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上的鎖扣,還包括可旋轉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手柄,以及用來與門體固定的壓板,和與門框鎖口可鎖緊或者釋放的鎖緊機構,其中,所述鎖扣固定安裝在所述基體的一端,在所述基體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所述鎖緊機構連接有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相對設置的非連接端與所述鎖扣可在鎖緊和釋放狀態下切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把手與基體保持內嵌的平行,不會凸出,占用空間小,鎖緊機構簡單、緊湊、靈敏,使用過程中,手柄與基座之間錯開,手柄不容易扭斷,牢固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車輛配件制造
,特別涉及一種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軌道列車的車門把手通常裸露在車門外部,同時,為了適用于對把手進行拉拽等,通常需要將把手處的門板設置成凹凸結構。上述把手與門板配合的結構占據一定的車內的空間,尤其在軌道列車這種公告交通工具上,需要對車門經常性的鎖緊與釋放,現有帶有把手的門鎖在實現上述過程中操作繁瑣,而且,由于外加有鎖,通常給過往的行人帶來居多的不便,時常發生旅客被把手或者掛在把手上的鎖掛住衣服的事情。另外,易于周知,一些帶把手門鎖的鎖扣安裝需要用鉚接的方式固定于基座上,該裝配方式效率較低,鉚接的鎖扣不牢固,鉚接時容易把鉚釘表面處理破壞導致成品率較低。而另外一些帶把手門鎖的手柄在旋轉的過程中被按下,轉軸會上下運動,由于手柄面與基座面不是平面接觸,容易導致手柄把的扭斷,而使整個產品報廢,車門無法正常打開的隱患。專利號為ZL200820169723.4,名稱為手柄限位式門鎖的專利中,該門鎖包括基座、手柄、鎖扣,其中手柄設置于基座內,基座內的鎖扣穿過手柄中段的通孔,鎖扣的末端設有鎖孔,通過手柄帶動鋼栓轉動,通過掛鎖與鎖孔使手柄鎖定。上述專利文獻的技術方案中,門鎖的手柄鎖定方式較為單一,仍然存在基座防刮效果差,在使用過程中,其面板與板面不能平行或者平齊,以及基座密封、手柄防卡位、手柄與基座之間防劃痕結構欠佳,手柄容易扭斷的技術問題。這也構成了需要進一步改進車門把手鎖的設計,以圖解決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把手與基座保持內嵌的平行,不會凸出,占用空間小,而且,將鎖芯鑲嵌在基座內部,極其方便的解開或者鎖緊,鎖緊機構簡單、緊湊、靈敏,使用過程中,手柄與基座之間錯開,防止劃痕,手柄不容易扭斷,牢固可靠等優點。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上的鎖扣,還包括可旋轉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手柄,以及用來與門體固定的壓板,和與門框鎖口可鎖緊或者釋放的鎖緊機構,其中,所述鎖扣固定安裝在所述基座的一端,在所述基座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所述鎖緊機構連接有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相對設置的非連接端與所述鎖扣可在鎖緊和釋放狀態下切換。優選地,所述手柄通過所述基座,與所述鎖緊機構連接,相對的另外一端沿連接端可折疊的打開。優選地,所述基座包含用來固定所述鎖扣的第一固定孔,和用來收納和固定所述手柄的凹槽,以及用以來固定所述鎖緊機構的第二固定孔,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和凹槽之間開設有連通通孔,所述凹槽開設在基座的上表面,沿所述基座長度方向延伸的設置,所述第一固定孔設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開設所述第二固定孔,且貫穿所述凹槽的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凹槽的窄邊寬度。優選地,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孔一端的窄邊設置成圓弧外形,與所述第二固定孔同軸的設置。優選地,所述鎖扣包括控制鎖體運行的鎖芯和可伸縮的鎖舌,其中,所述鎖芯鑲嵌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內,所述鎖舌貫穿所述通孔,凸出向所述凹槽的容腔延伸設置。優選地,所述手柄包括方便把握的手柄主體,以及設置與所述基座連接端的凸臺按鈕,其中,所述凸臺按鈕呈圓柱體外形,與所述手柄主體成一定角度的傾斜向上的設置。優選地,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可扭轉恢復的轉軸扭簧、和轉軸扭簧彈力驅動下可旋轉運動的轉軸,以及與門框鎖緊或者釋放的鋼栓,其中,所述鋼栓可旋轉的設置在所述基座的外側,與設置在所述基座另外一側的所述手柄將所述轉軸和轉軸扭簧封設在所述第二固定孔之中,所述鋼栓通過所述轉軸,與所述轉軸扭簧連接固定。優選地,所述轉軸扭簧上開設用來容納所述凸臺按鈕的收納容腔,所述收納容腔開口朝外,沿所述凸臺按鈕的軸向方向延伸的設置。