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塑料配件精密加工領域,尤其是一種多模成型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汽車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特別是對于起到密封作用而且形狀不規則的密封件,多個接觸面起到密封面的作用,對于加工精度要求尤其高,往往需要注塑后再次人工二次加工才能達到要求,效率較低而且,開模脫模效果不好,甚至會損傷工件;單獨加工生產效率低,而且造成澆道內的原料浪費較多,現有普通的加工模具難以達到生產要求的質量和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多模成型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統。
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模成型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統,由相對扣合上模組件與下模組件構成,下模組件包括下模座、下墊板、下模板以及下模,下模座上端由下向上依次固裝有下墊板和下模板,下模板中部上端嵌入式固裝有下模,下模上端最有型槽;上模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連接座、上墊板、上模板以及上模,上模座上端中部同軸固裝有一上模連接座并且通過該上模連接座同軸連接注塑機頭,上模座下端由上向下依次固裝有上墊板和上模板,上模板中部下端嵌入式固裝有一上模,該上模內制有注塑流道及澆道,上模與下模相對扣合時在其接合面形成封閉的注塑型腔,其特征在于:
在下模板與上模板之間安裝有外部導向結構,具體結構為:在下模板及上模板的兩側外壁上均對稱固裝有兩個上下同軸的外部限位螺栓,上模板與下模板外側的兩個上下同軸的外部限位螺栓上均同軸滑動安裝有一導向限位滑套;r/>在下模板與上模板之間安裝有內部導向結構,具體結構為:在上模板、下模板、上墊板以及下墊板外側分別間隔制有多個導向孔;在下模側板上端間隔固裝有兩個豎直向上延伸的下模側板導柱,該下模側板導柱導向滑動穿過下模板以及上模板所制的導向孔;在上模座下端外側間隔固裝有多個上模座導柱,上模座導柱導向滑動穿過上墊板、上模板、下模板、下墊板以及下模側板所制的導向孔;在下模座上端間隔固裝有多個下模座限位柱,該下模座限位柱限位嵌裝在下墊板內。
而且,在上模板下端間隔固裝有上模板限位塊,該上模板限位塊嵌入下模板上端所制的限位槽內,該限位槽內同軸彈性安裝有一下模板限位柱。
而且,在下模板上端固裝有下模板限位塊,該下模板限位塊嵌入上模板下端所制的限位槽內。
本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模具采用多個模腔同步注塑,一次成型多個產品,加工效率高,原料均勻分流到四周型腔內,流道內損失的原料少節約原料,提升效率,且型腔外周的對稱分布有溫控流道,冷卻效果好。
2、本結構上模與下模配合度高,注塑型腔制有對應的鎖緊結構及導向結構,定位精度高,穩定度好,結構巧妙,有效保證待加工工件在模具型腔內的位置精確度,從而保證注塑的均勻度,保證加工質量。
3、本技術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加工效率高,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結構的穩定性好,加工精確度高,而且便于脫模,提升加工效率,適用范圍廣泛,有效保證加工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分離狀態的下模結構透視圖;
圖4為分離狀態的上模結構透視圖;
圖5為上模板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上模板的注塑流道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下模板型腔位置分布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3中的A-A剖視圖;
圖9為圖3中的B-B剖視圖;
圖10為圖3中的C-C剖視圖;
圖11為圖3中的F-F剖視圖。
附圖標記:1導向限位滑套,2外部限位螺栓,3上模連接座,4上模座,5上墊板,6上模板,7下模板,8下墊板,9下模側板,10下模座,11潤滑油注入孔,12內腔頂桿,13限位凹槽,14上模,15注塑流道,16溢出流道,17分流隔,18澆道,19導向孔,20溫控溫控流道,21緩流灣,22螺栓孔,23下模,24型槽,25下模側板導柱,26上模座導柱,27上模板限位塊,28下模板限位柱,29下模座限位柱,30下模板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一種多模成型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統,參見附圖所示以附圖1所示方向進行描述,由相對扣合上模組件與下模組件構成,在上模組件與下模組件扣合端面內形成注塑型腔,注入液態材料冷卻定型后形成對應的工件,本實施例具體結構為:
