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農產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腐竹及其加工制作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過稱選、浸泡、打碎、制漿、燉漿、成型、烘干、包裝步驟制作而成:大豆120-180份、綠豆10-30份、小米5-15份、南瓜1-10份、胡蘿卜4-12份、白果1-8份、龍眼肉3-12份、百合2-7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腐竹選取了優質、營養豐富、易于加工的原料,加工過程中營養成份不流失,保留了較多的營養成份,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添加了南瓜、胡蘿卜、白果、龍眼肉、百合等輔助原料,有效改善了腐竹的口味,且氣味香醇,色澤黃亮、鮮美,在加工生產過程中,不添加任防腐劑、香精等化學原料,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工藝簡單、操作簡單,推廣容易,陳本較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產品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
技術介紹
腐竹的生產原料是大豆制成,色澤黃白,油光透亮,枝條肥胖,質地松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腐竹脂肪含量相對較低,而大豆異黃酮、大豆膳食纖維等功能性物質含量豐富。腐竹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腐竹的更多的營養保健價值逐漸被人們認可,加上它的口感鮮美、味道獨特,越來越深受人們的喜愛。腐竹內還含有鈣、磷、鐵、鋅、砸和硫胺素等礦物質元素。常吃腐竹可適量的補充這些元素,對調節機體的日常生理活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腐竹是以大豆為原料經過選豆、泡豆、磨漿、甩漿、煮漿、濾漿、提取腐竹、烘干、包裝等工藝而制成的,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工藝條件的選擇,對最終食品的產量和質量有極為重要的影響。腐竹生產工藝經過千百年來的改進,己有一套基本的生產工藝流程。然而,傳統工藝的得率和所得產品的質量一般,從而造成企業生產成本高,同時無法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很在腐竹生產作坊,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添加了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吊白塊、硼砂、烏洛托品、嫩口黃,來增加腐竹的得率和品質,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與此同時,腐竹在加工生產過程中,大量的營養成份也被流失掉,因此,研宄開發一種安全可靠、營養豐富、口感清甜、美味、細膩的腐竹及加工方法來提高腐竹得率和品質顯得尤為迫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優質、營養豐富、口感好的腐竹及其加工制作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腐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過稱選、浸泡、打碎、制漿、燉漿、成型、烘干、包裝步驟制作而成:大豆120-180份、綠豆10-30份、小米5-15份、南瓜1_10份、胡蘿卜4-12份、白果1-8份、龍眼肉3-12份和百合2-7份。在本專利技術中,作為優選地,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過稱選、浸泡、打碎、制漿、燉漿、成型、烘干、包裝步驟制作而成:大豆160份、綠豆21份、小米9份、南瓜6份、胡蘿卜7份、白果5份、龍眼肉6份和百合4份。一種腐竹的加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I)按重量份稱取優質的原料:大豆120-180份、綠豆10-30份、小米5_15份、南瓜1-10份、胡蘿卜4-12份、白果1-8份、龍眼肉3-12份和百合2_7份。