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包括中心柱、張緊塊和彈性箍圈,所述的中心柱的中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側面,沿著該圓錐側面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張緊塊,該張緊塊的內側面為與圓錐側面相配的斜面,并與圓錐側面緊密貼合,所述的張緊塊之間通過上下均勻分布的彈性箍圈連接,所述的張緊塊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臺階,若干個臺階上架設有電機外殼,該電機外殼的內側面與張緊塊的外側面頂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吊取裝夾穩定,大大提高了電機外殼的加工精度和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機生產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
技術介紹
在電機的生產加工中,其外殼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件,由于有些電機的體積較大,夕卜殼是一個很笨重的部件,吊裝移動或者其外圓加工的時候裝夾是個大的麻煩,現有的吊取加工工裝多是結構復雜,操作麻煩,在吊取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對外殼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吊取裝夾穩定,大大提高了電機外殼的加工精度和質量。 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包括中心柱、張緊塊和彈性箍圈,所述的中心柱的中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側面,沿著該圓錐側面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張緊塊,該張緊塊的內側面為與圓錐側面相配的斜面,并與圓錐側面緊密貼合,所述的張緊塊之間通過上下均勻分布的彈性箍圈連接,所述的張緊塊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臺階,若干個臺階上架設有電機外殼,該電機外殼的內側面與張緊塊的外側面頂住。 正常狀態下,彈性箍圈處于緊縮狀態,各個張緊塊靠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將張緊塊和彈性箍圈一起從下到上伸入到電機外殼中,然后中心柱由下至上插入到各個張緊塊之間,將張緊塊撐開,彈性箍圈被張大,直到張緊塊的外側面與電機外殼的內側面緊密相貼,這樣就能保證電機外殼被牢牢的固定住,只要將中心柱的上端吊起或者插入到機床的法蘭中進行夾緊就可以將電機外殼吊裝移動或者外圓加工。 作為本技術的一種補充,所述的張緊塊的數量不少于4個,4個以上的張緊塊才能保證吊取的穩定性,受力平衡穩定。 作為本技術的另一種補充,所述的中心柱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限位臺階,防止中心柱從上端抽出。 進一步的,所述的彈性箍圈的拉伸極限直徑為其自然狀態下的直徑的2倍,使本工裝能適用更大直徑范圍的電機外殼。有益效果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利用彈性箍圈的彈性來增加吊取的電機外殼的直徑范圍,吊取裝夾穩定,大大提高了電機外殼的加工精度和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主視剖視結構圖; 圖2是本技術的俯視結構圖。附圖標記說明:1中心柱,2張緊塊,3彈性箍圈,4電機外殼,5圓錐側面,6臺階,7限位臺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技術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包括中心柱1、張緊塊2和彈性箍圈3,所述的中心柱1的中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側面5,沿著該圓錐側面5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張緊塊2,該張緊塊2的內側面為與圓錐側面5相配的斜面,并與圓錐側面5緊密貼合,所述的張緊塊2之間通過上下均勻分布的彈性箍圈3連接,所述的張緊塊2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臺階6,若干個臺階6上架設有電機外殼4,該電機外殼4的內側面與張緊塊2的外側面頂住。所述的張緊塊2的數量不少于4個,4個以上的張緊塊2才能保證吊取的穩定性,受力平衡穩定。所述的中心柱1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限位臺階7,防止中心柱1從上端抽出。所述的彈性箍圈3的拉伸極限直徑為其自然狀態下的直徑的2倍,使本工裝能適用更大直徑范圍的電機外殼。實施例 正常狀態下,彈性箍圈3處于緊縮狀態,各個張緊塊2靠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將張緊塊2和彈性箍圈3 —起從下到上伸入到電機外殼中,然后中心柱1由下至上插入到各個張緊塊2之間,將張緊塊2撐開,彈性箍圈3被張大,直到張緊塊2的外側面與電機外殼的內側面緊密相貼,這樣就能保證電機外殼被牢牢的固定住,只要將中心柱1的上端吊起或者插入到機床的法蘭中進行夾緊就可以將電機外殼吊裝移動或者外圓加工。本加工工裝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利用彈性箍圈的彈性來增加吊取的電機外殼的直徑范圍,吊取裝夾穩定,大大提高了電機外殼的加工精度和質量。【主權項】1.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包括中心柱(1)、張緊塊(2 )和彈性箍圈(3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柱(1)的中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側面(5),沿著該圓錐側面(5)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張緊塊(2),該張緊塊(2)的內側面為與圓錐側面(5)相配的斜面,并與圓錐側面(5)緊密貼合,所述的張緊塊(2)之間通過上下均勻分布的彈性箍圈(3)連接,所述的張緊塊(2)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臺階(6),若干個臺階(6)上架設有電機外殼(4),該電機外殼(4)的內側面與張緊塊(2)的外側面頂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張緊塊(2)的數量不少于4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柱(1)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限位臺階(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箍圈(3)的拉伸極限直徑為其自然狀態下的直徑的2倍。【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包括中心柱、張緊塊和彈性箍圈,所述的中心柱的中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側面,沿著該圓錐側面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張緊塊,該張緊塊的內側面為與圓錐側面相配的斜面,并與圓錐側面緊密貼合,所述的張緊塊之間通過上下均勻分布的彈性箍圈連接,所述的張緊塊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臺階,若干個臺階上架設有電機外殼,該電機外殼的內側面與張緊塊的外側面頂住。本技術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吊取裝夾穩定,大大提高了電機外殼的加工精度和質量。【IPC分類】B66C1/54【公開號】CN204980859【申請號】CN201520554964【專利技術人】李曉宇, 尹潔 【申請人】浙江江宇電機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申請日】2015年7月2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機外殼的吊取加工工裝,包括中心柱(1)、張緊塊(2)和彈性箍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柱(1)的中部為上小下大的圓錐側面(5),沿著該圓錐側面(5)均勻布置有若干個張緊塊(2),該張緊塊(2)的內側面為與圓錐側面(5)相配的斜面,并與圓錐側面(5)緊密貼合,所述的張緊塊(2)之間通過上下均勻分布的彈性箍圈(3)連接,所述的張緊塊(2)的下端布置有向徑向外側伸出的臺階(6),若干個臺階(6)上架設有電機外殼(4),該電機外殼(4)的內側面與張緊塊(2)的外側面頂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曉宇,尹潔,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江宇電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