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裝置,包括外爐體、內爐體和爐蓋,爐蓋的中部具有轉動軸承座,轉動軸承座的下部設有電解發生器和整流器,電解發生器的下部設置有一陽極桿和一組陰極桿,爐蓋上還安裝有交流電機,內爐體的內部設有石墨內膽,所述石墨內膽的底部具有收集純銅的收集器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對電解液進行攪拌,這樣就增大了電解極桿的流動接觸面,也就增加了電解反應面積,消除了電解反應的局部性,大大提高電解生產效率,而采用的夾層空腔能夠沖入的流動的冷卻水,這樣就能夠大大地降低內爐體內電解反應的溫度,提高反應速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銅金屬生產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銅金屬生產技術中,往往采用硫酸清洗銅金屬礦石,在對清洗液進行加工,通過電解硫酸銅的電解液等等工序來制得所需純銅的金屬固體。現有的電解液電解回收結構采用的電解極桿是固定不動的,這樣電解液與電解極桿的流動接觸面小,容易產生局部電解的問題,大大影響電解生產效率,另外,在電解硫酸銅清洗液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樣硫酸銅電解液溫度容易過高,電解液的溫度越高,電解反應的反應速率越低,降低電解反應的反應速率也就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種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 目.ο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裝置,包括圓形的外爐體和內爐體,所述內爐體置于所述外爐體的內部,且該內爐體和外爐體之間形成一個可收容冷卻水的夾層空腔,所述外爐體和內爐體的頂部設有爐蓋,所述爐蓋的下端面焊接固定于所述外爐體和內爐體的頂部,所述爐蓋的中部具有軸承中孔,所述軸承中孔上安裝有轉動軸承座,所述轉動軸承座的下部設有電解發生器和整流器,所述電解發生器的下部設置有一陽極桿和一組陰極桿,所述爐蓋上還安裝有電機支架,所述電機支架上安裝有驅動轉動軸承座做正反轉動的交流電機,所述內爐體的內部設有石墨內膽,所述石墨內膽的底部具有收集純銅的收集器皿;所述外爐體和內爐體上貫穿設有穿入石墨內膽的電解液進管和電解液出管,所述夾層空腔的上端設有冷卻液進管和冷卻液出管,所述的冷卻液進管和冷卻液出管向上穿出所述爐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采用的交流電機能帶動轉動軸承座間隙正反的轉動,進而能夠帶動陰陽極桿間隙地正反轉動,這樣陰陽極桿就形成了一個“攪拌結構”,能夠對電解液進行攪拌,這樣就增大了電解極桿的流動接觸面,也就增加了電解反應面積,消除了電解反應的局部性,大大提高電解生產效率,而采用的夾層空腔能夠沖入的流動的冷卻水,這樣就能夠大大地降低內爐體內電解反應的溫度,提高反應速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技術進行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出的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裝置,包括圓形的外爐體I和內爐體2,內爐體2置于外爐體I的內部,且該內爐體和外爐體之間形成一個可收容冷卻水的夾層空腔3,外爐體I和內爐體2的頂部設有爐蓋4,爐蓋4的下端面焊接固定于外爐體I和內爐體2的頂部,爐蓋4的中部具有軸承中孔,軸承中孔上安裝有轉動軸承座5,轉動軸承座5的下部設有電解發生器6和整流器7,電解發生器的下部設置有一陽極桿8和一組陰極桿9,爐蓋4上還安裝有電機支架10,電機支架10上安裝有驅動轉動軸承座做正反轉動的交流電機11,內爐體的內部設有石墨內膽12,石墨內膽12的底部具有收集純銅的收集器皿13 ;外爐體I和內爐體2上貫穿設有穿入石墨內膽12的電解液進管14和電解液出管15,夾層空腔3的上端設有冷卻液進管16和冷卻液出管17,冷卻液進管16和冷卻液出管17向上穿出所述爐蓋4。在本技術中,冷卻液從冷卻液進管16送入到夾層空腔3內,再從冷卻液出管17流出,這樣能讓內爐體形成個動態的溫度平衡,讓內爐體內部的電解液冷卻維持在較佳的反應溫度。