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含鹽廢水處理系統,該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第一濃縮裝置,用于接收并處理含鹽廢水,以及輸出含鹽晶體和第一含鹽濃縮廢水;第二濃縮裝置,與第一濃縮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含鹽晶體,以及輸出第二含鹽濃縮廢水;脫鹽裝置,與第一濃縮裝置和第二濃縮裝置均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第二含鹽濃縮廢水,以及輸出脫鹽廢水;超臨界反應裝置,與脫鹽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脫鹽廢水,并對脫鹽廢水進行氧化處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脫鹽效果好,避免了鹽對超臨界反應裝置的腐蝕和堵塞,有效地保護了超臨界反應裝置,并且提高了脫鹽裝置的工作效率;此外,能夠更為全面的處理含鹽廢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廢水處理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含鹽廢水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工業廢水迅猛增加,加重了對地表與地下水體的污染,進而威脅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目前,一般的廢水處理方法只能處理廢水中的一部分易于生化降解的物質,然而,對于印染、造紙、化工、醫藥和農藥等行業廢水中產生的大量含鹽、高濃度難生化降解的有機廢水,采用一般的廢水處理方法則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SupercriticalWaterOxidation,簡稱SCWO)是一種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對有機廢物和有機廢水處理的新型技術。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原理是以超臨界水為反應介質,經過均相的氧化反應,將有機物快速轉化為CO2、H2O、N2和其他無害小分子。利用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對有機廢水及含碳有機質進行降解處理,可從根本上解決廢水、污泥等污染問題,從而實現廢水、污泥等污染物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中的超臨界水可以與非極性物質(如烴類)和其他有機物完全互溶,以及與空氣、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完全互溶,但是,無法很好地與無機物特別是鹽類進行互溶,這樣就導致廢水中的鹽殘留在超臨界水氧化裝置中,造成超臨界水氧化裝置的堵塞和腐蝕。通常,利用超臨界水氧化技術處理含鹽廢水時,首先對含鹽廢水進行脫鹽處理,將除去無機鹽的廢水輸入至超臨界水氧化裝置,利用超臨界水和氧化劑的氧化作用除去廢水中的有機物。然而,現有技術中含鹽廢水的脫鹽處理方法,如閃蒸除鹽法等,只是進行簡單的脫鹽,脫鹽效果差,進入超臨界水氧化裝置的廢水中的鹽的含量依然很高,易堵塞和腐蝕超臨界水氧化裝置,進而影響超臨界水氧化裝置的安全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含鹽廢水處理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含鹽廢水的脫鹽效果差的問題。
本技術提出了一種含鹽廢水處理系統,該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第一濃縮裝置,用于接收并處理含鹽廢水,以及輸出含鹽晶體和第一含鹽濃縮廢水;第二濃縮裝置,與第一濃縮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含鹽晶體,以及輸出第二含鹽濃縮廢水;脫鹽裝置,與第一濃縮裝置和第二濃縮裝置均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第二含鹽濃縮廢水,以及輸出脫鹽廢水;超臨界反應裝置,與脫鹽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脫鹽廢水,并對脫鹽廢水進行氧化處理。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中,第二濃縮裝置包括:洗滌裝置,與第一濃縮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并洗滌第一濃縮裝置輸出的含鹽晶體,以及輸出含鹽洗滌水;蒸發器,與洗滌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并濃縮含鹽洗滌水,以及輸出第二含鹽濃縮廢水。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中,脫鹽裝置包括:冷卻裝置,與第一濃縮裝置和第二濃縮裝置均連接,用于接收并冷卻第一濃縮裝置輸出的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第二濃縮裝置輸出的第二含鹽濃縮廢水;結晶裝置,與冷卻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冷卻后的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第二含鹽濃縮廢水,以及輸出脫鹽廢水。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儲水裝置和第一加熱裝置;其中,第一加熱裝置置于儲水裝置與蒸發器之間,用于接收并加熱儲水裝置輸出的水,以及將水產生的蒸汽輸出至蒸發器。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中,第一加熱裝置為第一換熱器;其中,第一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與超臨界反應裝置的氣液混合物出口相連接,用于接收超臨界反應裝置輸出的氣液混合物,第一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用于將換熱后的氣液混合物輸出;第一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與儲水裝置的出口相連接,第一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與蒸發器的入口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發電裝置,與超臨界反應裝置相連接,用于接收并利用超臨界反應裝置輸出的氣液混合物進行發電。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制冷劑儲存裝置、液氧儲存裝置和第二換熱器;其中,第二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與制冷劑儲存裝置的出口相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與第一濃縮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與液氧儲存裝置的出口相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與超臨界反應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第二換熱器用于將第一通道中制冷劑儲存裝置輸出的制冷劑與第二通道中液氧儲存裝置輸出的氧化劑進行熱交換。