優選地,所述轉軸扭簧與所述轉軸的配合外圓周外側,沿徑向防線開設有凸臺或者凹槽形狀的連接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把手與基座保持內嵌的平行,不會凸出,占用空間小,而且,將鎖芯鑲嵌在基座內部,極其方便的解開或者鎖緊,鎖緊機構簡單、緊湊、靈敏,使用過程中,手柄與基座之間錯開,防止劃痕,手柄不容易扭斷,牢固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的結構立體示意圖;圖2為用于本技術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的基座的結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請參考圖1至圖3,圖1為本技術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的結構立體示意圖;圖2為用于本技術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的基座的結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依照本技術原理設計的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包括基座10、固定在基座10上的鎖扣20,和可旋轉固定在基座10上的手柄30,以及用來與門體固定的壓板40,和與門框鎖口可鎖緊或者釋放的鎖緊機構50,其中,鎖扣20固定安裝在基座10的一端,在基座10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鎖緊機構50連接有手柄30,手柄30相對設置的非連接端與鎖扣20可在鎖緊和釋放狀態下切換。其中,在鎖緊狀態下,手柄30的面板與基座10的板面平行或者平齊;在釋放狀態下,手柄30可帶動鎖緊機構50相對基座10旋轉,實現對鎖緊機構50的位置調整,從而實現把手鎖與門框之間的鎖緊與釋放。當手柄30與門體處于鎖緊狀態下,外面板與基座10的板面平行或者平行,占用空間小,當手柄30與門體處于非鎖緊的釋放狀態下,手柄30一端通過基座10與鎖緊機構50連接,相對的另外一端沿連接端可折疊的打開,形成平面接觸后,帶動鎖緊機構50旋轉,從卡合鎖緊的位置切換到非鎖緊的釋放位置,從而簡單、輕松的實現把手鎖與門框在鎖緊與釋放狀態之間切換。同時,通過固定在基座10上的鎖扣20來控制手柄30非連接端與基座10的釋放與鎖緊,極其方便的實現對整個把手鎖的鎖緊與打開進行控制。如圖2所示,基座10包含用來固定鎖扣20的第一固定孔11,和用來收納和固定手柄30的凹槽12,以及用以來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上的鎖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旋轉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手柄,以及用來與門體固定的壓板,和與門框鎖口可鎖緊或者釋放的鎖緊機構,其中,所述鎖扣固定安裝在所述基座的一端,在所述基座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所述鎖緊機構連接有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相對設置的非連接端與所述鎖扣可在鎖緊和釋放狀態下切換。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軌道列車車門把手鎖,包括基座和固定在基座上的鎖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旋轉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手柄,以及用來與門體固定的壓板,和與門框鎖口可鎖緊或者釋放的鎖緊機構,其中,所述鎖扣固定安裝在所述基座的一端,在所述基座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所述鎖緊機構連接有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相對設置的非連接端與所述鎖扣可在鎖緊和釋放狀態下切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門把手鎖,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通過所述基座,與所述鎖緊機構連接,相對的另外一端沿連接端可折疊的打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門把手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含用來固定所述鎖扣的第一固定孔,和用來收納和固定所述手柄的凹槽,以及用以來固定所述鎖緊機構的第二固定孔,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孔和凹槽之間開設有連通通孔,所述凹槽開設在基座的上表面,沿所述基座長度方向延伸的設置,所述第一固定孔設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相對設置的另外一端開設所述第二固定孔,且貫穿所述凹槽的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門把手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凹槽的窄邊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門把手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孔一端的窄邊設置成圓弧外形,與所述第二固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博君,宋敏強,宋敏志,
申請(專利權)人:株洲華贏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