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風機,尤其是一種風機群組。
技術介紹
1、隧道內通風是隧道施工、運行階段保證隧道內空氣質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隧道施工階段需要向隧道內注入新鮮空氣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在運行通車階段需要通過新風注入降低隧道內的有害氣體或者污染物的濃度。
2、現在的隧道通風使用的風機分為軸流風機、離心風機等,隧道采用風機直接通風的方式,在進行風機安裝時,通常采取螺栓直接將風機固定在隧道內壁,而隧道內壁往往是弧形或者是不規則狀,風機自然無法與隧道內壁直接貼合,風機固定施工難度大,且螺栓需要承載全部的重力,導致容易松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進一步的,尤其是在隧道內壁安裝多個風機的情況下,施工過程緩慢,安全隱患更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風機群組。
2、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3、一種風機群組,包括風機機構,所述風機機構包括多個風箱,所述風機機構整體的形狀地適配隧道內壁;
4、承載機構,所述承載機構包括有第一承載板,所述第一承載板連接風機機構中相鄰的風箱,以保持所述風機機構的形狀。
5、優選的,所述第一承載板形成有腔室,所述第一承載板端部接近所述風箱的接線位置。
6、優選的,相鄰所述風箱側壁貼合。
7、優選的,還包括有第二承載板,所述第二承載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載板的相對側,所述第二承載板連接所述風箱,相鄰所述風箱連接的第二承載板相互連接。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載板(210)形成有腔室(211),所述第一承載板(210)端部接近所述風箱(110)的接線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風箱(110)側壁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第二承載板(220),所述第二承載板(220)位于所述第一承載板(210)的相對側,所述第二承載板(220)連接所述風箱(110),相鄰所述風箱(110)連接的第二承載板(220)相互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載板(220)一端構造有扣槽(221),另一端構造有扣齒(222),相鄰第二承載板(220)的扣槽(221)與扣齒(222)相扣合。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箱(110)上排列設有多個第二承載板(220),所述第二承載板(220)之間設有連接板(230)。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箱(110)沿開口開設有槽口(111),所述槽口(111)沿所述風機安裝方向延伸。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載板(210)安裝于所述風箱(110)背離所述隧道內壁(300)一側。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箱(110)側邊設有螺紋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載板(210)形成有腔室(211),所述第一承載板(210)端部接近所述風箱(110)的接線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風箱(110)側壁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第二承載板(220),所述第二承載板(220)位于所述第一承載板(210)的相對側,所述第二承載板(220)連接所述風箱(110),相鄰所述風箱(110)連接的第二承載板(220)相互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風機群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載板(220)一端構造有扣槽(221),另一端構造有扣齒(222),相鄰第二承載板(220)的扣槽(221)與扣齒(222)相扣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小洪,蔣雙全,唐邦校,謝永利,范祥,蔣文彬,牛茂欽,向英杰,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徽風新型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