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節段式并聯多級泵,該多級泵包括:設置在泵殼體上的進水段、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進水段和反向進水段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進水段上設置有進水段進口,反向進水段上設置有反向進水段進口,出水段上設置有出口,進水段和出水段之間設置有導葉,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之間設置有反導葉,導葉和反導葉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泵殼體的中心部沿軸向設置有中心軸,導葉和反導葉均套設在中心軸上,中心軸的一端端部伸出泵殼體的外部,并且伸出泵殼體的外部的中心軸端部與轉子部件連接。該多級泵使運行時產生的軸向力互相抵消,避免了泵轉子部件的頻繁竄動,提高了多級泵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節段式并聯多級泵
本專利技術涉及多級泵
,具體涉及一種節段式并聯多級泵。
技術介紹
節段式多級泵是一種高揚程泵,廣泛應用于電力、煤炭開采、油田注水和石油化學工業。隨著工業的發展,節段式多級泵的單機容量越來越大,對泵的要求除了效率和氣蝕性能以外,其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可靠性尚沒有一個與設計參數相聯系的統一的計算公式以便進行比較,因此,設計時往往成為一種抽象的要求,無法預先估計。采用優質鋼材固然是提高泵的可靠性的一方面,然而作為設計者,合理的結構設計無疑是可靠性得以保證的另一方面。目前,現有技術中的節段式多級泵結構復雜,并且不夠合理。例如公開號為CN2646424Y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壓自平衡節段式離心泵,包括泵轉子部件,泵殼,前、后軸承部件和拉緊螺栓,將對稱布置的葉輪轉子部件與殼體的節段式有機結合,采用外置管道形成葉輪對稱布置所需的的流道;殼體按節段式的形式和級數分為進水段、中段、出水段和內流道進水段,出水段布置在泵的中部,采用分段式拉緊螺栓緊固各段形成泵殼體的整體;通過多級非接觸式螺旋密封和注入有新型合成材料的泥狀填縫料密封部件形成組合密封。所述的組合密封是指葉輪級間密封、中間軸套密封以及節流襯套密封所構成的多級非接觸式螺旋密封;與低壓腔相通的平衡腔室;新型合成材料的泥狀填縫料密封和套杯式填料函。現有技術中的這種節段式多級泵的缺點非常明顯,由于其多級葉輪按同一方向順序布置,運行時產生的軸向力高達數十噸,必須通過平衡盤機構進行平衡,而平衡盤機構不足以平衡軸向力時,其余軸向力則由角接觸球軸承承受。當運行工況頻繁變化時,軸向力的變化必然造成泵轉子部件的頻繁竄動而常常使平衡盤發生瞬間摩擦,甚至出現因平衡盤咬死而導致斷軸事故發生。為了減少平衡盤咬死的隱患,采用角接觸球軸承進行限位,并承受剩余軸向力,但又造成平衡盤的動態平衡功能受限制。因此,該類型泵平衡盤和角接觸球軸承在運行工況頻繁變化時的相互干涉是導致在部份使用條件下,兩者使用壽命短和可靠性差的致命因素。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節段式并聯多級泵,該節段式并聯多級泵采用對稱的導葉和反導葉,并且導葉和反導葉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從而使運行時產生的軸向力互相抵消,避免了泵轉子部件的頻繁竄動,提高了多級泵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包括:設置在泵殼體上的進水段、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所述的進水段和反向進水段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所述的進水段上設置有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反向進水段上設置有反向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出水段上設置有出口,所述的進水段和所述的出水段之間設置有導葉,所述的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之間設置有反導葉,導葉和反導葉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泵殼體的中心部沿軸向設置有中心軸,導葉和反導葉均套設在中心軸上,中心軸的一端端部伸出泵殼體的外部,并且伸出泵殼體的外部的中心軸端部與轉子部件連接。優選地,所述的導葉共設置有n個,所述的反導葉也設置有n個,其中n為多級泵的級數。進一步優選地,當多級泵的級數大于2時,在所述的進水段和所述的出水段之間設置有2個前中段。進一步優選地,當多級泵的級數n大于3時,在前中段與出水段之間設置有2n-6個中段。所述的進水段、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之間通過拉桿連接。所述的進水段、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的中心軸線均與泵殼體中的中心軸垂直。所述的中心軸與轉子部件連接的一端與泵殼體之間通過軸承體甲部件連接。所述的中心軸遠離轉子部件的一端與泵殼體之間通過軸承體乙部件連接。所述的反向進水段伸入泵殼體的中心部的流道與所述的中心軸之間通過軸封部件密封連接。