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的前縱梁,其包括:前縱梁本體,所述前縱梁本體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左、右兩側處,并且所述前縱梁本體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具有在內部形成的閉合截面,其中,形成在內部的閉合截面由至少一個肋材分隔,并且形成彼此沒有流體連通的兩個或更多的流動路徑,從而減輕車輛的重量和減少車輛的部件數量并且改善發動機室的布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前縱梁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本申請要求2017年6月15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7-0075893號的優先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的前縱梁。更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這樣一種車輛的前縱梁,其被構造成通過在為鋁質材料的前縱梁中的多個閉合截面形成流動路徑,以用作制冷劑通道,從而規劃減少發動機室的部件并改善發動機室的布局。
技術介紹
一般而言,前車身為車架的結構,其構成沿著車輛的長度方向位于前方的發動機室,并且包括:前端組件,其形成發動機室的前部并且設置有冷卻組件和前照燈等;前擋泥板構件,其形成發動機室的左、右兩部分并提供用于車輪以及懸架系統的空間;前圍板,其位于發動機室的后部并且是車廂與發動機室之間的部分;前縱梁,其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在發動機室的下部延伸形成并且沿著寬度方向設置在左、右兩部分處;以及副車架,其通過安裝懸架系統以及設置在發動機室中的發動機和變速器等而用于支撐作用。在發動機室中,包括有用于驅動車輛所需的動力傳動系統的部件主要為內置安裝,在當前情況下,近來由于車輛性能和規格的增加而設置具有增大尺寸的大功率發動機,因此難以在有限尺寸的發動機室中安裝多個部件。也就是說,如圖1至圖3所示,根據相關技術的發動機室的一個示例性實施方案,包括動力傳動系12等用于驅動車輛所需的部件設置在發動機室10的內部,前縱梁14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左、右兩側處,并沿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形成。通常,前縱梁14通過使用鋼質材料由沖壓方法制造內部板件和外部板件來制造,然后通過包括點焊的方法而使內部板件與外部板件彼此結合。散熱器16設置在前縱梁14的前部,空調制冷劑管道18位于前縱梁14上以沿著前縱梁14的縱向方向延伸。然而,在如上所述的傳統的發動機室布置結構中,當將多個部件安裝在有限尺寸的發動機室內時,難以避免部件之間的相互干擾,由于這種原因,在制造高性能的車輛上存在諸多限制。例如,在前縱梁14上沿著前縱梁14的長度方向設置空調制冷劑管道18的情況下,空調制冷劑管道18可以通過以最小的流動間隙(G)0與動力傳動系統12的一側分離以避免與動力傳動系統12相互干擾,由于這種原因,當空調制冷劑管道18沿車輛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外部時,空調制冷劑管道18與安裝在前縱梁14上的發動機安裝支架19相互干擾,因此難以形成具有足夠尺寸的發動機安裝支架19,從而產生由于發動機安裝支架的原因而使得發動機支撐力可能變差的擔憂。公開于本專利技術的背景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專利技術的一般
技術介紹
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各個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種車輛的前縱梁,其被構造成通過在內部由至少一個肋材分隔成的多個閉合截面形成流動路徑以用作制冷劑通道,從而規劃減少發動機室的部件并改善動機室的布局。在一種車輛的前縱梁中,其具有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左、右兩側處的前縱梁本體,所述前縱梁本體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具有在內部形成的閉合截面,其中閉合截面由至少一個肋材分隔,以形成彼此不連通的兩個或更多的流動路徑。所述前縱梁本體通過擠壓成型方法由鋁質材料制造。所述前縱梁本體可以包括:內表面,其朝向發動機室的內部;外表面,其朝向發動機室的外部;上表面,其連接所述內表面和所述外表面并且在高度方向上設置在上方;以及下表面,其連接所述內表面和所述外表面并且在所述前縱梁本體的高度方向上設置在下方。至少一個肋材可以包括:縱向肋材,其連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以及橫向肋材,其連接所述內表面和所述外表面。所述閉合截面可以形成為正方形形狀。所述縱向肋材與所述橫向肋材可以互相交叉。在通過縱向肋材和橫向肋材在內部所形成的閉合截面中可以形成四個流動路徑,所述四個流動路徑中的兩個或更多流動路徑彼此不連通。在所述內表面上可以形成有至少一個端口,其與四個流動路徑中的任意一個流動路徑連通。用于制冷劑的流入和流出的制冷劑管道可以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端口。可以在制冷劑管道的前部整體形成地或單件地設置有凸緣,裝配螺栓可以插置到內表面,制冷劑管道的凸緣可以由裝配螺栓插入,從而與螺母進行裝配。限制流過制冷劑管道的制冷劑的流動的分隔件可以在流動路徑的第一側和第二側處附接至所述內表面、所述縱向肋材、所述上表面和所述橫向肋材。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前縱梁,前縱梁通過擠壓成型方法由鋁質材料制造,減輕了車輛的重量并規劃改善燃料效率。另外,因為彼此分隔的至少一個流動路徑形成在前縱梁的內部以用作空調制冷劑流動路徑,因而由于不需要使用傳統的空調制冷劑管道,從而可以減少車輛的部件數量并減輕車輛的重量。