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spension cushion cushion, including body and a mounting bracket, the cushion body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cushion body through a first cavity and a second cavity and the first cavity is a concave shape, the second cavity is a \ladder\, and the \ladder\ of the bottom is arc-shaped, mounting bracket from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second cavity through the cushion body, a first spacing pad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cushion body, with second limit cush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e cushion bod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unting cushion, the concave end is shaped in a straight line, \ladder\ to the top is contracted, and the two cavity in the prior art are the shape of \eight\, \eight\ shape outward mouth, therefore,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first limit cushion and the cushion body significantly reduced second, the contact area of a cushion and cushion the body also reduced, to ensure the smooth car suspension system stiffness curve, to avoid the sharp increase,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NVH.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的懸置系統的
,尤其涉及一種懸置軟墊。
技術介紹
汽車動力總成懸置系統的隔振研究以及發動機進排氣噪聲的研究是改善整車舒適性的重要內容,動力總成懸置系統的發展與完善使這一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懸架系統對路面不平度激勵的傳遞和響應對駕駛員及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有很大影響,懸置系統作為動力總成與車身連接的關鍵部件,其性能將直接影響整車NVH性能。因此如何規避由于懸置系統設計不合理,或如何優化懸置系統結構來提升其NVH性能成為懸置系統設計人員關注的重中之重。由圖1可知,現有技術中的橡膠軟墊結構包括橡膠主體1、襯套內骨架2、第一腔限位橡膠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第二空腔限位橡膠6以及襯套外圈7組成。其中,襯套內骨架2與橡膠主體1之間、橡膠主體1與襯套外圈7之間以及第一空腔限位橡膠3和第二空腔限位橡膠6與襯套外圈7之間通過硫化連接在一起。在襯套內骨架2上開有通孔,用于穿過螺栓將懸置總成與副車架連接,并且,一般現有技術中的橡膠軟墊的外徑為20-30mm。橡膠軟墊主要是用來衰減動力總成產生的振動,通過其衰減作用減少由于動力總成振動引起的駕駛室振動及噪聲,改善整車NVH性能。其工作過程為:在常規工況下(一般駕駛),通過橡膠主體1來實現衰減振動功能,并通過調整橡膠主體1的剛度滿足其NVH性能。但是在惡劣工況下(如急起步、急制動、全油門加速等)則會出現橡膠主體1與限位橡膠接觸的現象。由圖1可以看出,該結構第一空腔限位橡膠3與襯套外圈7之間為弧形接觸,第二空腔限位橡膠6與襯套外圈7之間為平面接觸?,F有技術中的懸置軟墊有以下缺點:1、橡膠主體1的尺寸過小?,F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懸置軟墊,其特征在于,包括:軟墊本體,所述軟墊本體上對稱設置有貫穿所述軟墊本體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為“凹”字形,所述第二空腔為“梯形”,且該“梯形”的底部為弧狀;懸置支架,所述懸置支架從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間穿過所述軟墊本體;所述第一空腔與所述軟墊本體之間設置有第一限位軟墊,所述第二空腔與所述軟墊本體之間設置有第二限位軟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懸置軟墊,其特征在于,包括:軟墊本體,所述軟墊本體上對稱設置有貫穿所述軟墊本體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為“凹”字形,所述第二空腔為“梯形”,且該“梯形”的底部為弧狀;懸置支架,所述懸置支架從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間穿過所述軟墊本體;所述第一空腔與所述軟墊本體之間設置有第一限位軟墊,所述第二空腔與所述軟墊本體之間設置有第二限位軟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置軟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軟墊本體的直徑為50mm-60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置軟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包括第一上腔面和第一下腔面;所述第一下腔面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所述第一上腔面包括第一限位段、第二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的位置分別與所述第一限位段、第二限位段和第三限位段的位置相對應,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龍晶,廖武,張永康,梁林,苗文杰,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