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包括啟動分離器、過熱器、第一超高壓主汽門、第二超高壓主汽門、第一臨時吹管門、第二臨時吹管門、高壓旁路閥、高壓旁路臨時吹門、第一堵板、第二堵板、第三堵板、第四堵板、第五堵板、一次再熱器、二次再熱器、排汽母管、第一高壓主汽門、第二高壓主汽門、中壓旁路閥、中壓臨時吹門、第一中壓主汽門及第二中壓主汽門,該吹管結構滿足二次再熱機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吹管結構,具體涉及一種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
技術介紹
當前火電行業承受著日益巨大的環保壓力,推廣應用清潔高效的燃煤發電技術是火電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出路。研究表明,增加再熱次數,提高蒸汽參數,能夠有效降低煤耗,提高機組效率。采用二次再熱技術也是減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燃燒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途徑之一,故大容量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將是我國未來8-10年火電技術發展的主導方向的。1000MW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采用了32.87MPa/605℃/623℃/623℃的汽機入口參數,機組效率相比國內常規超超臨界一次再熱機組提高約2.2%,發電效率高達47.95%。1000MW二次再熱塔式鍋爐煤耗相比常規百萬機組低14g/kWh,每年可減少近8萬噸煤炭消耗,約減少CO2排放量22萬噸,二次再熱技術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在鍋爐側增加了一套二次再熱系統,使得熱力系統結構布置比一次再熱機組更為復雜,管道系統的阻力更大,汽溫的調控也更加困難,這給機組啟動吹管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國內目前投運的二次再熱機組數量較少,運行經驗較為缺乏,因此亟需探索適用于二次再熱機組的鍋爐吹管系統,以保證新機組的啟動效果和安全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該吹管結構滿足二次再熱機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所述的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包括啟動分離器、過熱器、第一超高壓主汽門、第二超高壓主汽門、第一臨時吹管門、第二臨時吹管門、高壓旁路閥、高壓旁路臨時吹門、第一堵板、第二堵板、第三堵板、第四堵板、第五堵板、一次再熱器、二次再熱器、排汽母管、第一高壓主汽門、第二高壓主汽門、中壓旁路閥、中壓臨時吹門、第一中壓主汽門及第二中壓主汽門。啟動分離器與過熱器的入口相連接,過熱器的出口分別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第一超高壓主汽門的出口與第一臨時吹管門的入口相連通,第二超高壓主汽門的出口與第二臨時吹管門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的入口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的出口與高壓旁路臨時吹門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臨時吹門的出口、第一臨時吹管門的出口及第二臨時吹管門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一堵板與一次再熱器的入口相連通,另一路經第二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一次再熱器的出口與第一高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的入口與第一高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的出口與中壓臨時吹門的入口相連通,中壓臨時吹門的出口、第一高壓主汽門的出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三堵板與二次再熱器的入口相連通,另一路經第四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二次再熱器的出口與第一中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第一中壓主汽門的出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經第五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排汽母管上設有靶板及消音器。還包括低壓旁路,其中低壓旁路與第一中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過熱器的出口經主蒸汽管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一次再熱器的出口經一次再熱熱管與第一高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二次再熱器的出口經二次再熱熱管與第一中壓主汽門的入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臨時吹門的出口、第一臨時吹管門的出口及第二臨時吹管門8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一次再熱冷段管與一次再熱器的入口相連通,另一路經第二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其中,第一堵板設于一次再熱冷段管上。中壓臨時吹門的出口、第一高壓主汽門的出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四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另一路經二次再熱冷段管與二次再熱器的入口相連通,第三堵板設于二次再熱冷段管上。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所述的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在具體工作時,通過將二次再熱機組中的過熱器、一次再熱器、二次再熱器進行有序的串聯,減少安裝臨時系統的工作量,在吹掃過程中,通過控制第一堵板、第二堵板、第三堵板、第四堵板及第五堵板的開合,實現對過熱器、一次再熱器及二次再熱器的漸進吹掃,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極強,吹管的質量較為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原理圖。其中,1為啟動分離器、2為過熱器的出口、3為主蒸汽管、41為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2為第二超高壓主汽門、5為高壓旁路閥、6為高壓旁路臨時吹門、7為第一臨時吹管門、8為第二臨時吹管門、9為一次再熱冷段管、10為一次再熱器的入口、11為一次再熱器的出口、12為一次再熱熱管、131為第一高壓主汽門、132為第二高壓主汽門、14為中壓旁路閥、15為中壓臨時吹門、16為二次再熱冷段管、17為二次再熱器的入口、18為二次再熱器的出口、19為二次再熱熱管、201為第一中壓主汽門、202為第二中壓主汽門、21為低壓旁路、22為靶板、23為消音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考圖1,本技術所述的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包括啟動分離器1、過熱器、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第一臨時吹管門7、第二臨時吹管門8、高壓旁路閥5、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第一堵板、第二堵板、第三堵板、第四堵板、第五堵板、一次再熱器、二次再熱器、排汽母管、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第二高壓主汽門132、中壓旁路閥14、中壓臨時吹門15、第一中壓主汽門201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啟動分離器1與過熱器的入口相連接,過熱器的出口2分別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入口相連通,