電解液從電解液進管14送入到石墨內膽內,再從電解液出管流出,形成一個電解液的輸送。石墨內膽為一個絕緣的內膽,這樣就能保證整個內外爐體不帶電流,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 而交流電機由PLC控制系統控制,讓交流電機進行由規律的間隙正反轉動,這樣豎向的陰陽極桿就能對硫酸銅電解液形成攪拌,讓硫酸銅電解液內的銅離子與極桿的接觸充分,提高了純銅的反應生成效率,析出在極桿上的純銅,落下到收集器皿內。上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因此,本技術專利和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為準。【主權項】1.一種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形的外爐體(I)和內爐體(2),所述內爐體(2)置于所述外爐體(I)的內部,且該內爐體和外爐體之間形成一個可收容冷卻水的夾層空腔(3),所述外爐體⑴和內爐體(2)的頂部設有爐蓋(4),所述爐蓋(4)的下端面焊接固定于所述外爐體(I)和內爐體(2)的頂部,所述爐蓋(4)的中部具有軸承中孔,所述軸承中孔上安裝有轉動軸承座(5),所述轉動軸承座(5)的下部設有電解發生器(6)和整流器(7),所述電解發生器的下部設置有一陽極桿(8)和一組陰極桿(9),所述爐蓋(4)上還安裝有電機支架(10),所述電機支架(10)上安裝有驅動轉動軸承座做正反轉動的交流電機(11),所述內爐體的內部設有石墨內膽(12),所述石墨內膽(12)的底部具有收集純銅的收集器皿(13);所述外爐體(I)和內爐體(2)上貫穿設有穿入石墨內膽(12)的電解液進管(14)和電解液出管(15),所述夾層空腔(3)的上端設有冷卻液進管(16)和冷卻液出管(17),所述的冷卻液進管(16)和冷卻液出管(17)向上穿出所述爐蓋(4)。【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裝置,包括外爐體、內爐體和爐蓋,爐蓋的中部具有轉動軸承座,轉動軸承座的下部設有電解發生器和整流器,電解發生器的下部設置有一陽極桿和一組陰極桿,爐蓋上還安裝有交流電機,內爐體的內部設有石墨內膽,所述石墨內膽的底部具有收集純銅的收集器皿。本技術能夠對電解液進行攪拌,這樣就增大了電解極桿的流動接觸面,也就增加了電解反應面積,消除了電解反應的局部性,大大提高電解生產效率,而采用的夾層空腔能夠沖入的流動的冷卻水,這樣就能夠大大地降低內爐體內電解反應的溫度,提高反應速率。【IPC分類】C25C7/00, C25C1/12【公開號】CN204898097【申請號】CN201520698910【專利技術人】凌國軍 【申請人】貴溪凌云銅業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申請日】2015年9月10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硫酸銅電解液的電解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圓形的外爐體(1)和內爐體(2),所述內爐體(2)置于所述外爐體(1)的內部,且該內爐體和外爐體之間形成一個可收容冷卻水的夾層空腔(3),所述外爐體(1)和內爐體(2)的頂部設有爐蓋(4),所述爐蓋(4)的下端面焊接固定于所述外爐體(1)和內爐體(2)的頂部,所述爐蓋(4)的中部具有軸承中孔,所述軸承中孔上安裝有轉動軸承座(5),所述轉動軸承座(5)的下部設有電解發生器(6)和整流器(7),所述電解發生器的下部設置有一陽極桿(8)和一組陰極桿(9),所述爐蓋(4)上還安裝有電機支架(10),所述電機支架(10)上安裝有驅動轉動軸承座做正反轉動的交流電機(11),所述內爐體的內部設有石墨內膽(12),所述石墨內膽(12)的底部具有收集純銅的收集器皿(13);所述外爐體(1)和內爐體(2)上貫穿設有穿入石墨內膽(12)的電解液進管(14)和電解液出管(15),所述夾層空腔(3)的上端設有冷卻液進管(16)和冷卻液出管(17),所述的冷卻液進管(16)和冷卻液出管(17)向上穿出所述爐蓋(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凌國軍,
申請(專利權)人:貴溪凌云銅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