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包括裝有拉絲粉的粉盒,粉盒上開設有供拉絲線材通過的開口,線材進口端設有線材定位模,線材出口端設有拉拔模具,所述拉拔模具位于粉盒內部,粉盒中設有工型壓輪架,所述工型壓輪架上轉動安裝有壓力附粉輪組,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若干對壓力附粉輪,每個壓力附粉輪上設有壓粉槽,線材從每對壓力附粉輪的壓粉槽穿過,壓粉槽的半徑大于線材的半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能充分潤滑線材表面的有益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金屬線材拉拔
,具體涉及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
技術介紹
雙金屬復合線材是經包覆后不斷從粗拉拔到細加工成為直徑、圓度等都達到要求的產品。在線材直徑為2.2mm以上時,采用干拉工藝,即在拉絲過程中采用拉絲粉作為潤滑劑,使被拉雙金屬復合線材與拉絲模模壁之間形成一層潤滑膜,使線材變形均勻,保證產品的質量,同時減小界面間的摩擦,節約能量消耗,延長拉絲模具的使用壽命。但現有的拉絲機在拉絲過程中,存在著結構設計不合理,作業速度較快時,拉絲模盒中的拉絲粉容易在拉拔模具進口處產生結焦,難以自然充分地進入拉拔模具內與線材接觸,從而難以實現對線材的充分潤滑,引起雙金屬復合線材表層起皺、斷裂、竹節狀和脫節等現象,造成產品報廢,同時還會縮短拉絲模具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將拉絲粉均勻的壓附在金屬線材表面的拉絲粉附粉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下述的技術方案: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包括裝有拉絲粉的粉盒,粉盒上開設有供線材通過的開口,線材進口端設有線材定位模,線材出口端設有拉拔模具,所述拉拔模具位于粉盒內部,粉盒中設有工型壓輪架,所述工型壓輪架上轉動安裝有壓力附粉輪組,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若干對壓力附粉輪,每個壓力附粉輪上設有壓粉槽,線材從每對壓力附粉輪的壓粉槽穿過,壓粉槽的半徑大于線材的半徑。上述結構的拉絲粉附粉裝置,在線材運動的同時帶動壓力附粉輪組轉動,對粉盒內的拉絲粉充分攪拌,由于壓粉槽的半徑大于線材的半徑,壓力附粉輪組轉動將拉絲粉帶入壓粉槽的間隙中,且壓力附粉輪的轉動將拉絲粉均勻地壓附于線材表面,同時也通過壓力附粉輪將拉絲粉主動壓送至拉拔模具進口區,對拉拔模具及雙金屬復合線材表面起到充分的潤滑作用,防止拉拔過程中由于線材缺少潤滑而造成雙金屬復合線材表層起皺、斷裂、竹節狀和脫節等現象發生,同時降低拉絲模具的使用溫度,延長拉絲模具使用壽命。作為優選,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第一附粉輪對和第二附粉輪對,兩對附粉輪對平行設置,每對附粉輪對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壓力附粉輪。采用四輪平行結構,以保證壓力附粉輪均勻的將拉絲粉輸送至拉拔模具進口區。作為優選,所述壓粉槽的半徑比線材的半徑大0.5mm。保證線材的運動能帶動壓力附粉輪組轉動,同時,利用壓粉槽與線材的間隙將拉絲粉均勻的壓附在線材表面。作為優選,工型壓輪架上方設有調節手柄,調節手柄的下端與壓力附粉輪固定連接,調節手柄的左右兩端通過壓力扭簧連接。通過壓力扭簧可以調整壓力附粉輪組與線材之間的作用力。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兩組四輪平行結構的壓力附粉輪,能充分潤滑線材表面,結構簡單,便于操作,易于維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1和圖2對本專利做進一步的解釋。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包括裝有拉絲粉3的粉盒2,粉盒I上開設有供線材I通過的開口,線材進口端設有線材定位模4,線材出口端設有拉拔模具5,所述拉拔模具5位于粉盒內部,線材定位模4和拉拔模具5均通過模具套6安裝在粉盒2上。