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夠在長期穩定的狀態下使輔助彈簧與連接有輔助彈簧的輔助齒輪連接的齒輪馬達以及自動開閉單元。在傳遞馬達的旋轉的多個齒輪中,輸出軸(3)構成為連接于輔助彈簧(70)的輔助齒輪。輸出軸(3)具有齒(353)形成于外周面的由金屬制成的筒體(35)和連接于筒體(35)的由樹脂制成的軸體(30),在筒體(35)形成有與輔助彈簧(70)的一個端部(71)卡合的可動側彈簧卡合部(355)。所述輸出軸(3)通過使用了筒體(35)的嵌件成型而被制造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在輸出軸設置了輔助彈簧的齒輪馬達以及具有所述齒輪馬達的自動開閉單元。
技術介紹
在自動開閉西式馬桶的馬桶蓋或洗衣機的蓋等的自動開閉單元中,將蓋材安裝于齒輪馬達的輸出軸來驅動蓋體。此時,提出設置一種輔助彈簧,來發揮逆著施加到蓋材的重力的方向的作用力(專利文獻I)。例如,在專利文獻I記載的齒輪馬達中,記載了一種在整個由樹脂制成的輸出軸設置了輔助彈簧的結構。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84923號公報但是,若如專利文獻I中所記載的那樣,采用將輔助彈簧抵接到由樹脂制成的輸出軸的結構,則在長期使用中,輸出軸中輔助彈簧的端部抵接的部位會發生變形,使輔助彈簧的端部發生變化。若發生所述變化,則輔助彈簧的作用力下降,在最壞的情況下,馬達驅動時不能驅動蓋材(輸出軸)。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問題,本技術的課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在長期穩定的狀態下使輔助彈簧與連接有輔助彈簧的輔助齒輪連接的齒輪馬達以及自動開閉單元。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技術所涉及的齒輪馬達的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馬達具有馬達以及傳遞所述馬達的旋轉的多個齒輪,所述多個齒輪包括連接于向旋轉方向的一側方向施力的輔助彈簧的輔助齒輪,所述輔助齒輪具有齒形成于外周面的由金屬制成的筒體和連接于所述筒體的由樹脂制成的軸體,在所述筒體形成有與所述輔助彈簧的一個端部卡合的可動側彈簧卡合部。在本技術所涉及的齒輪馬達中,連接于輔助彈簧的輔助齒輪具有齒形成于外周面的由金屬制成的筒體和連接于筒體的由樹脂制成的軸體,在由金屬制成的筒體形成有與輔助彈簧的一個端部卡合的可動側彈簧卡合部。因此,即使長期使用,由于在輸出軸中輔助彈簧的端部抵接的部位不變形,因此能夠以穩定的狀態連接輔助彈簧。因此,輔助彈簧的作用力不易發生變化。并且,在輔助齒輪中,由于軸體是由樹脂制成的,因此具有能夠實現輕量化和降低成本等且能夠實現各種形狀等優點。在本技術中,能夠采用如下結構: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由所述筒體中在軸線方向的至少一側的端面開口的卡合孔形成的結構。根據所述結構,能夠使輔助彈簧的端部與可動側彈簧卡合部(卡合孔)卡合。并且,由于筒體由金屬制成,因此即使可動側彈簧卡合部是卡合孔,卡合孔周邊也具有足夠的強度。在本技術中,能夠采用如下結構:所述齒在所述筒體中形成于角度范圍不滿360°的第一圓弧部的外周面,在所述筒體中未形成有所述齒的第二圓弧部形成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根據所述結構,無論是否存在齒,都能夠設置尺寸等適宜的可動側彈簧卡合部。在本技術中,優選所述第二圓弧部的周向的至少一個端部成為限制所述輔助齒輪的旋轉范圍的旋轉限制部,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所述齒以及所述旋轉限制部在軸線方向重疊,且設置在半徑距離重疊的位置。根據所述結構,即使在筒體設置可動側彈簧卡合部和旋轉限制部,由于筒體是由金屬制成的,因此齒不易發生變形等。在本技術中,優選在所述第二圓弧部中,形成有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的角度范圍的徑向的厚度比周向相鄰的部位厚。根據所述結構,即使可動側彈簧卡合部是卡合孔,也能夠在卡合孔周邊確保足夠的壁厚。因此,適合通過燒結等形成筒體。在本技術中,優選所述筒體是圓筒體,在所述軸體中位于所述筒體內側的部分的外周面在周向的多處形成有向徑向突出的凹部,在所述圓筒體的內周面形成有嵌合于所述凹部的凸部,在所述第二圓弧部中形成有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的角度范圍的內周位于比在周向夾持于所述凸部的部位靠徑向內側的位置。根據所述結構,即使可動側彈簧卡合部是卡合孔,也能夠在卡合孔周邊確保足夠的壁厚。因此,適合通過燒結等形成筒體。在本技術中,能夠采用如下結構:所述輔助齒輪是輸出所述馬達的旋轉的輸出軸,在所述多個齒輪中,配置在所述輔助齒輪與所述馬達之間的齒輪構成減速輪系。根據所述結構,由于輔助齒輪的旋轉角度范圍較窄,因此適合設置輔助彈簧。在本技術中,優選所述輔助齒輪通過嵌件成型形成所述筒體。