筋位置影響所述的預應力筋安裝要求時,將梁頂、梁底鋼筋的錨筋切短,將切短的梁底錨...
【技術特征摘要】
1.錐底浸麥特殊結構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a)在下層的平底浸麥層圓板上用墨線彈出錐底浸麥層所有混凝土梁構件、預留孔洞的細部尺寸位置;(b)按先異形梁、后米字形梁、再圓梁最后板及圓洞的順序搭設支架,所述的支架中的立桿沿異形梁和米字形梁方向搭設,水平桿要形成斜向交錯,其斜向搭接處通過的立桿數3~5根,立桿間距按700mm~900mm設置,水平桿間距按900mm~1200mm,在所述的每一梁底架體上搭設順梁的豎向剪刀撐;(c)在所述的梁底支架上鋪設異形梁底模和米字形梁底模,米字形梁底模鋪設起拱高度取上限2.5‰~3‰,異形梁底模鋪設起拱高度取1‰~1.5‰,圓梁不起拱;(d)異形梁的梁端埋件吊裝到位,并安裝到預定位置;(e)在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方用鋼管搭設綁扎梁鋼筋的架子,在所述的架子上綁扎梁鋼筋骨架,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綁扎包括以下步驟:鋪設梁底鋼筋時先將每道異形梁梁底筋第一層鋪完,再依次按第一層筋的鋪放順序進行第二層梁底鋼筋鋪設;將有粘結預應力鋼絞線在地面穿束,穿束時每一波紋管內鋼絞線不得扭絞在一起,然后用專用吊裝桁架按編號依次吊至樓層進行安裝,隨后鋪設預應力波紋管,三道波紋管鋪設順序同所述的梁底鋼筋的安放順序;最后按第一層梁底鋼筋鋪放順序鋪放梁頂鋼筋,在鋪異形梁上的鋼筋時,采取在平行的兩條異形梁同時鋪設方法,所述的梁頂、梁底鋼筋之間采用機械連接,梁底、梁頂鋼筋錨固端拐子筋均向上彎錨,梁頂、梁底鋼筋鋪好后穿梁箍筋,當一個方向梁箍筋綁扎完后,另一個方向梁的箍筋在兩條梁交叉點處的箍筋采用開口箍筋然后焊接的方式,保證此節點處的箍筋數量;將定位架焊在所述的梁箍筋上,其它部位按間距1.0m~1.5m設置,并且所述的定位架高度與所述的有粘結預應力筋位置矢高控制點高度相同,所述的波紋管固定在所述的定位架上;(f)將所述的綁扎好的梁鋼筋骨架放置到所述的異形梁底模上,然后檢查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端頭處筒體的環梁位置,發生偏移的及時調整,可先將此處的筒體環梁提前向內偏移8cm~10cm;所述的梁端埋件中的筒體埋件與筒壁筋焊牢,梁底埋件與所述的梁底、梁頂鋼筋固定好,當預埋件錨筋較密影響梁底鋼筋位置時,可先將錨筋切斷,等所述的梁底、梁頂鋼筋安放完后,將錨筋焊接補好;然后安裝配件,當異形梁的梁頂、梁底鋼筋的錨筋位置影響所述的預應力筋安裝要求時,將梁頂、梁底鋼筋的錨筋切短,將切短的梁底錨筋與筒體環梁筋焊接以保證其錨固要求,在所述的梁底鋼筋上按間距500mm~1000mm綁高強墊塊控制梁底鋼筋保護層;(g)在米字形梁底模上方用鋼管搭設綁扎梁鋼筋的架子,在所述的架子上綁扎梁鋼筋骨架,所述的梁鋼筋骨架綁扎包括以下步驟:鋪設梁底筋時先將每道米字形梁梁底筋第一層鋪完,再依次按第一層筋的鋪放順序進行第二層梁底筋鋪設,最后按第一層梁底筋鋪放順序鋪放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通利,賀國利,于吉鵬,張杰,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六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2[中國|天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