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包括順序設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過濾池,所述好氧池內部設置微孔曝氣裝置;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間通過第一隔板隔開,所述好氧池與沉淀池通過第二隔板隔開,所述沉淀池與過濾池通過第三隔板隔開;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和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三隔板的上方設有溢流孔;所述缺氧池底部設有第一斜板,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設有第二斜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具有接觸氧化工藝產泥少和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的特點,而且可以借助曝氣裝置提供的動力實現硝化液回流而無需外加水泵以及管路,減少動力消耗,并且強化系統對氮磷的去除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生活污水處理,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農業、殖業以及第三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形成了許許多多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其中的大部分污染源都不能納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統,這些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所產生的污水由于得不到很好的治理,隨意就地排放,對地面水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對水生生態造成的破壞正日漸突出。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由于排水量不大,可生化性好,目前一般小型污水處理裝置進行就地處理。其工藝主要為接觸氧化法、改進型活性污泥法、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和膜生物反應器(MBR)等方法。但由于直接利用這些工藝往往會造成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缺乏管理,這些工藝對分散型生活污水的針對性并不強。并且這些工藝一般只注重COD、BOD5等一類有機物的去除,不能很好的對污水進行脫氮除磷處理,排出的氮磷等營養元素會造成受體水體的富營養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對分散式生活污水有針對性的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它不僅具有接觸氧化工藝產泥少和耐負荷沖擊能力強的特點,而且可以借助曝氣裝置提供的動力實現硝化液回流而無需外加水泵以及管路,減少動力消耗,并且強化系統對氮磷的去除效果。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包括順序設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過濾池,所述好氧池內部設置微孔曝氣裝置;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間通過第一隔板隔開,所述好氧池與沉淀池通過第二隔板隔開,所述沉淀池與過濾池通過第三隔板隔開;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和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三隔板的上方設有溢流孔;所述缺氧池底部設有第一斜板,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設有第二斜板。上述方案中,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內設有立體彈性填料。上述方案中,所述沉淀池內設有斜管沉淀。上述方案中,所述過濾池中設有多層濾料,頂層濾料為石英砂,中間層濾料為生物陶粒,底層濾料為鵝卵石。上述方案中,所述過濾池底部設有反沖洗穿孔氣管。上述方案中,所述過濾池底部設有穿孔集水管。實施本技術的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裝置將A/O工藝與接觸氧化工藝結合,提高了系統的脫氮除磷能力。裝置中缺氧池與好氧池隔板的設置方式與好氧池中曝氣系統的配合,可以在不額外增加水泵的情況下實現硝化液回流,節約了動力消耗,簡化了管路系統。2、缺氧池和好氧池均安裝立體彈性填料,提高了系統的微生物量,增強了系統的耐負荷統計能力,提高了系統反應速率。同時也減少了系統的排泥量。3、沉淀池中斜板的設置,污泥可自滑回流至好氧池,一方面提高了生化池的污泥濃度,提高反應效率;另一方面,回流的污泥進入生化池中繼續消化分解,減少排泥量,可緩解污泥處置問題。4、過濾池中的除磷濾料的投加,通過化學反應,沉淀污水中的PO43-,提高了系統的除磷效果,解決了生化反應除磷不穩定的問題。