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快速定位式三點壓緊機構,在底板上設置有四個形狀大小與撥叉相適應的夾具體,在其封閉端的頂面開設定位槽,定位槽的槽底開設有定位孔,在定位孔的旁邊設置限位槽;限位槽的后方設置有支撐螺栓,支撐螺栓靠近限位槽;在限位槽兩側側壁的中部均開設有螺孔,螺孔與限位槽相連通,螺孔中穿設有一個限位螺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根據被加工撥叉組件的結構特征,并能滿足銑面和鏜孔同時加工的要求進行設計,避免了多次裝夾定位的弊端,保證了加工精度,并采用油缸作為外力源壓迫固定撥叉組件,使其在夾具體上保持更加穩定地狀態,進一步提高加工的穩定性和精度;另外可以實現四個撥叉組件同時被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工裝夾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快速定位式三點壓緊機構。
技術介紹
撥叉是汽車變速箱上的部件,與變速手柄相連,用于撥動中間變速輪,以變換檔位,使輸入/輸出轉速比改變。目前,換擋撥叉組件的叉腳銑面和軸套鏜孔分別在不同的設備上完成,這樣需裝夾兩次,每次裝夾都要進行定位,兩次定位容易造成誤差增大,從而影響加工的精度,造成批量生產中各個產品有差異,產品質量不穩定。同時,兩次裝夾操作繁瑣,花費的時間長,降低了加工效率。另外,單個工件進行加工,效率不夠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快速定位式三點壓緊機構。本技術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快速定位式三點壓緊機構,在底板的上板面從左往右一字排開設置四個夾具體,該夾具體的形狀大小與撥叉相適應,夾具體為平臥的“V”字型,位于中間的兩個夾具體按照敞口端相對設置,位于左端的夾具體的敞口端向左,位于右端的夾具體的敞口端向右;在夾具體封閉端的頂面開設定位槽,該定位槽的槽底開設有貫通至夾具體底面的定位孔,在定位孔的旁邊設置與之平行的限位槽,該限位槽的上端與定位槽連通,在所述限位槽的后方設置有一個支撐螺栓,該支撐螺栓靠近限位槽的槽口,且支撐螺栓垂直于底板,支撐螺栓的下端與底板相固定;在所述限位槽側壁的中部均開設有螺孔,該螺孔與限位槽相連通,且螺孔中穿設有一個限位螺栓;在所述夾具體開口端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一液壓油缸,夾具體封閉端的側邊設置第二液壓油缸,所述第一液壓油缸和第二液壓油缸均安裝于底板上,各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均豎直向上伸出,且各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用于壓迫固定撥叉的壓塊。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四個夾具體在底板上一字排開,并按照兩端的夾具體開口端向外,中部兩個夾具體開口端相對的方式設置,為加工時各刀具等預留了足夠的空間,避免相互干涉影響加工。在實際加工的過程中,被加工的撥叉組件會被平放在夾具體的上端面,因此根據被加工的撥叉的結構及外形特征,夾具體被設計成一個類似的“V”字型。被加工的撥叉組件包括撥叉、設置在撥叉上的軸套和葉片,其中軸套和葉片均與撥叉所在平面保持垂直狀態,實際加工時還會對軸套進行鏜孔。定位槽的設置是根據軸套的特征,使得軸套能夠插入到定位槽中,同時定位孔不但起到和定位槽相同的作用,也便于加工時對軸套進行鏜孔。根據被加工撥叉組件的結構特征,其葉片設置在軸套旁,并與軸套呈平行狀態,在被放置到夾具體上后,葉片恰好插入到限位槽中,限位槽通過葉片對整個撥叉組件起到限位的作用,支撐螺栓為葉片提供穩定的支撐,限位螺栓進一步對葉片進行限位和固定,保證撥叉組件在加工中更加穩定。第一液壓油缸與第二液壓油缸通過設置在各自活塞桿上端的壓塊對被加工的撥叉組件進行壓迫固定。本技術對撥叉開口端的兩邊及封閉端同時固定,通過能夠使撥叉組件在夾具體上裝夾牢靠,一方面操作簡單、方便、省力;另一方面,能夠利用同一套夾具實現叉腳銑面和軸套鏜孔在加工中心中依次完成,避免了重復裝夾影響加工精度的弊病,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并確保了產品穩定。進一步,為了減輕夾具體的重量,優化夾具體的結構,同時也為了節約制造夾具體的材料而降低其生產成本,在所述夾具體的中腰部鏤空出多個矩形的腰孔。進一步,為了適應被加工撥叉的形狀特征,同時便于在加工過程中銑刀對被加工撥叉兩叉腳內壁進行銑面,所述夾具體叉形部的內壁為圓弧形,在底板上開設圓形通孔,所述夾具體叉形部內壁的下邊沿與所述圓形通孔的邊沿重合。進一步,所述底板為矩形平板結構,在底板兩端靠近端頭的位置開有一列安裝過孔。有益效果:本技術根據被加工撥叉組件的結構特征,專設有用于適配的支撐螺栓和限位螺栓,起到支撐和限位的作用,能滿足銑面和鏜孔同時加工的要求進行設計,構思合理,避免了多次裝夾定位的弊端,保證了加工精度,并且采用油缸作為外力源壓迫固定撥叉組件,使其在夾具體上保持更加穩定地狀態,進一步提高了加工的穩定性和精度;另外可以實現四個撥叉組件同時被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的一種快速定位式三點壓緊機構,包括為矩形平板結構的底板1,在底板1兩端靠近端頭的位置開有一列安裝過孔1b。