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用于顯示器與座體之間鉸接的改進輪齒限位的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包括第一樞軸、第四樞軸、單齒輪、連桿雙齒輪、齒輪輪齒,其特征是,至少任意一對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僅在兩者之間給定的相對擺轉角度內設有可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分布,而以外則無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分布且此時進入嚙合終點的一對相互嚙合所述齒輪輪齒旁設有兩已相互抵靠的抵擋面,用于增強相互止轉的擋點限位強度和精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顯示器與底座的擺轉鉸鏈開合機構,尤其是類筆記本式的顯示器(包括液晶或LED等顯示器,也包括平板型的顯示屏,以下簡稱顯示器,下同)與座體(座體內可裝有電池及/或主機等,必要時也可有第二顯示屏)兩者相對擺轉開合機構一一一種多軸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彎曲開合機構的擺轉開合角度極限位置的限位擋點結構。
技術介紹
為便于調整定位類筆記本式的顯示器相對底座的俯仰擺轉視角以方便使用觀看,板狀的顯示器通常通過開合機構與板狀的座體相連進行支撐和調節俯仰視角。目前與本技術最為接近的現有顯示器與座體兩者可相對擺轉的開合機構技術其結構是:參見圖2,類似的所述機構一一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參見圖3),其要求如下:—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包括相互平行、間隔、依次順序排布的一第一樞軸、一第二樞軸、一第三樞軸、一第四樞軸;至少二連桿單齒輪,每一所述連桿單齒輪上均設有兩軸孔,所述連桿單齒輪外部沿兩所述軸孔連心線方向的一端具有齒輪輪齒,其中至少一所述連桿單齒輪的所述兩軸孔分別套裝在所述第一樞軸和所述第二樞軸上且其上有所述齒輪輪齒的一端處于鄰近所述第二樞軸,至少一連桿單齒輪的兩所述軸孔分別套裝在所述第三樞軸和所述第四樞軸上且其上有所述齒輪輪齒的一端處于鄰近所述第三樞軸并與套裝在所述第一樞軸和所述第二樞軸上的所述連桿單齒輪上的齒輪輪齒相互嚙合;至少一連桿雙齒輪,其具有兩軸孔并套裝在所述第二樞軸和所述第三樞軸上,所述連桿雙齒輪沿兩所述軸孔連線方向的兩端均設有齒輪輪齒;所述連桿單齒輪能與所述連桿雙齒輪繞兩者同一安裝樞軸的軸線相對擺轉;至少二單齒輪,其上設有一軸孔,其中至少一所述單齒輪套裝在所述第一樞軸上,至少一所述單齒輪套裝在所述第四樞軸上,各所述單齒輪外周部分設有齒輪輪齒并分別與相鄰端側的所述連桿雙齒輪上的所述齒輪輪齒相互嚙合;各所述單齒輪能與其安裝在同一樞軸的所述連桿單齒輪繞該所述同一樞軸軸線相對擺轉;至少二活動耳頁,其中至少一所述活動耳頁與第一樞軸上的所述單齒輪共同繞所述第一樞軸軸線同步聯動擺轉;至少另一所述活動耳頁與第四樞軸上的所述單齒輪共同繞所述第四樞軸軸線同步聯動擺轉。另外,該資料中還有一個要求與本技術權利要求直接有關,即:至少任意一對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僅在兩者之間給定的相對擺轉角度內設有可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分布,而以外則無相互嚙合的所述輪齒分布,以實現對相對擺轉角度的范圍限位,也即形成所謂“擋點”。以上所述的現有技術中特別是上述引述的要求,即至少任意一對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即凡有相互嚙合的成對的所述齒輪輪齒都可以選擇)僅在兩者之間給定的相對擺轉角度內設有可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分布,而以外則無相互嚙合的所述輪齒分布,以實現對相對擺轉角度的范圍限位,也即形成所謂“擋點”(或稱限位擋點)(即當顯示器需要實現最大極限開合角度范圍的限位時,能借助可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的數量多少及分布來限位)。雖實現了極限角度限位功能,但用沒有齒來限位時對最后或最終位置嚙合的一對齒輪輪齒的強度要求很高,因其受力很大,可能會超過輪齒所能承受的范圍,容易斷齒,且限位的角度因沒有一個面止擋,限位角度位置有可能不是很精確(因齒輪輪齒受強力擺轉時雖無齒仍可能有微小擺轉)。