進一步地,由于通過去除空調制冷劑管道而改善發動機室的布局,所以可以在發動機室內部設置實現高性能的車輛的部件。通過納入本文的附圖以及隨后與附圖一起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原理的具體描述,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和裝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更為具體地變得清楚或得以闡明。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現有技術的發動機室的俯視平面圖。圖2為沿圖1的線A-A所截取的截面圖。圖3為對根據現有技術的前車身切割后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圖4為對應于圖2的具有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的前縱梁的前車身的截面圖。圖5為沿圖4的線B-B所截取的截面圖。應當了解,所附附圖并非按比例地繪制,顯示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的各種特征的略微簡化的畫法。本文所公開的本專利技術的具體設計特征(包括例如具體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狀)將部分地由具體所要應用和使用的環境來確定。在這些圖中,貫穿附圖的多幅圖,附圖標記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相同或等效的部分。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詳細參考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實施方案,這些實施方案的示例被顯示在附圖中并描述如下。盡管本專利技術將與示例性實施方案相結合進行描述,應當理解本說明書并非旨在將本專利技術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方案。相反,本專利技術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具體實施方案,而且覆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選擇形式、修改形式、等價形式及其它具體實施方案。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來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案。參考圖4,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的前縱梁20可以形成為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并且可以相對于車輛的寬度方向而設置在左、右兩側處。前縱梁20可以通過擠壓成型方法由鋁質材料制成。前縱梁20可以包括前縱梁本體,其具有內表面201、外表面202、上表面203和下表面204,所述內表面201朝向發動機室10的內部,所述外表面202朝向發動機室10的外部,上表面203連接內表面和外表面并且沿高度方向設置在上方,下表面204連接內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在前縱梁本體的高度方向上設置在下方。動力傳動系統12可以設置在發動機室10的內部。閉合截面22可以由前縱梁20上的內表面201、外表面202、上表面203和下表面204形成。閉合截面22可以形成為大致為正方形的形狀,然而構造成用于形成閉合截面的任何形狀也是可能的。閉合截面22可以形成為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在閉合截面22中,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縱向肋材24和沿寬度方向延伸的橫向肋材26可以一體形成地設置或單件地設置。縱向肋材24可以連接上表面203和下表面204,橫向肋材26可以連接內表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車輛的前縱梁,其具有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左、右兩側處的前縱梁本體,所述前縱梁本體形成為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內部形成的閉合截面,其中,形成在內部的所述閉合截面由至少一個肋材分隔,并且形成至少兩個彼此不連通的流動路徑。
【技術特征摘要】
2017.06.15 KR 10-2017-00758931.一種車輛的前縱梁,其具有沿著車輛的寬度方向設置在左、右兩側處的前縱梁本體,所述前縱梁本體形成為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內部形成的閉合截面,其中,形成在內部的所述閉合截面由至少一個肋材分隔,并且形成至少兩個彼此不連通的流動路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前縱梁,其中,所述前縱梁本體通過擠壓成型方法由鋁質材料形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前縱梁,其中,所述前縱梁本體包括:內表面,其朝向發動機室的內部;外表面,其朝向發動機室的外部;上表面,其連接所述內表面和所述外表面并且在所述前縱梁本體的高度方向上設置在上方;以及下表面,其連接所述內表面和所述外表面并且在所述前縱梁本體的高度方向上設置在下方。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的前縱梁,其中,至少一個肋材包括:縱向肋材,其連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以及橫向肋材,其連接所述內表面和所述外表面。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車炆洙,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