根據所述結構,由于能夠高效地制造具有由金屬制成的筒體和由樹脂制成的軸體的輔助齒輪,因此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在本技術中,優選在所述軸體的從所述筒體突出的部分中,相對于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在軸線方向相鄰的部分位于比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靠徑向內側的位置。根據所述結構,嵌件成型時,想要形成軸體的樹脂不易流入可動側彈簧卡合部。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能夠用于自動開閉單元等,在自動開閉單元中,在所述輸出軸連接有蓋材。技術效果在本技術所涉及的齒輪馬達中,連接于輔助彈簧的輔助齒輪具有齒形成于外周面的由金屬制成的筒體和連接于筒體的由樹脂制成的軸體,在由金屬制成的筒體形成有與輔助彈簧的一個端部卡合的可動側彈簧卡合部。因此,即使長期使用,由于在輸出軸中與輔助彈簧的端部抵接的部位不會變形,因此能夠在穩定的狀態下連接輔助彈簧。因此,輔助彈簧的作用力不易發生變化。并且,在輔助齒輪中,由于軸體是由樹脂制成的,因此有能夠實現輕量化和降低成本等且能夠實現各種形狀等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a)、圖1(b)是具有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自動開閉單元的說明圖。圖2(a)、圖2(b)、圖2(c)是示出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內部結構的說明圖。圖3(a)、圖3(b)、圖3(c)是構成于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輪系的說明圖。圖4是展開并示意地示出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輪系的各齒輪的嚙合關系的說明圖。圖5(a)、圖5(b)是從一側觀察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輪系的支軸的支承結構的說明圖。圖6(a)、圖6(b)是從另一側觀察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輪系的支軸的支承結構的說明圖。圖7(a)、圖 7(b)、圖 7(c)、圖 7(d)、圖 7(e)、圖 7(f)、圖 7(g)、圖 7(h)是對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輪系的支軸進行支承的部分的說明圖。圖8(a)、圖8(b)、圖8(c)、圖8(d)是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的輸出軸的說明圖。圖9(a)、圖9(b)是示意地示出應用了本技術的另一齒輪馬達的支承部件的定位結構的說明圖。(符號說明)I齒輪馬達;2 殼體;3輸出軸;4驅動機構;10 蓋材;21第一殼體部件;22第二殼體部件;25 外罩;30 軸體;35 簡體;40 馬達;49輸入輸出部;50 輪系;51 第一齒輪;52 第二齒輪;53第三齒輪;54第四齒輪;61 第一支軸;62 第二支軸;63第三支軸;64第四支軸;70輔助彈簧;71、72輔助彈簧的端部;81第一支承部件;82第二支承部件;83第三支承部件;91檢測部件;95 導線;100自動開閉單元;226a 引導部;306a 退避部;308a、309a 退避部;353 齒;355可動側彈簧卡合部;357第二圓弧部;357a、357b 旋轉限制部;358第一圓弧部;359 凸部;307 凹部;814固定側彈簧卡合部;815,816 定位突起;829鉤狀突起;829a導線定位部;832 隔壁;838a 缺口。【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對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以及自動開閉單元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輸出軸的旋轉中心軸線作為軸線L來進行說明。(整體結構)圖1 (a)、圖1 (b)是具有應用了本技術的齒輪馬達I的自動開閉單元10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齒輪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馬達包括:馬達;以及多個齒輪,所述多個齒輪傳遞所述馬達的旋轉,所述多個齒輪包括輔助齒輪,所述輔助齒輪連接于向旋轉方向的一側方向施力的輔助彈簧,所述輔助齒輪具有:筒體,所述筒體由金屬制成,且齒形成于外周面;以及軸體,所述軸體由樹脂制成,且連接于所述筒體,在所述筒體形成有可動側彈簧卡合部,所述可動側彈簧卡合部與所述輔助彈簧的一個端部卡合。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水昭夫,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電產三協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