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載蓄電池盒蓋、車載蓄電池組件和車輛,所述車載蓄電池盒蓋包括:逆變器電路模塊,逆變器電路模塊,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具有高壓輸出N線和高壓輸出L線,以及用于與蓄電池的正、負極相連的正極輸入線和負極輸入線;逆變器散熱器;盒蓋本體,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均安裝在所述盒蓋本體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車載蓄電池盒蓋,集成有逆變器的電壓轉換功能,逆變器電路模塊可以適用于大功率輸出,且逆變器電路模塊的發熱量少,散熱良好,使用安全性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車輛的換電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車載蓄電池盒蓋、具有該車載蓄電池盒蓋的車載蓄電池組件和具有該車載蓄電池組件的車輛。
技術介紹
車載逆變器用于將蓄電池的DC12V直流電轉換為與市電相同的AC220V交流電,以供一般電器使用。相關技術中,車載逆變器一般有兩種實施方案:一種為后裝式,即從點煙器的電源端取得DC12V電源并轉為AC220V輸出;另一種為前裝式,即車載逆變器經較長的導線直接從蓄電池取得DC12V電源,車載逆變器安裝在儀表臺下面并進行電壓轉換。無論是前裝式還是后裝式的逆變器均安裝在儀表臺下面,在逆變器的輸出功率較高時,蓄電池到逆變器之間的導線產生的大電流和高熱量會對整車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存在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集成有逆變器的車載蓄電池盒蓋。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車載蓄電池盒蓋的車載蓄電池組件。本技術的又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車載蓄電池組件的車輛。根據本技術第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盒蓋,包括:逆變器電路模塊,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具有用于與蓄電池的正、負極相連的正極輸入線和負極輸入線,以及高壓輸出N線和高壓輸出L線;逆變器散熱器;盒蓋本體,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均安裝在所述盒蓋本體上。根據本技術第一方面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盒蓋,集成有逆變器的電壓轉換功能,逆變器電路模塊可以適用于大功率輸出,且逆變器電路模塊的發熱量少,散熱良好,使用安全性高。另外,根據本技術上述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盒蓋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在本技術的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盒蓋本體包括分體式的上盒蓋和下盒蓋,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均安裝在所述上盒蓋上。在本技術的一些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盒蓋本體的上端敞開,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封閉所述盒蓋本體的上端。優選地,所述逆變器散熱器的與所述蓄電池的正、負極相對的位置設有絕緣層。進一步地,所述逆變器散熱器的下表面的除去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的位置均覆蓋有所述絕緣層。優選地,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安裝在所述逆變器散熱器的里側,且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與所述逆變器散熱器之間夾設有導熱硅脂。在本技術的一些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盒蓋本體上具有低壓線過孔和高壓線過孔。優選地,所述低壓線過孔和高壓線過孔上均設有密封圈。根據本技術第二方面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組件,設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種所述的車載蓄電池盒蓋。所述車載蓄電池組件與上述的車載蓄電池盒蓋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根據本技術第三方面實施例的車輛,設置有第二方面任一種所述的車載蓄電池盒蓋。所述車輛與上述的車載蓄電池盒蓋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組件的電路原理圖。