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出口與第一臨時吹管門7的入口相連通,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出口與第二臨時吹管門8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5的入口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5的出口與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的出口、第一臨時吹管門7的出口及第二臨時吹管門8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一堵板與一次再熱器的入口10相連通,另一路經第二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一次再熱器的出口11與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14的入口與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14的出口與中壓臨時吹門15的入口相連通,中壓臨時吹門15的出口、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出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三堵板與二次再熱器的入口17相連通,另一路經第四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二次再熱器的出口18與第一中壓主汽門201的入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的入口相連通,第一中壓主汽門201的出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經第五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需要說明的是,排汽母管上設有靶板22及消音器23;本技術還包括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啟動分離器(1)、過熱器、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第一臨時吹管門(7)、第二臨時吹管門(8)、高壓旁路閥(5)、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第一堵板、第二堵板、第三堵板、第四堵板、第五堵板、一次再熱器、二次再熱器、排汽母管、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第二高壓主汽門(132)、中壓旁路閥(14)、中壓臨時吹門(15)、第一中壓主汽門(201)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啟動分離器(1)與過熱器的入口相連接,過熱器的出口(2)分別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入口相連通,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出口與第一臨時吹管門(7)的入口相連通,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出口與第二臨時吹管門(8)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5)的入口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5)的出口與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的出口、第一臨時吹管門(7)的出口及第二臨時吹管門(8)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一堵板與一次再熱器的入口(10)相連通,另一路經第二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一次再熱器的出口(11)與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14)的入口與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14)的出口與中壓臨時吹門(15)的入口相連通,中壓臨時吹門(15)的出口、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出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三堵板與二次再熱器的入口(17)相連通,另一路經第四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二次再熱器的出口(18)與第一中壓主汽門(201)的入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的入口相連通,第一中壓主汽門(201)的出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經第五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1000WM等級的二次再熱電站鍋爐串聯法三階段吹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啟動分離器(1)、過熱器、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第一臨時吹管門(7)、第二臨時吹管門(8)、高壓旁路閥(5)、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第一堵板、第二堵板、第三堵板、第四堵板、第五堵板、一次再熱器、二次再熱器、排汽母管、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第二高壓主汽門(132)、中壓旁路閥(14)、中壓臨時吹門(15)、第一中壓主汽門(201)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啟動分離器(1)與過熱器的入口相連接,過熱器的出口(2)分別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入口相連通,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出口與第一臨時吹管門(7)的入口相連通,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出口與第二臨時吹管門(8)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5)的入口與第一超高壓主汽門(41)的入口及第二超高壓主汽門(42)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閥(5)的出口與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的入口相連通,高壓旁路臨時吹門(6)的出口、第一臨時吹管門(7)的出口及第二臨時吹管門(8)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一堵板與一次再熱器的入口(10)相連通,另一路經第二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一次再熱器的出口(11)與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14)的入口與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入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入口相連通,中壓旁路閥(14)的出口與中壓臨時吹門(15)的入口相連通,中壓臨時吹門(15)的出口、第一高壓主汽門(131)的出口及第二高壓主汽門(132)的出口經過管道并管后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經第三堵板與二次再熱器的入口(17)相連通,另一路經第四堵板與排汽母管相連通,二次再熱器的出口(18)與第一中壓主汽門(201)的入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的入口相連通,第一中壓主汽門(201)的出口及第二中壓主汽門(202)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林,劉輝,楊博,趙如宇,黨小建,劉超,高景輝,王紅雨,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