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產養殖
,具體涉及一種鯽魚做鱖魚餌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介紹
: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居而行,擇食而居。肉質細嫩,肉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羸、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產,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最大體長約30cm,棲息深度為0~20米,無毒,經濟型食用魚類,物美價廉。多產于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帶,洱海鯽魚較為出名。鱖魚(Siniperca ;chuatsi):又名桂魚、鱖花魚、鰲魚、脊花魚、胖鱖、桂花魚。體高側扁,口大,兩頜,犁骨均具絨毛狀齒,上下頜前部的小齒成犬齒狀;圓鱗甚細小;體側有不規則暗棕色斑塊。冬季在水深處越冬。春季游向淺水區,性兇猛,幼魚喜食魚蝦,成魚以吃魚類為主,冬季停止攝食。肉質細嫩,味極鮮美。體側扁,背隆起,頭大、口裂略傾斜,上下頷前有小齒,體色棕黃,腹灰白,體側有許多不規則斑塊、斑點。屬兇猛肉食性魚類,常以其它魚類為食,也食蝦類,常棲息于靜水或緩水域底層,春季天氣轉暖后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覓食多在夜間,雨后常在急流處產卵,喜群集,鱖魚分布很廣,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肉質優良,為名貴品種,也是垂釣的主要對象。由于現在人們需要的量越來越多,這樣許多的漁場都無法跟上產量,而有些又急于求成導致魚的質量下降,非常的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提供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鯽魚做鱖魚餌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活鯽魚18份、玉米粒8份、黑麥5份、豌豆秸稈4份、黃豆3份、糯米5份、甘蔗5份、葡萄3份、葡萄糖酸鈣8份、西芹3份、紅椒1份、碘鹽2份、羊脆骨4份、牛肉2份、鴨肝4份、蟹殼3份、海苔6份、紫菜1份、助劑5份;包括以下制備步驟,Ⅰ將上述需要清洗的材料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靜置3個小時,晾干表面的水分;Ⅱ將全部的材料放入蒸籠中熏蒸20分鐘;Ⅲ將熏蒸后的材料取出,放入粉碎設備中粉碎并且攪拌混合,同時加入材料總重量1/20的純凈水,使材料成糊狀;Ⅳ將Ⅲ中的材料繼續放入蒸籠中熏蒸35分鐘,然后取出20分鐘后即可喂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鯽魚做鱖魚餌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活鯽魚18份、玉米粒8份、黑麥5份、豌豆秸稈4份、黃豆3份、糯米5份、甘蔗5份、葡萄3份、葡萄糖酸鈣8份、西芹3份、紅椒1份、碘鹽2份、羊脆骨4份、牛肉2份、鴨肝4份、蟹殼3份、海苔6份、紫菜1份、助劑5份;包括以下制備步驟,Ⅰ將上述需要清洗的材料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靜置3個小時,晾干表面的水分;Ⅱ將全部的材料放入蒸籠中熏蒸20分鐘;Ⅲ將熏蒸后的材料取出,放入粉碎設備中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克林,段國慶,
申請(專利權)人:滁州市南譙區長江水產良種繁育場,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