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調整預制軌道道床的內置式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預制軌道道床(3)上對稱位置分別設置一對定位孔(3a),定位孔軸線豎直向下,所述的定位孔(3a)內設有支撐套筒(2),支撐套筒(2)內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頂伸器(1),頂伸器(1)底端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頂桿(6),頂桿(6)底端穿過支撐套筒(2)后,與盾構管片(10)配合頂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調整精度高,不僅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還具有裝卸方便、適用性強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鋪設無砟軌道的調整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調整預制軌道道床的內置式調整裝置。
技術介紹
在目前的無砟軌道建設中,先澆筑混凝土基底,再進行軌道道床施工,待軌道調整就位后再現場澆筑道床混凝土,這種施工工程內容多、工序復雜、施工周期長、效率低下的缺點,故而現有技術下常采用預制軌道道床代替現澆道床,以而提高施工速度。目前在鋪設預制軌道道床時也需要對其進行調整,而現有技術下的調整裝置一般是鋪設在預制軌道道床的外側,在澆筑混凝土基底前,還需要另設防護裝置確保調整裝置的取出,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便于拆裝的用于調整軌道板式的內置式調整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種用于調整預制軌道道床的內置式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預制軌道道床上對稱位置分別設置一對定位孔,定位孔軸線豎直向下,所述的定位孔內設有支撐套筒,支撐套筒內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頂伸器,頂伸器底端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頂桿,頂桿底端穿過支撐套筒后,與盾構管片配合頂緊。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有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頂桿底端設有開口向下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槽底設有半球型凹槽,矩形凹槽中設有與其活動連接的支撐塊,支撐塊頂部設有支撐球體,支撐球體一半部與半球型凹槽轉動配合,支撐球體另一半部與支撐塊嵌合配合,以此確保頂伸器可以在盾構平面管片和曲面管片上始終保持平衡,實現了全方位支撐。所述支撐套筒外圓上設有一組與其同軸配合的環形凸臺,該組環形凸臺沿支撐套筒軸線方向間隔分布,所述的定位孔上設有一組與其同軸配合的環形凹槽,該組環形凹槽沿定位孔軸線方向間隔分布,每個環形凹槽與對應的環形凸臺之間形成定位配合,以此防止支撐套筒在定位孔中沿其軸向竄動。所述頂桿上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的頂伸器為螺栓,螺栓上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互連通,以此實現了預制軌道道床的升降調整的同時,便于頂伸器及頂桿的取出。所述頂桿上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的頂伸器為千斤頂,千斤頂的活塞桿上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一端與千斤頂內部空腔連通、另一端與第一通孔相互連通,以此實現了對預制軌道道床在豎直方向上的粗、精調整。所述頂桿為錐形,錐形的頂桿大徑端與頂伸器底端固定連接、小徑端與盾構管片配合頂緊,以便于頂桿取出。為了進一步方便頂桿取出,還可以在頂桿外壁涂覆有防粘涂層,從而防止澆筑混凝土基體時混凝土粘附于頂桿上。所述預制軌道道床的底部設有減震墊,減震墊上對稱位置分別設置一對讓位孔,讓位孔與對應的定位孔同軸配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調整精度高,不僅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還具有裝卸方便、適用性強的特點。下面便結合【附圖說明】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部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2的主視結構不意圖;圖4為圖1的B部局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調整預制軌道道床的內置式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預制軌道道床3上對稱位置分別設置一對定位孔3a,定位孔3a軸線豎直向下,定位孔3a上設有一組與其同軸配合的環形凹槽3b,該組環形凹槽3b沿定位孔3a軸線方向間隔分布,所述的預制軌道道床3的底部設有減震墊4,減震墊4上對稱位置分別設置一對讓位孔4a,讓位孔4a與對應的定位孔3a同軸配合,所述的每個定位孔3a內均設有支撐套筒2,支撐套筒2外圓上設有一組與其同軸配合的環形凸臺2a,該組環形凸臺2a沿支撐套筒2軸線方向間隔分布,每個環形凸臺2a與對應的環形凹槽3b之間形成定位配合,所述的支撐套筒2內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頂伸器I,所述的頂伸器I為螺栓12,螺栓12上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第二通孔12a,螺栓I底端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錐形的頂桿6,頂桿6外壁涂覆有防粘涂層,頂桿6上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第一通孔6c,第一通孔6c—端與第二通孔12a相互連通,所述的頂桿6大徑端與螺栓12底端固定連接、小徑端設有開口向下的矩形凹槽6a,矩形凹槽6a槽底設有半球型凹槽6b,半球型凹槽6b與第一通孔6c另一端相互連通,矩形凹槽6a中設有支撐塊7,支撐塊7上端設有支撐球體8,支撐球體8上半部與半球型凹槽6b轉動配合,支撐球體8下半部與支撐塊7嵌合配合的同時,并與支撐塊7轉動配合,所述的支撐塊7對應兩側分別設有固定軸9,固定軸9軸線水平設置,所述的支撐塊7以固定軸9軸線為旋轉中心轉動,當頂伸器帶動頂桿依次穿過支撐套筒2及讓位孔后,通過支撐塊底端與盾構管片10配合頂緊。在制造預制軌道道床3時,就將支撐套筒2與預制軌道道床3澆筑在一起,并使環形凹槽3b與對應的環形凸臺2a形成定位配合。在澆筑混凝土基體5前,要將預制軌道道床3吊至指定位置,再對預制軌道道床3的豎直位置進行調整。調整時,通過旋轉與支撐套筒2螺紋配合的螺栓12,以帶動頂桿6等沿支撐套筒2軸線方向依此穿過支撐套筒2及讓位孔4a,使得支撐塊7底端與盾構管片10配合頂緊的同時,可以繼續旋轉螺栓12,直至預制軌道道床3到位。[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調整預制軌道道床的內置式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預制軌道道床(3)上對稱位置分別設置一對定位孔(3a),定位孔軸線豎直向下,所述的定位孔(3a)內設有支撐套筒(2),支撐套筒(2)內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頂伸器(1),頂伸器(1)底端設有與其同軸配合的頂桿(6),頂桿(6)底端穿過支撐套筒(2)后,與盾構管片(10)配合頂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恒鶴,周會,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興宇軌道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