過濾池中濾料較大的表面積和孔隙率,可形成強的物理吸附作用,對COD、SS以及氮磷的去除有良好的效果,提高出水效果。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包括按順序依次設置的缺氧池1、好氧池15、沉淀池12和過濾池11。缺氧池1和好氧池15之間設置第一隔板3,第一隔板3上下開孔保證兩池上下連通。污水首先進入缺氧池1,進入缺氧池1的污水經過下端開口,進入好氧池15,缺氧池1中的設置第一斜板2便于脫落的生物膜進入厭氧中參與后續循環,繼續分解。好氧池15中的污水在曝氣裝置14曝氣產生的動力下,被推送返回至缺氧池1,進行反硝化反應。好氧池15與沉淀池12之間設置第二隔板4,第二隔板4下端開口,好氧池15中的污水經過此開口進入沉淀區域進行泥水分離,沉淀的污泥通過沉淀池12中的第二斜板5自滑回流進入好氧池15中繼續消化分解。沉淀池12的上清液通過第三隔板17上端溢流進入過濾池11,過濾池11內填充三層除磷濾料,強化設備對磷的去除,過濾池11中的水通過其底部的穿孔集水管7溢流排除設備外。缺氧池1和好氧池15的立體彈性填料16的安裝,為其中的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其截留的微生物構成了一個由細菌、真菌、藻類、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多個營養級組成的復雜生態系統。采用聚丙烯和聚酰胺高分子材料,提高微生物的附著量,提高反應效率,形成接觸氧化工藝。這些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機質以及各種營養元素生長活動,從而達到消化分解其中的污染物。在好氧池15中,微生物在彈性填料16上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有一定厚度,這樣生物膜由外到內,含氧量逐漸降低,就形成了生物膜表層以好養型、中間以兼氧型、底層以厭氧型為主多種呼吸類型的微生物設備,不同分區均同時發生硝化和反硝化反應,從而使得設備有可能同時完成有機物的去除和脫氮除磷的任務。同時,微生物被大量截留,設備的產泥量也大大減少,緩解了污泥處置難的現實問題。整個設備實現了無外加水泵和管路而實現硝化液回流的A/O工藝,傳統的A/O工藝雖然運行穩定,但是需要加設硝化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這樣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設備管路復雜,運行維護難度加大。本套設備通過隔板和斜板的巧妙設置,僅在常規曝氣裝置14的運行下,就可以實現傳統A/O的內回流和污泥回流。污泥回流至生化池中繼續循環分解,使反應器保持較高濃度的微生物,且生物相豐富,污泥產率較低,剩余污泥極少,降低了后續污泥處理、處置的難度。整個設備以A/O-生物膜復合工藝的方式運行,兩者的結合提高了設備的處理效率。但是生物除磷具有不穩定性,為了提高設備的除磷能力,本設備在沉淀池12末端增加了過濾池11,過濾池11中濾料選用特殊的除磷濾料,這不僅利于對磷的去除,而且由于濾料的物理吸附能力,也加強了對污水中COD、氨氮、SS的去除能力。本設備的獨特構造使得硝化和反硝化反應分別在反應器不同分區占優勢,在好氧池15,主要發生硝化反應,NH4+被氧化為NO2-和NO3-;在缺氧池1中,氨化細菌將有機氮轉化為NH4+,同時,反硝化菌將好氧池15回流的硝化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順序設置的缺氧池(1)、好氧池(15)、沉淀池(12)和過濾池(11),所述好氧池(15)內部設置微孔曝氣裝置(14);所述缺氧池(1)和好氧池(15)之間通過第一隔板(3)隔開,所述好氧池(15)與沉淀池(12)通過第二隔板(4)隔開,所述沉淀池(12)與過濾池(11)通過第三隔板(17)隔開;所述第一隔板(3)的上方和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二隔板(4)的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三隔板(17)的上方設有溢流孔;所述缺氧池(1)底部設有第一斜板(2),所述沉淀池(12)的底部設有第二斜板(5),?所述缺氧池(1)和好氧池(15)內設有立體彈性填料(16),所述沉淀池(12)內設有斜管沉淀(1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處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一體化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順序設置的缺氧池(1)、好氧池(15)、沉淀池(12)和過濾池(11),所述好氧池(15)內部設置微孔曝氣裝置(14);所述缺氧池(1)和好氧池(15)之間通過第一隔板(3)隔開,所述好氧池(15)與沉淀池(12)通過第二隔板(4)隔開,所述沉淀池(12)與過濾池(11)通過第三隔板(17)隔開;所述第一隔板(3)的上方和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二隔板(4)的下方設有開口,所述第三隔板(17)的上方設有溢流孔;所述缺氧池(1)底部設有第一斜板(2),所述沉淀池(12)的底部設有第二斜板(5),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祝偉宏,李冰,夏禮軍,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紫光能控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