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針式多次給藥安全注射裝置具有主體、伸展側臂和彈性閥門。伸展側臂連接于主體的一側,閥體設置于主體的開口并抵靠伸展側臂以密封其一端的管狀注射孔。向病人注射藥液時,將無針頭注射器插入伸展體的錐形孔內,其閥管裝配入注射器的液體通道內。注射器的凸出端作用于閥體的壓力使彈性閥體處于壓縮位置,允許藥液進入主體的輸送管。在無壓力時,彈性閥體處于靜止位置,以關閉注射通道,因而不會有空氣進入輸送管導致病人血管的栓塞。(*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針式多次給藥安全注射裝置,它有一個主體,一個用于把藥液注入主體的無針注射器,一個用于控制進入主體的藥液流量的閥門,當本裝置使用時,對閥體加壓使其開啟,使藥液進入主體的輸送管,注射管壓力的減小或除去將使閥門關閉,這樣便沒有空氣進入輸送管,本專利技術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它能防止由于進入輸送管的空氣所導致的栓塞,本專利技術還包含另一重要特性,當需要時,它也可提供從患者身上抽取血樣而無需用額外的針頭刺入。附圖說明圖1示一常規裝置,它有一個典型的注射針頭,用一彈性的橡皮管10連接于一個點滴輸液管。一個常規的丫型注射元件展示于圖2,它包含一個主管11和一個與主管連通且互成一定角度設置的支管12,支管12用橡皮塞13封閉,該主管11端部與輸送管端部連接,當一個患者接受點滴注射而需要供給另一種藥液時,通常辦法是直接將藥液注入橡皮管10或通過橡皮活塞13注入支管12,因此可以避免患者需遭受另一次針頭刺入,然而,這種已有技術的注射裝置有如下缺點;一個護士不得不用一支手推注注射管,用力使針頭插入另一支手握著的橡膠管10或橡膠塞13,這增加了針頭偶然刺穿護士手的皮膚的可能性,造成感染的嚴重危險,特別是當該針管接觸過一個感染傳染病例如艾滋病的病人的血液時,因此,已有技術的注射管不夠安全,特別是在無知人們由于偶然剌破而遭受艾滋病威脅的現在。針頭重復剌入橡膠管10或橡膠活塞13可能造成微小的橡膠碎片進入注射輸送管,因而對病人構成危險。針頭重復刺入橡膠管10和橡膠塞13而形成的小孔可能使空氣進入輸送管,增加了栓塞的危險,此外,當一個病人需要抽取血樣時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這將需要一個額外的針頭剌入病人的血管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的使用無針注射管能多次射出的注射裝置,它將藥液注入注射裝置的輸送管,而使用者不會有被刺穿皮膚的危險。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無針注射管的能多次射出的注射裝置,它能夠通過注射管控制閥將藥液注入輸送管,因而本裝置沒有部分被刺破,從而防止使用傳統裝置時所產生的空氣通過被刺破的洞進入輸送管而形成的栓塞。而且,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能用無針注射器采取病人的血樣,而不需要對病人額外的針頭刺入,本專利技術避免了額外針刺造成的痛苦和節省了針頭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的目的是能給病人輸送第二次藥液而不需要護士連續的參與。現通過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是以前的使用滴管的注射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以前的丫形注射管構件的截面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無針注射器的剖視圖;圖4是圖3所示的無針注射器的裝配透視圖;圖5是圖4所示的無針注射器的截面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無針注射器的具有補充供給藥液至輸送管,并連接于滴管系統的示意圖;圖7與圖5相似,展示本專利技術裝置連接于一無針注射管的截面圖。參考圖3、圖4和圖5,本專利技術的裝置包含一個主體21,一個伸出的側臂22,一個閥體23,該閥體有一個帶槽的頂蓋224,頂蓋224與閥體23的端部形成整體,該裝置最好由有足夠清晰度和強度的透明的熱塑性材料構成,使能觀察到內部液體的流動,閥體23最好用有彈性的硅樹脂材料制成,主體21有一貫穿全部的管狀開口21,一個橫間伸展的通孔212。該通孔與主體21的開口211相連接,被成形的安置伸展的側臂22。該伸展側臂22呈管狀且有一個錐形孔221,閥體23和帶槽的頂蓋224均呈圓柱形,有頂蓋224的閥體23呈這樣一種形狀,當閥體23在通孔22內橫向移動時,藥液從管狀側臂22的孔221經過頂蓋224的槽232進入開口211。常規的或第一次的藥液流入開口211、開口211環繞著閥體23。