粉盒2中設有工型壓輪架7,所述工型壓輪架7上轉動安裝有壓力附粉輪組,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第一附粉輪對81和第二附粉輪對82,兩對附粉輪對81,82平行設置,每對附粉輪對81,82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壓力附粉輪8,每個壓力附粉輪8上設有壓粉槽,線材I從每對壓力附粉輪8的壓粉槽穿過,壓粉槽的半徑大于線材I的半徑,優選為壓粉槽的半徑比線材I的半徑大0.5mm,在保證壓力附粉輪8在轉動的同時,因壓力作用將拉絲粉3充分地粘附在線材I表面。工型壓輪架7上方設有調節手柄9,調節手柄9的下端與工型壓輪架7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工型壓輪架7與調節手柄9之間通過上錐度活動套11、下錐度活動套12及尖頭緊定螺絲13配合固定,調節手柄9的左右兩端通過壓力扭簧10連接,通過壓力扭簧10可以調整壓力附粉輪組與線材I之間的作用力。如圖1和圖2所示,使用時,調節壓力扭簧10使壓力附粉輪8與線材I之間緊密結合,拉絲粉3需完全浸沒壓力附粉輪8,當線材I按箭頭標識的方向運動時,壓力附粉輪8會隨著線材I的運動而跟著一起轉動(轉動方向如圖2所示),壓力附粉輪8在轉動的同時對拉絲粉3進行均勻的攪拌,并隨著線材I運動的方向將其擠壓到拉拔模具5進口區,以保證拉拔模具5進口區的拉絲粉3潤滑充足。【主權項】1.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包括裝有拉絲粉(3)的粉盒(2),粉盒(2)上開設有供線材(I)通過的開口,線材進口端設有線材定位模(4),線材出口端設有拉拔模具(5),所述拉拔模具(5)位于粉盒(2)內部,其特征在于,粉盒⑵中設有工型壓輪架(7),所述工型壓輪架(7)上轉動安裝有壓力附粉輪組,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若干對壓力附粉輪(8),每個壓力附粉輪(8)上設有壓粉槽,線材(I)從每對壓力附粉輪(8)的壓粉槽穿過,壓粉槽的半徑大于線材(I)的半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第一附粉輪對(81)和第二附粉輪對(82),兩對附粉輪對平行設置,每對附粉輪對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壓力附粉輪(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粉槽的半徑比線材⑴的半徑大0.5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其特征在于:工型壓輪架(5)上方設有調節手柄(9),調節手柄(9)的下端與工型壓輪架(7)固定連接,調節手柄(9)的左右兩端通過壓力扭簧(10)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包括裝有拉絲粉的粉盒,粉盒上開設有供拉絲線材通過的開口,線材進口端設有線材定位模,線材出口端設有拉拔模具,所述拉拔模具位于粉盒內部,粉盒中設有工型壓輪架,所述工型壓輪架上轉動安裝有壓力附粉輪組,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若干對壓力附粉輪,每個壓力附粉輪上設有壓粉槽,線材從每對壓力附粉輪的壓粉槽穿過,壓粉槽的半徑大于線材的半徑。本技術具有能充分潤滑線材表面的有益效果。【IPC分類】B21C9/00【公開號】CN204866867【申請號】CN201520583458【專利技術人】宋玲利, 胡愛民, 陳金蘭, 潘秋麗, 楊興躍 【申請人】浙江百川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申請日】2015年8月5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絲粉附粉裝置,包括裝有拉絲粉(3)的粉盒(2),粉盒(2)上開設有供線材(1)通過的開口,線材進口端設有線材定位模(4),線材出口端設有拉拔模具(5),所述拉拔模具(5)位于粉盒(2)內部,其特征在于,粉盒(2)中設有工型壓輪架(7),所述工型壓輪架(7)上轉動安裝有壓力附粉輪組,所述壓力附粉輪組包括若干對壓力附粉輪(8),每個壓力附粉輪(8)上設有壓粉槽,線材(1)從每對壓力附粉輪(8)的壓粉槽穿過,壓粉槽的半徑大于線材(1)的半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玲利,胡愛民,陳金蘭,潘秋麗,楊興躍,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百川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