下模組件包括下模座10、下墊板8、下模板7以及下模23,下模座固裝在對應的機床底座上,下模座上端由下向上依次固裝有下墊板和下模板,下模板中部上端嵌入式固裝有下模,下模上端最有型槽24;
上模組件包括上模座4、上模連接座3、上墊板5、上模板6以及上模14,上模座上端中部同軸固裝有一上模連接座并且通過該上模連接座同軸連接注塑機頭(圖中未示出),上模座下端由上向下依次固裝有上墊板和上模板,上模板中部下端嵌入式固裝有一上模,該上模內制有注塑流道15及澆道18,上模與下模相對扣合時在其接合面形成封閉的注塑型腔,注塑型腔通過澆道連通注塑流道。
本技術的創新點在于:
上模的具體結構參見附圖4至6所示,在上模板中部嵌入式固裝有兩塊橫向對稱設置的上模14,每塊上模邊緣均間隔制有八個螺栓孔22用于安裝固定螺栓;上模為矩形立方體結構,在上模的上端面間隔均布制有八個與下模連通的澆道18,每個澆道下端對應車上模下端面均制有上模型槽,兩側的四個澆道中心均對稱制有一緩流灣21;在上模的上端面制有注塑流道15,上模中部的注塑流道輸入口端連通注塑機頭,注塑流道輸出端分別對稱分流到兩側中部的緩流灣,再通過注塑流道由緩流灣對稱分流到相鄰的四個澆道18。
本實施例的注塑流道均為圓弧形結構便于導流,緩流灣為一圓形凹槽結構,便于緩沖及均勻分流。
為了控制注入量,每個澆道外側的上模板端面均制有一連通的溢出流道16,在溢出流道與流道之間制有分流隔17,分流隔的高度控制注塑流道的溢出量。
在上模的縱向側壁間隔均布制有五個縱向貫通的溫控流道20,該溫控流道均勻分布在澆道之間,且相鄰的溫控流道內的冷卻液方向相反。
下模具體結構參見附圖3及附圖7所示,在下模板中部嵌入式固裝有兩塊橫向對稱設置的下模23,每塊下模制有八個間隔均布設置的型槽24,該八個型槽與上模型槽相對密封閉合形成完整的注塑型腔;在下模的縱向側壁間隔均布制有五個縱向貫通的溫控流道20,該溫控流道均勻分布在型槽之間,且相鄰的溫控流道內的冷卻液方向相反。
在下模板與下模座之間安裝有內腔頂桿12,該內腔頂桿上端由下模的型槽伸出配合上、下模形成注塑型腔的內部形狀,該內腔頂桿外側的下模板與下模座之間固裝有下模側板9,保護內部活動部件;下模座側壁制有多個潤滑油注入孔11,對內部活動部件進行潤滑。
為了保證上模組件與下模組件的同軸度,在下模板與上模板之間安裝有外部導向結構,參見附圖1至2所示,具體結構為:在下模板及上模板的兩側外壁上均對稱固裝有兩個上下同軸的外部限位螺栓2,上模板與下模板外側的兩個上下同軸的外部限位螺栓上均同軸滑動安裝有一導向限位滑套1,限制上模組件為上、下同軸往復移動,外部限位螺栓在導向限位滑套內同軸上、下滑動;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模成型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統,由相對扣合上模組件與下模組件構成,下模組件包括下模座、下墊板、下模板以及下模,下模座上端由下向上依次固裝有下墊板和下模板,下模板中部上端嵌入式固裝有下模,下模上端最有型槽;上模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連接座、上墊板、上模板以及上模,上模座上端中部同軸固裝有一上模連接座并且通過該上模連接座同軸連接注塑機頭,上模座下端由上向下依次固裝有上墊板和上模板,上模板中部下端嵌入式固裝有一上模,該上模內制有注塑流道及澆道,上模與下模相對扣合時在其接合面形成封閉的注塑型腔,其特征在于:在下模板與上模板之間安裝有外部導向結構,具體結構為:在下模板及上模板的兩側外壁上均對稱固裝有兩個上下同軸的外部限位螺栓,上模板與下模板外側的兩個上下同軸的外部限位螺栓上均同軸滑動安裝有一導向限位滑套;在下模板與上模板之間安裝有內部導向結構,具體結構為:在上模板、下模板、上墊板以及下墊板外側分別間隔制有多個導向孔;在下模側板上端間隔固裝有兩個豎直向上延伸的下模側板導柱,該下模側板導柱導向滑動穿過下模板以及上模板所制的導向孔;在上模座下端外側間隔固裝有多個上模座導柱,上模座導柱導向滑動穿過上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模成型組合模具成型精度控制系統,由相對扣合上模組件與下模組件構成,下
模組件包括下模座、下墊板、下模板以及下模,下模座上端由下向上依次固裝有下墊板和下
模板,下模板中部上端嵌入式固裝有下模,下模上端最有型槽;上模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
連接座、上墊板、上模板以及上模,上模座上端中部同軸固裝有一上模連接座并且通過該上
模連接座同軸連接注塑機頭,上模座下端由上向下依次固裝有上墊板和上模板,上模板中部
下端嵌入式固裝有一上模,該上模內制有注塑流道及澆道,上模與下模相對扣合時在其接合
面形成封閉的注塑型腔,其特征在于:
在下模板與上模板之間安裝有外部導向結構,具體結構為:在下模板及上模板的兩側外
壁上均對稱固裝有兩個上下同軸的外部限位螺栓,上模板與下模板外側的兩個上下同軸的外
部限位螺栓上均同軸滑動安裝有一導向限位滑套;
在下模板與上模板之間安裝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洪秋,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京榮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