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包括框架、安裝在框架中部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所述的第二防水板安裝在第一防水板下方;所述的第二防水板一表面均勻分布有一層半球形凸起;所述的框架包括四根相互連接的邊梁,所述的邊梁一側開有矩形槽口,所述的槽口一側開有導水槽;相鄰兩根邊梁連接處開有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兩層HDPE防水板組合工作,第二防水板上均勻分布有一層半圓形凸起,形成蜂窩型結構,及時將從第一防水板滲漏進來的水進行疏導,通過框架內的導水槽進入排水管排出,避免第二防水板長期處于水環境內而發生滲漏,使工程防排水中的防、排、截、堵相結合,達到現代建筑防排水系統的新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防水板生產
,涉及一種防水板,具體是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
技術介紹
防水板又叫土工膜,習慣上把大于0.8mm厚的土工膜叫防水板,小于0.8mm厚的叫土工膜,它是以高分子聚合物為基本原料制成的一種防滲材料,既可以防止液體滲漏,也可以預防氣體揮發。在建筑、交通、地鐵、隧道、工程建設中廣泛運用。防水板寬幅4-6m,重量為200—1500g/平方米,抗拉、抗撕裂、頂破等物理力學性能指標高,產品具有強度高、延伸性能較好、變形模量大、耐酸堿、抗腐蝕、耐老化、防滲性能好等特點。能滿足水利、市政、建筑、交通、地鐵、隧道、工程建設中的防滲、隔離、補強、防裂加固等土木工程需要。由于其選用高分子材料且生產工藝中添加了防老化劑,故可在非常規溫度環境中使用,這種防水板常用于堤壩、排水溝渠的防滲處理,以及廢料場的防污處理。運用高分子材料防水板構筑的防水體系,理論上能夠做到完全不透水,但在滲漏較嚴重或滲水面積較大的對接縫及巖圈縫中,由于防水板長期處于水環境中,仍然會產生滲漏,破壞整個防水系統,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可及時將滲漏進來水及時排出的防排水板,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可有效避免防水板長期處于水環境中發生滲漏的問題,使工程防排水中的防、排、截、堵相結合,達到現代建筑防排水系統的新要求。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包括框架、安裝在框架中部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所述的第二防水板安裝在第一防水板下方;所述的第二防水板一表面均勻分布有一層半球形凸起;所述的框架包括四根相互連接的邊梁,所述的邊梁一側開有矩形槽口,所述的槽口一側開有導水槽;相鄰兩根邊梁連接處開有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和框架均采用HDPE材料。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和框架外表面均涂布有一層三聚乙烯防腐層。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均通過螺栓連接框架。進一步地,所述的凸起頂部與第一防水板相接觸。進一步地,所述的槽口寬度與凸起高度相適應,所述的槽口兩側側壁分別與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平齊。進一步地,所述的導水槽為兩個相互對稱的梯形形狀,其底部由中間向兩邊向下傾斜。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防水板的厚度為0.7mm-1.2mm,所述的第二防水板的厚度為1.0mm-1.5mm,所述的凸起的高度為8mm,所述的框架的厚度為10mm-15mm。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兩層HDPE防水板組合工作,第二防水板上均勻分布有一層半圓形凸起,形成蜂窩型結構,及時將從第一防水板滲漏進來的水進行疏導,通過框架內的導水槽進入排水管排出,避免第二防水板長期處于水環境內而發生滲漏,使工程防排水中的防、排、截、堵相結合,達到現代建筑防排水系統的新要求;通過在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和框架外表面涂布一層三聚乙烯防腐層,從而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電性能、抗紫外線、抗老化和抗陽極剝離性能,防腐壽命可達20年以上。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爆炸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一防水板的立體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第二防水板的立體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框架部分的立體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框架邊梁的剖視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框架邊梁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包括矩形框架1、安裝在框架1中部的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3,第二防水板3安裝在第一防水板2下方,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3均通過螺栓4連接框架1。第一防水板2、第二防水板3和框架1均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第一防水板2、第二防水板3和框架1外表面均涂布有一層三聚乙烯防腐層,三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電性能、抗紫外線、抗老化和抗陽極剝離等性能,防腐壽命可達20年以上。第二防水板3上表面均勻分布有一層半球形凸起301,形成蜂窩型結構,凸起301頂部與第一防水板2相接觸,相鄰的凸起301間形成導水通道,將從第一防水板2滲漏進來的水進行疏導排泄,使工程防排水中的防、排、截、堵相結合,達到現代建筑防排水系統的新要求。框架1包括四根相互連接的邊梁101,邊梁101一側開有矩形槽口102,槽口102寬度與凸起301高度相適應,槽口102兩側側壁分別與第一排水板2和第二排水板3平齊,槽口102一側開口導水槽103,導水槽103為兩個相互對稱的梯形形狀,其底部由中間向兩邊向下傾斜,將滲漏進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3之間的水導向兩側。相鄰兩根邊梁101連接處開有排水口,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104,將流入框架1內的水排出。第一防水板2的厚度為0.7mm-1.2mm,第二防水板3的厚度為1.0mm-1.5mm,凸起301的高度為8mm,框架1的厚度為10mm-15mm,其排水量可達到1.5L/m/s。本專利技術工作原理:本防排水板長期處于水環境中工作,部分水容易通過第一防水板2滲漏進入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3之間,順著相鄰的凸起301間形成導水通道流入邊梁101內,然后順著導水槽103向兩側流入相鄰邊梁101的連接處,由排水口進入排水管104排出,從而使工程防排水中的防、排、截、堵相結合,達到現代建筑防排水系統的新要求。本專利技術采用兩層HDPE防水板組合工作,第二防水板上均勻分布有一層半圓形凸起,形成蜂窩型結構,及時將從第一防水板滲漏進來的水進行疏導,通過框架內的導水槽進入排水管排出,避免第二防水板長期處于水環境內而發生滲漏,使工程防排水中的防、排、截、堵相結合,達到現代建筑防排水系統的新要求;通過在第一防水板、第二防水板和框架外表面涂布一層三聚乙烯防腐層,從而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電性能、抗紫外線、抗老化和抗陽極剝離性能,防腐壽命可達20年以上。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
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專利技術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安裝在框架(1)中部的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3),所述的第二防水板(3)安裝在第一防水板(2)下方;所述的第二防水板(3)一表面均勻分布有一層半球形凸起(301);所述的框架(1)包括四根相互連接的邊梁(101),所述的邊梁(101)一側開有矩形槽口(102),所述的槽口(102)一側開有導水槽(103);相鄰兩根邊梁(101)連接處開有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10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安裝在框架(1)中部的第一防水板(2)和第二防水板(3),所述的第二防水板(3)安裝在第一防水板(2)下方;所述的第二防水板(3)一表面均勻分布有一層半球形凸起(301);所述的框架(1)包括四根相互連接的邊梁(101),所述的邊梁(101)一側開有矩形槽口(102),所述的槽口(102)一側開有導水槽(103);相鄰兩根邊梁(101)連接處開有排水口,所述的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10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水板(2)、第二防水板(3)和框架(1)均采用HDPE材料。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水板(2)、第二防水板(3)和框架(1)外表面均涂布有一層三聚乙烯防腐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HDPE蜂窩型防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磊,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徽風新型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