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美拉德反應釜,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釜體,釜體頂部設有進料口,釜體的內壁上設置有加熱器,加熱器上連通有蒸汽進口和蒸汽出口,釜體外設置有循環泵,釜體內固接有底部開口的分隔套筒,循環泵與分隔套之間設置有吸料管,吸料管一端從分隔套筒頂部伸入分隔套筒內,另一端與循環泵連通,分隔套筒與加熱器之間形成有加熱間隙,加熱間隙處設置有噴灑件,噴灑件與循環泵連通,達到了循環較為充分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反應釜,特別涉及一種美拉德反應釜。
技術介紹
美拉德反應是羰基化合物 ( 還原糖 ) 和氨基化合物 ( 氨基酸和蛋白質 ) 間的反應。美拉德反應能產生大量的至香成分,已被廣泛用于制備各種肉類和煙用香精香料、增香劑。傳統處理美拉德反應的設備是帶攪拌的油浴加熱反應釜,用這種反應釜做美拉德反應時油浴升溫較慢,且攪拌過程中受熱不均勻,美拉德反應不能完全進行。而現有的美拉德反應釜可參考申請號為201120274229.6的中國專利,它包括反應釜,反應釜頂部裝有冷凝器,反應釜外設有保溫夾套,反應釜的頂部設有進料口,反應釜內裝有螺旋式三角形加熱器,加熱器與蒸汽進口和蒸汽出口連接,反應釜的底部出口通過管道連接有循環泵,循環泵通過管道與裝在反應釜內的物料噴頭連接組成一個循環供料系統,循環泵的出口連接的管道上裝有出料閥和檢測器。檢測器能實時測定物料的 PH 值、溫度和顏色變化。它升溫快、反應受熱均勻,可以對美拉德反應物料的 PH 值、溫度和顏色變化進行實時監控,所得的美拉德反應產品質量高。通常的加熱器位于釜體的內壁上,而中部的物料不能夠均勻受熱,現有技術中通過循環泵進行循環。但只是將底部的循環至上部,循環較為不充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循環較為充分的美拉德反應釜。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美拉德反應釜,包括釜體,釜體頂部設有進料口,釜體的內壁上設置有加熱器,加熱器上連通有蒸汽進口和蒸汽出口,釜體外設置有循環泵,釜體內固接有底部開口的分隔套筒,循環泵與分隔套之間設置有吸料管,吸料管一端從分隔套筒頂部伸入分隔套筒內,另一端與循環泵連通,分隔套筒與加熱器之間形成有加熱間隙,加熱間隙處設置有噴灑件,噴灑件與循環泵連通。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熱器對物料進行加熱,分隔套筒將物料內外分隔,物料能夠從分隔套筒的底部進入,吸料管將分隔套筒內的物料吸出經過循環泵噴灑入加熱間隙內(也就是分隔套筒外),以此構成一個循環,這樣旁邊的物料和底部的物料均得到較為充分的流動,加熱較為的均勻。較佳的,噴灑件為多個且呈圓周均勻分布。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噴灑時物料較為均勻,循環加熱較為方便快捷。較佳的,分隔套筒內部中空形成加熱腔,加熱腔與加熱器連通。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分隔套也起到已經的加熱作用,這樣設置加熱效率更高,加熱也更為的充分。較佳的,分隔套筒的頂部呈錐狀,吸料管固接于分隔套筒頂部的中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物料在從進料口進入或者噴灑件進入時不容易殘留在分隔套的頂部,物料會沿著斜面滑下,避免物料在頂部殘留過久而變質。較佳的,分隔套筒與釜體底壁之間的距離為5cm至10cm之間。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距離太小的情況下物料進入的流量會比較小,不容易進行循環,而距離較大則釜體底部的物料不容易發生循壞;而距離為5cm至10cm之間的設置可以較為充分的保證物料的循環。較佳的,噴灑件與循環泵之間通過管道連接,兩者之間的管道身設置有檢測口和檢測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循環過程中,可以通過檢測器檢測檢測口的物料來判斷物料是否符合要求,從而控制相關參數,保證了產品的質量。較佳的,加熱器的截面呈三角形,加熱器呈螺旋形分布。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加熱器與物料接觸較為充分,加熱較為的快速均勻。較佳的,釜體外部固接有保溫夾套。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釜體起到一定的保溫效果,保證了釜體內的溫度。較佳的,釜體的頂部連通有冷凝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物料中易揮發成分通過冷凝器冷凝后從新回到反應釜內。較佳的,釜體的側壁上固接有觀察窗。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方便觀察釜體內的物料,保證物料的優質。