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
技術介紹
1、回復力指的是裝置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恢復到原始狀態的能力。目前,市場上存在多種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如可調節高度的電腦支架、手機支架等,這些裝置普遍具有支撐和固定電子產品的功能。
2、在回復力的控制方面,現有技術主要依賴于機械結構的設計和材料的選擇。例如,一些裝置采用彈簧或阻尼器等機械元件來提供回復力,通過調節彈簧的剛度或阻尼器的阻尼系數來改變回復力。另外,一些裝置使用記憶合金等智能材料,通過改變材料的溫度或電場來調整其形狀和回復力。此外,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一些電子產品支撐裝置也開始引入傳感器和控制系統,通過實時監測裝置的狀態和外界環境,自動調整回復力以適應用戶的需求。
3、盡管現有技術在電子產品支撐裝置的回復力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4、1,一些裝置在調節回復力時需要用戶手動操作復雜的調節裝置,如更換彈簧或調整阻尼器。這種操作方式不僅繁瑣,而且可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利于普通用戶的使用。
5、2,由于一些裝置在調節回復力時需要采用如傳感器或控制系統等設備,導致整體成本較高,且占用一定空間,不適合大規模推廣。
6、3,一些采用復雜機械結構或智能材料的裝置,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穩定性下降或耐用性不足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了裝置的使用壽命,還可能對用戶的使用體驗造成不良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的一種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包括支架,升降部,彈性部,第一繩索,第二繩索,外滑輪,內滑輪和切換部;
3、所述升降部可升降地設置在所述支架上,并與所述第一繩索連接;
4、所述第一繩索上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升降部上,下端纏繞在所述外滑輪上;
5、所述第二繩索上端與所述彈性部連接,下端纏繞在所述內滑輪上;
6、所述外滑輪與所述內滑輪同軸設置,兩者之間在周向上相對固定;
7、所述切換部設置在所述外滑輪遠離所述內滑輪的一側,可用于調節所述外滑輪的直徑。
8、進一步地,所述內滑輪上設置有多個第一槽體;
9、所述第一槽體為沿所述內滑輪徑向設置的長條形槽體;
10、所述外滑輪由多個滑塊組成,每個所述滑塊在靠近所述內滑輪的一側上均設置有第一凸起;
11、所述第一凸起為沿所述外滑輪徑向設置的長條形凸起,其長度小于所述第一槽體的長度;
12、所述第一凸起能夠與所述第一槽體配合,使得所述外滑輪與所述內滑輪在周向上固定,并能使所述滑塊沿著所述第一槽體的方向運動,從而使所述外滑輪的直徑在增大或減小時對所述滑塊起導向限位作用。
13、進一步地,所述切換部靠近所述外滑輪的一側上設置有多個第二槽體;
14、所述第二槽體的形狀為阿基米德螺線的一部分;
15、每個所述滑塊在靠近所述切換部的一側上均設置有第二凸起;
16、所述第二凸起為柱狀,可與所述第二槽體配合;
17、通過轉動所述切換部使得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二槽體內以阿基米德螺線的軌跡運動,從而使得多個所述滑塊之間靠近或遠離,實現所述外滑輪直徑的切換。
18、優選地,所述第一槽體數量,所述第二槽體數量與所述滑塊數量均為4個。
19、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部為5kg恒力彈簧,通過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20、進一步地,所述切換部為圓盤形,并與所述外滑輪同軸設置。
21、進一步地,所述切換部上遠離所述外滑輪的一側上還設置有把手。
22、進一步地,所述內滑輪直徑為56mm,所述外滑輪的直徑在70mm和56mm之間切換,分別用于適配24寸與27寸的顯示器。
23、進一步地,所述升降部上設置有導向輪,所述第一繩索經過導向輪導向后向下延伸,與所述外滑輪纏繞連接。
24、進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升降部通過所述導軌進行升降。
2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申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首先,裝置中引入了外滑輪直徑可切換的設計,通過切換部的操作,可方便地調節外滑輪的直徑,從而適應不同尺寸顯示器的支撐需求。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裝置的靈活性和通用性,而且簡化了不同顯示器尺寸的適配過程,使得裝置的使用更加便捷。
27、其次,裝置中的升降部、彈性部以及繩索和滑輪的組合,實現了對顯示器的穩定支撐和升降調節。升降部在支架上的升降運動,結合第一繩索與外滑輪的連接,使得顯示器的高度可以靈活調整。而彈性部的引入,則提供了恒定的回復力,確保顯示器在升降過程中的平穩性和安全性。
28、此外,裝置中的切換部、內滑輪和外滑輪設計精巧,通過第一槽體和第一凸起的配合,使得外滑輪與內滑輪在周向上固定,并能在滑塊沿著第一槽體方向運動時對外滑輪的直徑變化起到導向限位作用。通過第二凸起與第二槽體的配合實現對外滑輪直徑的控制。這種設計不僅因為設計簡單精巧保證了滑輪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而且降低了裝置的使用難度和制造成本。
29、最后,裝置還配備了把手等人性化設計,使得操作更加簡便。同時,對于彈性部、切換部等關鍵部件的優選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裝置的適配性能。
30、綜上所述,該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通過巧妙的結構設計和功能優化,實現了對不同尺寸顯示器的靈活支撐和高度調節,在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的同時降低操作難度與制造成本,具有顯著的有益效果。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升降部,彈性部,第一繩索,第二繩索,外滑輪,內滑輪和切換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滑輪上設置有多個第一槽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部靠近所述外滑輪的一側上設置有多個第二槽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體數量,所述第二槽體數量與所述滑塊數量均為4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為5kg恒力彈簧,通過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部為圓盤形,并與所述外滑輪同軸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部上遠離所述外滑輪的一側上還設置有把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上設置有導向輪,所述第一繩索經過導向輪導向后向下延伸,與所述外滑輪纏繞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升降部通過所述導軌進行升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升降部,彈性部,第一繩索,第二繩索,外滑輪,內滑輪和切換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滑輪上設置有多個第一槽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部靠近所述外滑輪的一側上設置有多個第二槽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體數量,所述第二槽體數量與所述滑塊數量均為4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切換的電子產品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為5kg恒力彈簧,通過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復力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曲波,韓琦,
申請(專利權)人: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