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第二加熱裝置;其中,第二加熱裝置的入口與第二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相連接,第二加熱裝置的出口與超臨界反應裝置的入口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中,第二加熱裝置為第三換熱器;第三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與第二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相連接,第三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與超臨界反應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第三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與超臨界反應裝置的氣液混合物出口相連接,用于接收超臨界反應裝置輸出的氣液混合物,第三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用于將換熱后的氣液混合物輸出。
進一步地,上述含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混合裝置和含碳物質儲存裝置;其中,混合裝置的入口與脫鹽裝置的出口、蒸發器的蒸汽冷凝水出口和含碳物質儲存裝置的出口均連接,用于接收脫鹽裝置輸出的脫鹽廢水、蒸發器輸出的蒸汽冷凝水和含碳物質儲存裝置輸出的含碳物質,并將脫鹽廢水、蒸汽冷凝水和含碳物質混合為脫鹽混合物;混合裝置的出口與超臨界反應裝置的入口相連接,用于將脫鹽混合物輸出至超臨界反應裝置。
本技術中,通過第一濃縮裝置對含鹽廢水進行結晶,產生的含鹽晶體再進行處理得到第二含鹽濃縮廢水,脫鹽裝置對第一濃縮裝置產生的第一含鹽濃縮廢水與第二含鹽濃縮廢水進行脫鹽處理,得到脫鹽廢水,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含鹽廢水的脫鹽效果差的問題,脫鹽效果好,避免了鹽對超臨界反應裝置的腐蝕和堵塞,有效地保護了超臨界反應裝置,確保了超臨界反應裝置的安全運行;此外,含鹽廢水先通過第一濃縮裝置和第二濃縮裝置進行濃縮,使得脫鹽裝置能夠更好地、更快地將固體鹽析出,提高了脫鹽裝置的工作效率;此外,對第一濃縮裝置輸出的含鹽晶體進行處理,得到第二含鹽濃縮廢水,并對其進行利用,更為全面的處理含鹽廢水,避免了環境的污染。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的又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和圖2,圖中示出了本技術實施例提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濃縮裝置(1),用于接收并處理含鹽廢水,以及輸出含鹽晶體和第一含鹽濃縮廢水;第二濃縮裝置(2),與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相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所述含鹽晶體,以及輸出第二含鹽濃縮廢水;脫鹽裝置(3),與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和所述第二濃縮裝置(2)均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所述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所述第二含鹽濃縮廢水,以及輸出脫鹽廢水;超臨界反應裝置(4),與所述脫鹽裝置(3)相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脫鹽廢水,并對所述脫鹽廢水進行氧化處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濃縮裝置(1),用于接收并處理含鹽廢水,以及輸出含鹽晶體和第一含鹽濃縮廢水;
第二濃縮裝置(2),與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相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所述含鹽晶體,以及輸出第二含鹽濃縮廢水;
脫鹽裝置(3),與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和所述第二濃縮裝置(2)均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所述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所述第二含鹽濃縮廢水,以及輸出脫鹽廢水;
超臨界反應裝置(4),與所述脫鹽裝置(3)相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脫鹽廢水,并對所述脫鹽廢水進行氧化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濃縮裝置(2)包括:
洗滌裝置(5),與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相連接,用于接收并洗滌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輸出的所述含鹽晶體,以及輸出含鹽洗滌水;
蒸發器(6),與所述洗滌裝置(5)相連接,用于接收并濃縮所述含鹽洗滌水,以及輸出第二含鹽濃縮廢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脫鹽裝置(3)包括:
冷卻裝置(7),與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和所述第二濃縮裝置(2)均連接,用于接收并冷卻所述第一濃縮裝置(1)輸出的所述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所述第二濃縮裝置(2)輸出的所述第二含鹽濃縮廢水;
結晶裝置(8),與所述冷卻裝置(7)相連接,用于接收并處理冷卻后的所述第一含鹽濃縮廢水和所述第二含鹽濃縮廢水,以及輸出脫鹽廢水。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儲水裝置(9)和第一加熱裝置(11);其中,
所述第一加熱裝置(11)置于所述儲水裝置(9)與所述蒸發器(6)之間,用于接收并加熱所述儲水裝置(9)輸出的水,以及將所述水產生的蒸汽輸出至所述蒸發器(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熱裝置(11)為第一換熱器(10);其中,
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入口(101)與所述超臨界反應裝置(4)的氣液混合物出口相連接,用于接收所述超臨界反應裝置(4)輸出的氣液混合物,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通道的出口(102)用于將換熱后的所述氣液混合物輸出;
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入口(103)與所述儲水裝置(9)的出口相連接,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104)與所述蒸發器(6)的入口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偉賢,陳峰,
申請(專利權)人: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