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包括:散熱片;半導體制冷片,具有產生高溫的面和產生低溫的面,產生低溫的面與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散熱面接觸、產生高溫的面與散熱片的底面接觸;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控制器殼的溫度;CPU主控模塊,其輸入端與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光耦,其輸入端與CPU主控模塊的輸出端電連接;MOS管,其G極與光耦的輸出端電連接、S極與半導體制冷片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控制器驅動模塊產生的熱,通過驅動模塊的散熱面傳導到控制器殼,半導體制冷片產生低溫的面對控制器殼進行冷卻,而半導體制冷片產生高溫的面產生的熱傳導到散熱片,散熱片把熱量散發到空氣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冷卻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國家對電動汽車企業的政策鼓勵和單位、個人購買電動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的出臺,電動汽車生產企業所生產出來的電動汽車,尤其是大功率電動汽車越來越多。電動汽車主要零部件為驅動電機、控制器和蓄電池組。電動汽車功率越大,電動汽車控制器所用的驅動模塊的功率就越大。大功率的驅動模塊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晶閘管或者IGBT的頻繁打開和關閉,所產生的熱量較多。晶閘管或者IGBT所產生的熱量如果不及時散發出去,晶閘管或者IGBT所產生的熱量將會累積,促使驅動模塊的溫度上升。驅動模塊的溫度上升,帶來的后果是控制器的效率極大地降低,甚至控制器自身由于過高的溫度而燒壞。目前用來降低大功率電動汽車控制器溫度的方法是用水冷卻系統。水冷卻系統由于慣性系數較大,散熱效率較低,尤其是水冷卻系統不能產生比環境溫度更低的吸收熱量源,因而不能滿足大功率控制器溫度的調節,最終影響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能及時高效的吸走控制器產生的大量熱量從而降低控制器的工作溫度。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包括:散熱片;半導體制冷片,具有產生高溫的面和產生低溫的面,產生低溫的面與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散熱面接觸、產生高溫的面與散熱片的底面接觸;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控制器殼的溫度;CPU主控模塊,其輸入端與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光耦,其輸入端與CPU主控模塊的輸出端電連接;MOS管,其G極與光耦的輸出端電連接、S極與半導體制冷片電連接。優選的,散熱片的底面和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散熱面均具有限制半導體制冷片移動的凹陷部。優選的,散熱片的頂面具有若干沿其長度方向間隔排列的散熱筋。優選的,電動車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器殼,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散熱面為控制器殼的頂面。優選的,散熱片與控制器殼通過螺栓固定,散熱片與控制器殼之間裝夾有半導體制冷片。優選的,溫度傳感器通過螺栓固定在控制器殼的內表面。優選的,螺栓與被固定物之間還設置有彈簧墊片。本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1、控制系統驅動模塊產生的熱,通過驅動模塊的散熱面傳導到控制器殼,半導體制冷片產生低溫的面對控制器殼進行冷卻,而半導體制冷片產生高溫的面產生的熱傳導到散熱片,散熱片把熱量散發到空氣中。2、溫度傳感器檢測控制器殼的溫度,并把檢測信號傳輸到CPU主控模塊,CPU主控模塊輸出PWM信號,PWM信號對光藕進行通斷控制,光藕信號控制MOS管的通斷,進而控制半導體制冷片的通電電流,半導體制冷片的平均通電電流大小直接影響其產生高溫的面和產生低溫的面的溫度差。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原理圖;圖2是本技術中散熱片的仰視圖;圖3是本技術中散熱片的主視圖;圖4是本技術中控制器殼安裝半導體制冷片部位的局部視圖。附圖標記:1散熱片;1.1散熱筋;1.2第一凹陷部;2半導體制冷片;3控制器殼;3.1第二凹陷部;4驅動模塊;5溫度傳感器;6CPU主控模塊;7光耦;8MOS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徑向”、“軸向”、“左”、“右”、“上”、“下”、“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及“若干”的含義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如圖1至4所示,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安裝于控制器殼3上,包括:散熱片1,其頂面具有若干沿其長度方向間隔排列的散熱筋1.1、其底面具有第一凹陷部1.2,控制器殼3的頂面具有第二凹陷部3.1。散熱片1與控制器殼3通過螺栓固定,散熱片1與控制器殼3之間固定有半導體制冷片2。散熱筋1.1的作用是擴大散熱片1的散熱面積,增加散熱效果。半導體制冷片2,具有產生高溫的面和產生低溫的面,產生低溫的面與控制器殼3的第二凹陷部3.1接觸、產生高溫的面與散熱片1的第一凹陷部1.2接觸;兩個凹陷部在與半導體制冷片配合時能夠限制其移動,從而實現良好的固定。溫度傳感器5,通過螺栓固定在控制器殼3的內表面并且靠近控制器的驅動模塊4,用于檢測控制器殼3的溫度;CPU主控模塊6,其輸入端與溫度傳感器5的輸出端電連接。光耦7,其輸入端與CPU主控模塊6的輸出端電連接。MOS管8,其G極與光耦7的輸出端電連接、S極與半導體制冷片2電連接。螺栓與被固定物之間還設置有彈簧墊片。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過程溫度傳感器5所檢測到的溫度信號S1通過導線傳輸到CPU主控模塊6,CPU主控模塊6對溫度信號進行處理,計算出溫度值。控制器的溫度越高,CPU主控模塊6輸出的PWM信號波的高電平部分就越大,光耦7通過導線把信號S2傳輸到MOS管8的G極,MOS管8導通的平均時間就越長,半導體制冷片2的平均通電電流就越大,半導體制冷片2的制冷強度就越大,驅動模塊4的散熱就越快。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熱片;半導體制冷片,具有產生高溫的面和產生低溫的面,產生低溫的面與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散熱面接觸、產生高溫的面與散熱片的底面接觸;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控制器殼的溫度;CPU主控模塊,其輸入端與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光耦,其輸入端與CPU主控模塊的輸出端電連接;MOS管,其G極與光耦的輸出端電連接、S極與半導體制冷片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熱片;半導體制冷片,具有產生高溫的面和產生低溫的面,產生低溫的面與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散熱面接觸、產生高溫的面與散熱片的底面接觸;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控制器殼的溫度;CPU主控模塊,其輸入端與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電連接;光耦,其輸入端與CPU主控模塊的輸出端電連接;MOS管,其G極與光耦的輸出端電連接、S極與半導體制冷片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散熱片的底面和電動車控制系統的散熱面均具有限制半導體制冷片移動的凹陷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動車控制系統的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左武,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工程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