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對稱的導葉和反導葉,并且導葉和反導葉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另外還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了進水段和反向進水段,從而使運行時產生的軸向力互相抵消,避免了泵轉子部件的頻繁竄動,提高了多級泵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如圖1和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包括設置在泵殼體上的進水段2、出水段6和反向進水段8,所述的進水段2和反向進水段8對稱分布在出水段6的左右兩側,所述的進水段2上設置有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反向進水段8上設置有反向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出水段6上設置有出口,所述的進水段2和所述的出水段6之間設置有導葉4,所述的出水段6和反向進水段8之間設置有反導葉7,導葉4和反導葉7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泵殼體的中心部沿軸向設置有中心軸,導葉4和反導葉7均套設在中心軸上,中心軸的一端端部伸出泵殼體的外部,并且伸出泵殼體的外部的中心軸端部與轉子部件1連接。優選地,所述的導葉4共設置有n個,所述的反導葉7也設置有n個,其中n為多級泵的級數。進一步優選地,當多級泵的級數大于2時,在所述的進水段2和所述的出水段6之間設置有2個前中段3。進一步優選地,當多級泵的級數n大于3時,在前中段3與出水段6之間設置有2n-6個中段5。例如,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當多級泵的級數為4時,在所述的進水段2和所述的出水段6之間設置有2個前中段3,在前中段3與出水段6之間設置2×4-6=2個中段5。當多級泵的級數為2時,不設置前中段3。當多級泵的級數為2、3時,不設置中段5。所述的進水段2、出水段6和反向進水段8之間通過拉桿9連接。所述的進水段2、出水段6和反向進水段8的中心軸線均與泵殼體中的中心軸垂直。所述的中心軸與轉子部件1連接的一端與泵殼體之間通過軸承體甲部件12連接。所述的中心軸遠離轉子部件1的一端與泵殼體之間通過軸承體乙部件10連接。所述的反向進水段8伸入泵殼體的中心部的流道與所述的中心軸之間通過軸封部件11密封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采用對稱的導葉和反導葉,并且導葉和反導葉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另外還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了進水段和反向進水段,從而使運行時產生的軸向力互相抵消,避免了泵轉子部件的頻繁竄動,提高了多級泵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專利技術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專利技術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包括:設置在泵殼體上的進水段、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所述的進水段和反向進水段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所述的進水段上設置有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反向進水段上設置有反向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出水段上設置有出口,所述的進水段和所述的出水段之間設置有導葉,所述的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之間設置有反導葉,導葉和反導葉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泵殼體的中心部沿軸向設置有中心軸,導葉和反導葉均套設在中心軸上,中心軸的一端端部伸出泵殼體的外部,并且伸出泵殼體的外部的中心軸端部與轉子部件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包括:設置在泵殼體上的進水段、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所述的進水段和反向進水段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所述的進水段上設置有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反向進水段上設置有反向進水段進口,所述的出水段上設置有出口,所述的進水段和所述的出水段之間設置有導葉,所述的出水段和反向進水段之間設置有反導葉,導葉和反導葉對稱分布在出水段的左右兩側,泵殼體的中心部沿軸向設置有中心軸,導葉和反導葉均套設在中心軸上,中心軸的一端端部伸出泵殼體的外部,并且伸出泵殼體的外部的中心軸端部與轉子部件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葉共設置有n個,所述的反導葉也設置有n個,其中n為多級泵的級數。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段式并聯多級泵,其特征在于,當多級泵的級數大于2時,在所述的進水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瑞祥,
申請(專利權)人:長沙佳能通用泵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