參考圖4和圖5,示本裝置組裝,所述伸展側臂22插入于圓柱閥體23后面的主體21的通孔212,閥體23帶有一個有槽的頂蓋224,閥體23橫向的安放在主體21上,側臂22的窄的錐形端緊靠在圓柱閥體23的肩部225,閥體23和頂蓋224伸入側臂22的孔221由于閥體23有彈性,肩部225牢固的緊靠在側臂22的內表面從而使空氣不能流進主體。如圖6所示,本專利技術適用于通過一個封閉的剌穿裝置30連接在一個點滴器上。這樣主要的(第一次)藥液能夠流入一個腔31A,腔31A和容量控制裝置32相連接,輸送管33從其中延伸開。輸送管33的底端連著裝置20(在這時放本專利技術的無針注射器)并且另一個輸送管33A被連接在一個點滴管系統的一端的一個注射針上,補充藥液可以通過本專利技術的注射器輸送,補充藥液腔31B連接著另一個容量控制裝置32A,輸送管33B從這里延伸到本專利技術的注射器上。輸送管33B在它遠離容量控制裝置32A的一端連接著一個連接裝置,例如,一個路厄氏鎖的連接裝置,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注射器的側臂22上。如圖7所示,如果另一種藥液被加進點滴系統,無針的注射管40(它可用來從藥用的容器中吸取藥液)用來注入藥液進入點滴系統中。注射管40的凸出端41被插進側臂22的孔221內,帶槽的頂蓋224也延伸進孔221。由于孔221是錐形的形狀,所以當注射管40的凸出端41被插進孔221內時,通過孔221的壁和凸出端41的外表面的之間的間隙,孔221內的空氣能夠被從其中排除,這樣,在注射管40注射藥液期間,不會有空氣被泵入輸送管,也消除了病人血管里栓塞的形成,當使用補充藥液時,使用有相同形狀的連接裝置來代替注射40。當注射管40用來輸送藥液進入主體時,注射管40連在側臂22上時,凸出端41將加壓力于閥體23,將它打開使藥液通過孔41A,經過頂蓋224的槽232,能夠流進輸送管33,如圖7的箭頭所示,當使用補充藥液時,藥液在重力的驅使下流進主體21,當這個壓力消除、或注射管被移開,閥23將轉變為原來的形狀,這樣閥體23的肩部225又緊靠在側臂22的端面上,防止空氣進入輸送管,因此無論本裝置被使用多少次都不會有空氣進入點滴系統,如圖7所示,注射管40或者補充藥液用的連接裝置,被安裝了一個路厄氏,鎖42用來把注射管40或補充藥液用的連接裝置牢固的固定在伸展的側臂222上的突出部222上。很容易看出本專利技術有如下優點使用本專利技術的無針注射管注入藥液給病人能夠有效的保肌ガ護士遭受到偶然地針頭的傷害,因此,護士也避免遭受由于針頭剌破皮膚而造成的感染的危險。使用無針注射器有效的避免重復剌穿輸送管,因此使空氣進入點滴系統形成栓塞的危險降為最低由于沒有刺穿點滴管或塞子,而沒橡膠碎片產生。避免橡膠碎片可能會隨藥液一起進入病人身體。由于注射管凸出端的附加的螺紋,注射管能夠被牢固地保持在伸展的側臂的突出部上要更進一步說明的是在藥液被輸送到病人身體后能夠提供從病人身上抽取血樣,因此本專利技術可以沒有附加針管而從病人身體抽取血樣。權利要求1.一種無針式多次給藥安全注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個主體,該主體有一個軸向貫穿開口和一個橫向通孔,該橫向通孔與所述軸向開口呈一定角度伸展且相互連通;一個伸展的側臂,密封地連接于所述主體,該側臂有一軸向孔與所述主體的橫向通孔連通于所述側臂的連接位置;閥門裝置用于控制從所述側臂的軸向孔流入所述通孔的流量,它包含一個彈性閥體能定位于所述通孔且有第一直徑;一個頂蓋安裝于所述閥體的頂面且有第二直徑,該第二直徑小于第一直徑,并且確定了所述閥體端面的肩部;所述閥體有一靜止位置,在該位置所述頂蓋凸出伸入所述側臂的軸向孔,所述肩部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針式多次給藥安全注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個主體,該主體有一個軸向貫穿開口和一個橫向通孔,該橫向通孔與所述軸向開口呈一定角度伸展且相互連通;一個伸展的側臂,密封地連接于所述主體,該側臂有一軸向孔與所述主體的橫向通孔連通于所述側 臂的連接位置;閥門裝置用于控制從所述側臂的軸向孔流入所述通孔的流量,它包含:一個彈性閥體能定位于所述通孔且有第一直徑;一個頂蓋安裝于所述閥體的頂面且有第二直徑,該第二直徑小于第一直徑,并且確定了所述閥體端面的肩部;所述閥體有 一靜止位置,在該位置所述頂蓋凸出伸入所述側臂的軸向孔,所述肩部嚙合于所述側臂相對應的端面,阻止液體流過所述通孔;在壓縮位置,所述肩部與所述對應的端面間有空隙,所述頂蓋有通道使液體從所述側臂的軸向孔經過所述肩部與所述對應端面之間的空隙流入所述通孔,所述閥體使流體流過所述主體的軸向開口,無論閥體在靜止位置或受壓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生,
申請(專利權)人:谷冠貿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