在底板1的上板面從左往右一字排開設置四個夾具體2,該夾具體2的形狀大小與撥叉相適應,夾具體2為平臥的“V”字型,位于中間的兩個夾具體2按照敞口端相對設置,位于左端的夾具體2的敞口端向左,位于右端的夾具體2的敞口端向右。作為優選,所述夾具體2叉形部的內壁為圓弧形,在底板1上開設圓形通孔1a,所述夾具體2叉形部內壁的下邊沿與所述圓形通孔1a的邊沿重合。為了優化夾具體2的結構,優選在所述夾具體2的中腰部鏤空出多個矩形的腰孔2c。如圖1所示,在夾具體2封閉端的頂面開設定位槽2a,該定位槽2a的槽底開設有貫通至夾具體2底面的定位孔2d,在定位孔2d的旁邊設置與之平行的限位槽2b,該限位槽2b的上端與定位槽2a連通;在所述限位槽2b的后方設置有一個支撐螺栓6,該支撐螺栓6靠近限位槽2b的槽口,且支撐螺栓6垂直于底板1,支撐螺栓6的下端與底板1相固定。在所述限位槽2b其中一側側壁的中部均開設有螺孔,該螺孔與限位槽2b相連通,且螺孔中穿設有一個限位螺栓7,限位螺栓7垂直于支撐螺栓6。在所述夾具體2開口端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一液壓油缸3,夾具體2封閉端的側邊設置第二液壓油缸4,所述第一液壓油缸3和第二液壓油缸4均安裝于底板1上,各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均豎直向上伸出,且各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用于壓迫固定撥叉的壓塊5。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被加工的撥叉組件包括撥叉、設置在撥叉上的軸套和葉片,在實際加工的過程中,將四個被加工的撥叉組件依次平放在夾具體2的上端面,撥叉由夾具體2支撐,軸套插入到定位槽2a中,而葉片恰好插入到限位槽2b中,葉片的下端放置在支撐螺栓6上,擰動限位螺栓7,使限位螺栓7將葉片頂緊,對葉片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驅動三個液壓油缸,使第一液壓油缸3與第二液壓油缸4通過設置在各自活塞桿上端的壓塊5對被加工的撥叉進行壓迫固定。撥叉組件裝夾好以后,即可進行叉腳銑面和軸套鏜孔作業。以上詳細描述了本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技術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定位式三點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的上板面從左往右一字排開設置四個夾具體(2),該夾具體(2)的形狀大小與撥叉相適應,夾具體(2)為平臥的“V”字型,位于中間的兩個夾具體(2)按照敞口端相對設置,位于左端的夾具體(2)的敞口端向左,位于右端的夾具體(2)的敞口端向右;在夾具體(2)封閉端的頂面開設定位槽(2a),該定位槽(2a)的槽底開設有貫通至夾具體(2)底面的定位孔(2d),在定位孔(2d)的旁邊設置與之平行的限位槽(2b),該限位槽(2b)的上端與定位槽(2a)連通,在所述限位槽(2b)的后方設置有一個支撐螺栓(6),該支撐螺栓(6)靠近限位槽(2b)的槽口,且支撐螺栓(6)垂直于底板(1),支撐螺栓(6)的下端與底板(1)相固定;在所述限位槽(2b)側壁的中部均開設有螺孔,該螺孔與限位槽(2b)相連通,且螺孔中穿設有一個限位螺栓(7);在所述夾具體(2)開口端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一液壓油缸(3),夾具體(2)封閉端的側邊設置第二液壓油缸(4),所述第一液壓油缸(3)和第二液壓油缸(4)均安裝于底板(1)上,各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均豎直向上伸出,且各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上連接有用于壓迫固定撥叉的壓塊(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快速定位式三點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底板(1)的上板面從左往右一字排開設置四個夾具體(2),該夾具體(2)的形狀大小與撥叉相適應,夾具體(2)為平臥的“V”字型,位于中間的兩個夾具體(2)按照敞口端相對設置,位于左端的夾具體(2)的敞口端向左,位于右端的夾具體(2)的敞口端向右;在夾具體(2)封閉端的頂面開設定位槽(2a),該定位槽(2a)的槽底開設有貫通至夾具體(2)底面的定位孔(2d),在定位孔(2d)的旁邊設置與之平行的限位槽(2b),該限位槽(2b)的上端與定位槽(2a)連通,在所述限位槽(2b)的后方設置有一個支撐螺栓(6),該支撐螺栓(6)靠近限位槽(2b)的槽口,且支撐螺栓(6)垂直于底板(1),支撐螺栓(6)的下端與底板(1)相固定;在所述限位槽(2b)側壁的中部均開設有螺孔,該螺孔與限位槽(2b)相連通,且螺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遠林,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創普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