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循環較為充分,加熱較為均勻,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1中美拉德反應釜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2中美拉德反應釜結構示意圖。圖中,1、釜體;11、進料口;2、冷凝器;3、循環泵;31、噴灑件;32、檢測口;33、出料口;34、吸料管;4、檢測器;5、保溫夾套;6、分隔套筒;61、加熱間隙;62、支架;63、連接管; 7、觀察窗;8、加熱器;81、蒸汽進口;82、蒸汽出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美拉德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1的頂端設置有進料口11。同時釜體1的頂部也連通有冷凝器2,在釜體1的側壁上固接有觀察窗7,釜體1外覆蓋有保溫夾套5,釜體1的底部設置有出料口33。釜體1的內壁上固接有加熱器8,加熱器8上設置有蒸汽進口81和蒸汽出口82,加熱器8的截面可以呈三角形,加熱器8呈管狀且整體呈螺旋形。釜體1的內部設置有分隔套筒6,分隔套筒6通過支架62與釜體1進行固接。分隔套筒6與釜體1底壁之間的距離為5cm至10cm之間。分隔套筒6的頂部固接有吸料管34,吸料管34位于分隔套筒6的中部,并且吸料管34插入分隔套筒6中,插入的深度可以在分隔套筒6高度的三分之一。而釜體1的外部設置有循環泵3,吸料管34與循環泵3連通。在分隔套筒6與釜體1內壁之間形成加熱間隙61,加熱間隙61的上方設置有噴灑件31,噴灑件31可以為噴頭,噴頭通過管道與循環泵3連接。在噴頭和循環泵3之間的管道上連通有檢測口32,檢測口32處設置有檢測器4。噴頭可以為一個、兩個甚至多個,在多個噴頭的情況下碰頭可以呈圓周均勻的分布。而分隔套筒6的頂部呈錐形設置,有一定的傾斜度,在物料進入時可以沿著斜面下滑。在生產時,將所需物料通過進料口11倒入反應釜內,啟動循環泵3,物料從分隔套筒6內吸出,物料經循環泵3到達檢測器4即可顯示物料的 PH 值、溫度和折光,再到達噴頭,物料返回到加熱間隙61,具體的物料流向可參考圖中箭頭所示。調節工藝所需的酸值,達到要求后,打開蒸汽進口81、蒸汽出口82和冷凝器2,通過加熱器8和循環泵3將物料加熱至 90-120℃,加熱溫度可以通過檢測器4來控制,物料中易揮發成分通過冷凝器2冷凝后從新回到反應釜內。美拉德反應所得的產品質量好壞可通過檢測器4的折光來判定,折光達到工藝要求后即可知道美拉德反應完成。實施例2:如圖2所示,分隔套筒6內部中空形成加熱腔,加熱腔與加熱器8之間設有連接管63,兩者通過連接管63連通,使得加熱器8中的蒸汽能夠流經加熱腔,分隔套筒6也能起到一定的加熱作用。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美拉德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1)頂部設有進料口(11),釜體(1)的內壁上設置有加熱器(8),加熱器(8)上連通有蒸汽進口(81)和蒸汽出口(82),其特征在于:釜體(1)外設置有循環泵(3),釜體(1)內固接有底部開口的分隔套筒(6),循環泵(3)與分隔套之間設置有吸料管(34),吸料管(34)一端從分隔套筒(6)頂部伸入分隔套筒(6)內,另一端與循環泵(3)連通,分隔套筒(6)與加熱器(8)之間形成有加熱間隙(61),加熱間隙(61)處設置有噴灑件(31),噴灑件(31)與循環泵(3)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美拉德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體(1)頂部設有進料口(11),釜體(1)的內壁上設置有加熱器(8),加熱器(8)上連通有蒸汽進口(81)和蒸汽出口(82),其特征在于:釜體(1)外設置有循環泵(3),釜體(1)內固接有底部開口的分隔套筒(6),循環泵(3)與分隔套之間設置有吸料管(34),吸料管(34)一端從分隔套筒(6)頂部伸入分隔套筒(6)內,另一端與循環泵(3)連通,分隔套筒(6)與加熱器(8)之間形成有加熱間隙(61),加熱間隙(61)處設置有噴灑件(31),噴灑件(31)與循環泵(3)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美拉德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噴灑件(31)為多個且呈圓周均勻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美拉德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分隔套筒(6)內部中空形成加熱腔,加熱腔與加熱器(8)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義芹,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康宏盛代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