附圖標記:車載蓄電池組件100,車載蓄電池盒蓋1,盒蓋本體11,低壓線過孔111,高壓線過孔112,逆變器電路模塊12,正極輸入線121,負極輸入線122,高壓輸出N線123,高壓輸出L線124,逆變器散熱器13,絕緣層14,蓄電池2,蓄電池的正極21,蓄電池的負極22,正極輸出線23,負極輸出線24,蓄電池盒支架3。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下面參照圖1-圖2詳細描述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盒蓋1,車載蓄電池盒蓋1扣在蓄電池2的上方(設有正極21和負極22的一端),如圖1-圖2所示,車載蓄電池盒蓋1包括逆變器電路模塊12、逆變器散熱器13和盒蓋本體11。其中,逆變器電路模塊12和逆變器散熱器13均安裝在盒蓋本體11上,逆變器散熱器13可以與逆變器電路模塊12相連,逆變器散熱器13用于給逆變器電路模塊12散熱,逆變器電路模塊12用于將蓄電池2的低壓直流電轉換為高壓交流電輸出,逆變器電路模塊12具有正極輸入線121和負極輸入線122,正極輸入線121用于與蓄電池2的正極21相連,負極輸入線122用于與蓄電池2的負極22相連,逆變器電路模塊12還具有高壓輸出N線123和高壓輸出L線124。蓄電池2通過正極輸入線121與負極輸入線122向逆變器電路模塊12輸入低壓直流電,逆變器電路模塊12將低壓直流電轉換為高壓交流電并通過高壓輸出N線123和高壓輸出L線124輸出給用電器。由于逆變器電路模塊12安裝在盒蓋本體11上,逆變器電路模塊12與蓄電池2的距離近,使得正極輸入線121和負極輸入線122的長度較短,正極輸入線121和負極輸入線122便于設置為直徑較大的導線以滿足大功率輸出的要求,由于正極輸入線121和負極輸入線122的長度較短,其產生的熱量較少,且可以通過逆變器散熱器13逸散,而長度較長的高壓輸出N線123和高壓輸出L線124上輸送的為高壓低電流電源,高壓輸出N線123和高壓輸出L線124上的發熱小,電能損失少。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車載蓄電池盒蓋1,集成有逆變器的電轉換功能,逆變器電路模塊12可以適用于大功率輸出,且逆變器電路模塊12的發熱量少,散熱良好,使用安全性高。在本技術的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盒蓋本體11可以包括分體式的上盒蓋和下盒蓋,逆變器電路模塊12和逆變器散熱器13可以均安裝在上盒蓋上。下盒蓋的上端可以敞開,上盒蓋可以封閉下盒蓋的上端,這樣,車載蓄電池盒蓋1的裝配方便,逆變器電路模塊12可以安裝在上盒蓋的內側,逆變器散熱器13可以安裝在上盒蓋的外側且與逆變器電路模塊12相連以為逆變器電路模塊12散熱。在本技術的另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參考圖1,盒蓋本體11的上端可以敞開,逆變器電路模塊12和逆變器散熱器13可以封閉盒蓋本體11的上端。換言之,逆變器電路模塊12和逆變器散熱器13可以形成為盒蓋本體11的頂壁,逆變器散熱器13與盒蓋本體11為分體式設計,比如逆變器散熱器13可以與盒蓋本體11粘結,車載蓄電池盒蓋1的裝配方便。如圖1所示,逆變器電路模塊12可以安裝在逆變器散熱器13的里側,以防止逆變器電路模塊12受到撞擊損傷,比如逆變器電路模塊12可以通過螺紋緊固件固定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載蓄電池盒蓋,其特征在于,包括:逆變器電路模塊,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具有高壓輸出N線和高壓輸出L線,以及用于與蓄電池的正、負極相連的正極輸入線和負極輸入線;逆變器散熱器;盒蓋本體,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均安裝在所述盒蓋本體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載蓄電池盒蓋,其特征在于,包括:逆變器電路模塊,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具有高壓輸出N線和高壓輸出L線,以及用于與蓄電池的正、負極相連的正極輸入線和負極輸入線;逆變器散熱器;盒蓋本體,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均安裝在所述盒蓋本體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蓄電池盒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本體包括分體式的上盒蓋和下盒蓋,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均安裝在所述上盒蓋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蓄電池盒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本體的上端敞開,所述逆變器電路模塊和所述逆變器散熱器封閉所述盒蓋本體的上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載蓄電池盒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逆變器散熱器的與所述蓄電池的正、負極相對的位置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關,魏林和,涂華剛,牛尚卿,
申請(專利權)人:寶沃汽車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