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對現有技術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的限位擋點輪齒改進后的開合機構,增加嚙合終點設有兩已相互抵靠的抵擋面,即至少任意一對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僅在兩者之間給定的相對擺轉角度內設有可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分布,而以外則無相互嚙合的所述輪齒分布且此時的嚙合終點的一對相互嚙合輪齒設有兩已相互抵靠的抵擋面,用于增強相互止轉的擋點限位強度和精度,即用所述該對抵擋面來承受被繼續強制擺轉的大力可能造成的所述齒輪輪齒損壞,大大提高最終位置嚙合的一對齒輪輪齒的抗擺轉強度能力,不容易斷齒,且限位的角度改成了一個面止擋,幾乎沒有任何讓位可能,限位角度位置更加精確,最終更好、更強、更準地實現極限角度限位擋點功能。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改進輪齒限位的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包括第一樞軸、第四樞軸、單齒輪、連桿雙齒輪、齒輪輪齒,其特征是,至少任意一對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僅在兩者之間給定的相對擺轉角度內設有可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分布,而以外則無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分布且此時進入嚙合終點的一對相互嚙合所述齒輪輪齒旁設有兩已相互抵靠的抵擋面,用于增強相互止轉的擋點限位強度和精度。進一步地,所述抵擋面可以是平面。進一步地,所述抵擋面在允許的最大與最小同心包容圓弧內面積最大,以進一步提高止擋處的有效接觸面積以及強度和精度。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樞軸、所述第四樞軸與其上的所述單齒輪的孔的配合為非圓形軸適配非圓形孔,從而同步擺轉并傳遞和分擔受力。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當到達極限擋點限位位置,嚙合終點的一對相互嚙合輪齒設有兩已相互抵靠的抵擋面,用于增強相互止轉的擋點限位強度和精度,即用所述該對抵擋面來承受被繼續強制擺轉的大力可能造成的所述齒輪輪齒損壞,大大提高最終位置嚙合的一對齒輪輪齒的抗擺轉強度能力,不容易斷齒,且限位的角度改成了一個面止擋,幾乎沒有任何讓位可能,限位角度位置更加精確,最終更好、更強、更準地實現極限角度限位擋點功能。【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中的齒輪輪齒限位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齒輪輪齒限位結構示意圖。圖3是現有技術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整體軸測構造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整體構造與在現有技術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參見圖3)幾乎完全相同,僅僅只是對現有技術其中的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局部結構(參見圖2)進行了改進,顯然,改進涉及的件很局限,結構非常明顯,實施很簡單,因此很多內容沒必要贅述(因兩者絕大多數件都完全相同,整體結構太相近了,故請注意,附圖中未另單獨畫出形如圖3所示但卻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軸測圖),以下只擇其要點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改進輪齒限位的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包括第一樞軸11、第四樞軸14、單齒輪20、連桿雙齒輪30、齒輪輪齒,其特征是,至少任意一對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僅在兩者之間給定的相對擺轉角度內設有可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分布,而以外則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改進輪齒限位的一種多齒軸交錯連桿聯動型圓滑開合機構,包括第一樞軸、第四樞軸、單齒輪、連桿雙齒輪、齒輪輪齒,其特征是,至少任意一對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僅在兩者之間給定的相對擺轉角度內設有可相互嚙合的齒輪輪齒分布,而以外則無相互嚙合的所述齒輪輪齒分布且此時進入嚙合終點的一對相互嚙合所述齒輪輪齒旁設有兩已相互抵靠的抵擋面,用于增強相互止轉的擋點限位強度和精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波,陳春,其他發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申請(專利權)人: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