(2)浸泡:分別將大豆、綠豆、小米浸泡在50?60°C的熱水中浸泡6?10小時,浸泡期間更換熱水I次,并淘洗干凈和去除浮在水面上的雜質;(3)打碎、制漿:分別將南瓜、胡蘿卜、白果、龍眼肉、百合打碎,再將與浸泡好的大豆、綠豆、小米全部混合均勻后,將混合原料送至磨漿機磨制成漿,邊制漿邊加水,總加水量為干原料重量的4?6倍,并使用240?260目篩網進行漿渣分離后得到原漿料;(4)燉漿:將步驟(3)制得的漿料在90?110°C下持續蒸煮35?40分鐘,冷卻至80?85°C過濾得到熱漿,然后調節pH值和漿汁深度;(5)成型:將步驟(4)中調制好熱漿料混合物引至具有柔性的平底腐竹容器內成型,表面挑起整塊雛形腐竹皮,容器底部加熱保持漿液溫度至85?90°C ;(6)烘干:將成型的腐竹送至烘干設備中烘干,前期烘干溫度控制62?65°C,持續2?3小時;中期溫度控制85?90°C,持續8?10小時;后期溫度控制50?65°C,持續2?3時;(7)包裝、儲存:將烘干成型的腐竹切片、包裝、儲存。作為本專利技術優選地,所述步驟(4)使用NaHCO3調節pH值,pH值范圍在6.1?8.1,其中漿汁深度為3?4cm。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步驟(4)燉漿時,還向豆漿中加入0.08%?0.13%的食用豆漿消泡劑。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步驟(4)燉漿時,還向豆漿中加入凝固劑氯化鎂或者磷酸鈣。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步驟(4)燉漿時,還向豆漿中加入單甘脂、丙三醇。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顯著的優勢:(I)本專利技術的腐竹選取了優質、營養豐富、易于加工的原料,加工過程中營養成份不流失,保留了較多的營養成份,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2)在本專利技術中添加了南瓜、胡蘿卜、白果、龍眼肉、百合等輔助原料,有效改善了腐竹的口味,且氣味香醇,色澤黃亮、鮮美,在加工生產過程中,不添加任防腐劑、香精等化學原料。(3)本專利技術的生產工藝簡單、操作簡單,推廣容易,成本較低,制漿流程中不會有發泡現象,烘干過程中溫度控制比較嚴謹,不會產生烘烤不均勻或烘烤過度情況。【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實施例1一種腐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過稱選、浸泡、打碎、制漿、燉漿、成型、烘干、包裝步驟制作而成:大豆120份、綠豆10份、小米5份、南瓜I份、胡蘿卜4份、白果I份、龍眼肉3份和百合2份。其加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按重量份稱取優質的原料;(2)浸泡:分別將大豆、綠豆、小米浸泡在50?60°C的熱水中浸泡6?10小時,浸泡期間更換熱水I次,并淘洗干凈和去除浮在水面上的雜質;(3)打碎、制漿:分別將南瓜、胡蘿卜、白果、龍眼肉、百合打碎,再將與浸泡好的大豆、綠豆、小米全部混合均勻后,將混合原料送至磨漿機磨制成漿,邊制漿邊加水,總加水量為干原料重量的4?6倍,并使用240?260目篩網進行漿渣分離后得到原漿料;(4)燉漿:將步驟(3)制得的漿料在90?110°C下持續蒸煮35?40分鐘,冷卻至80?85°C過濾得到熱漿,然后調節pH值和漿汁深度;(5)成型:將步驟(4)中調制好熱漿料混合物引至具有柔性的平底腐竹容器內成型,表面挑起整塊雛形腐竹皮,容器底部加熱保持漿液溫度至85?90°C ;(6)烘干:將成型的腐竹送至烘干設備中烘干,前期烘干溫度控制62?65°C,持續2?3小時;中期溫度控制85?90°C,持續8?10小時;后期溫度控制50?65°C,持續2?3時;(7)包裝、儲存:將烘干成型的腐竹切片、包裝、儲存。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使用NaHCO3調節pH值,pH值為6.1,其中漿汁深度為3?4cm0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還向豆漿中加入0.08%的食用豆漿消泡劑。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還向豆漿中加入凝固劑氯化鎂或者磷酸鈣以及單甘脂、丙三醇。實施例2一種腐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過稱選、浸泡、打碎、制漿、燉漿、成型、烘干、包裝步驟制作而成:大豆180份、綠豆30份、小米15份、南瓜10份、胡蘿卜12份、白果8份、龍眼肉12份和百合7份。其加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腐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經過稱選、浸泡、打碎、制漿、燉漿、成型、烘干、包裝步驟制作而成:大豆120?180份、綠豆10?30份、小米5?15份、南瓜1?10份、胡蘿卜4?12份、白果1?8份、龍眼肉3?12份和百合2?7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健,
申請(專利權)人:鄒健,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