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濕法造粒機,包括造粒軸,該造粒軸由管子、裝配在管子兩端的端軸、固定在管子上的螺旋葉片、固定在管子的數個攪齒桿、安裝在每個攪齒桿上的攪齒與安裝在每個攪齒上的加強筋組成,管子的兩端和端軸分別設有兩級以上、相互匹配的階梯,兩根端軸通過安裝在其階梯上的、兩個以上的定位環與管子固定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攪齒桿為均布固定在管子表面、至少四組以上螺旋排列的數個攪齒桿,攪齒與攪齒桿通過螺紋連接,加強筋固定在距攪齒頂部20-50毫米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為:在保證其造粒軸的強度的情況下,簡化了制造工藝,減低了制造成本,改善了造粒效果。(*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生產粒狀物質、尤其是把炭黑粉塵制成粒狀炭黑的濕法造粒機。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濕法造粒機的關鍵部件-造粒軸是由兩根端軸、管子、螺旋葉片、攪齒桿、攪齒與加強筋裝配而成,在管子兩端組焊固定有端軸,在管子上焊接固定有螺旋葉片和由攪齒桿、攪齒、加強筋組成的三頭螺旋攪齒機構,攪齒焊接在攪齒桿上,加強筋焊接固定在攪齒的頂部,但是,由于端軸與管子組裝配合尺寸較長,焊接施工難度較大,易變形;加強筋的位置對造粒粒徑的大小有很大影響,若加強筋處于攪齒的頂部,其粒徑越細,在混煉時容易造成管道堵塞;若加強筋處于攪齒的底部,其粒徑越大,在干燥時容易破碎,而現行結構的造粒軸,其加強筋的位置均設置在攪齒的頂部,造粒效果差,且攪齒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磨損,攪齒與外殼之間的間隙加大,而現行結構的造粒軸其攪齒的位置不能調節,也會影響造粒效果;在管子直徑較大時,三頭螺旋攪齒機構的數量不足,攪拌強度不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濕法造粒機,能克服現有濕法造粒機的造粒軸制造工藝復雜、造粒效果差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濕法造粒機包括造粒軸,該造粒軸由管子、固定在管子兩端的端軸、固定在管子上的螺旋葉片、固定在管子的攪齒桿、安裝在每個攪齒桿上的攪齒與固定在每個攪齒上的加強筋組成,每個端軸和管子配合的部分各加工成兩級以上的階梯,在端軸不同的階梯上安裝兩個以上的定位環,通過將定位環分別與端軸和管子焊接而將端軸和管子固定連接,只要最外側的兩定位環的間距足夠,就可保證造粒軸的強度,另一方面大大地縮短了焊接施工的區域,變形小,工藝性好,又節省材料。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攪齒桿為均布固定在管子表面、至少四頭以上螺旋排列的數個攪齒桿,以滿足大直徑管子的需要。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攪齒與攪齒桿通過螺紋連接,通過調整攪齒的位置,從而控制其造粒效果。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加強筋固定在距攪齒頂部20-50毫米處,進一步控制其造粒效果。本技術的優點為在保證其造粒軸的強度的情況下,簡化了制造工藝,減低了制造成本,節省了材料,改善了造粒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造粒軸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造粒軸上攪齒桿排列展開圖。圖3為圖1的B-B處剖視放大圖。(加強筋固定在距攪齒頂部20毫米處)圖4為圖1的B-B處剖視放大圖。(加強筋固定在距攪齒頂部35毫米處)圖5為圖1的B-B處剖視放大圖。(加強筋固定在距攪齒頂部50毫米處)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由圖1所示,本技術濕法造粒機的造粒軸包括兩端軸1、管子2、螺旋葉片3、攪齒桿6、攪齒7與加強筋8,每個端軸1伸入管子的部分加工成三級階梯,相應地,管子2的兩管頭的內表面也加工成三級階梯,在端軸1的第一階梯上裝配定位環4,在第三階梯上裝配定位環5,第二階梯為非配合面,可粗車,定位環4、5分別與端軸1和管子2焊接,從而將兩端軸1和管子2聯結為一體,又可縮短配合尺寸,便于焊接施工;管子2上還焊接有兩組均布的螺旋葉片3和均布、按五頭螺旋排列的多個攪齒桿6,如圖2、3所示,每個攪齒桿6通過螺紋與攪齒7連接,并用螺母9固定,在距每個攪齒7的頂部20毫米處焊接固定一加強筋8,這樣,增加攪齒數量,可增加攪拌強度,適用于大直徑管子;攪齒7與攪齒桿6為活動連接,可調節攪齒7與外殼間隙,讓加強筋8處于合適的位置,其粒徑均勻,大小適中。圖4和圖5為本技術的另兩種實施方式,加強筋8分別焊接固定在距攪齒7的頂部35和50毫米處。權利要求1.一種濕法造粒機,包括造粒軸,該造粒軸由管子、固定在管子兩端的端軸、固定在管子上的螺旋葉片、固定在管子的數個攪齒桿、安裝在每個攪齒桿上的攪齒與安裝在每個攪齒上的加強筋組成,其特征在于管子的兩端和端軸分別設有兩級以上、相互匹配的階梯,兩根端軸通過固定在其階梯上的、兩個以上的定位環與管子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法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齒桿為均布固定在管子表面、按至少四頭以上螺旋排列。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法造粒機,其特征在于攪齒與攪齒桿通過螺紋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濕法造粒機,其特征在于加強筋固定在距攪齒頂部20-50毫米處。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濕法造粒機,包括造粒軸,該造粒軸由管子、裝配在管子兩端的端軸、固定在管子上的螺旋葉片、固定在管子的數個攪齒桿、安裝在每個攪齒桿上的攪齒與安裝在每個攪齒上的加強筋組成,管子的兩端和端軸分別設有兩級以上、相互匹配的階梯,兩根端軸通過安裝在其階梯上的、兩個以上的定位環與管子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攪齒桿為均布固定在管子表面、至少四組以上螺旋排列的數個攪齒桿,攪齒與攪齒桿通過螺紋連接,加強筋固定在距攪齒頂部20-50毫米處。本技術的優點為在保證其造粒軸的強度的情況下,簡化了制造工藝,減低了制造成本,改善了造粒效果。文檔編號C09C1/58GK2804092SQ20052003370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31日專利技術者趙寬明, 呂宗利, 劉寒津 申請人: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濕法造粒機,包括造粒軸,該造粒軸由管子、固定在管子兩端的端軸、固定在管子上的螺旋葉片、固定在管子的數個攪齒桿、安裝在每個攪齒桿上的攪齒與安裝在每個攪齒上的加強筋組成,其特征在于管子的兩端和端軸分別設有兩級以上、相互匹配的階梯,兩根端軸通過固定在其階梯上的、兩個以上的定位環與管子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寬明,呂宗利,劉寒津,
申請(專利權)人: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51[中國|四川]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