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一種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包括車廂箱體、開設在車廂箱體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車廂箱體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車廂蓋板,車廂蓋板的上部與車廂箱體的上部通過鉸鏈鉸接在一起,車廂蓋板的下部通過鎖緊裝置與車廂箱體緊固連接,所述的車廂箱體左右兩側的內部與車廂蓋板內側之間設有支撐裝置,車廂蓋板外側的上部設有牽引裝置,車廂蓋板外表面的左側設有透視窗;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在任何情況下垃圾車不需掉頭,箱體內部清洗方便徹底且裝配更換方便且便于司機觀察垃圾車廂內部情況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垃圾車
,具體涉及一種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
技術介紹
垃圾車廂是環衛部門經常用到的清潔工具之一。現有的垃圾車廂都是單開門結構,且沒有透視窗,這種結構存在的弊端是:1、在特殊場合或者狹窄路面及社區一角等車輛不易或者不許轉彎的場所,拉起鉤臂車廂非常困難,尤其是在不許轉彎的單行道,若是車廂蓋板拉柄方向與車輛方向不一致且若倒車距離長時,則拉起車廂尤為困難,造成進退兩難的困境。2、現有的單開門垃圾車廂在沖洗車廂內部時非常不方便,若使用高壓水槍沖洗其內部,當沖到前壁上的水回流速度高時,很容易污染路面或者打濕弄臟操作者本人,存在著沖洗質量不高的缺陷。3、在加工方面,單開門的垃圾車廂前壁在裝配上是固定的,加工耗時,且周邊焊接及拼裝成本高,如果前壁受損需要更換,則非常麻煩。4、現有的垃圾車廂由于沒有透視窗,司機在前面開車不能夠了解垃圾車廂內部的情況,比如垃圾車廂內有可燃物等危險情況,此外,在傾倒垃圾時,沒有透視窗,司機不容易觀察內部的傾倒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在任何情況下垃圾車不需掉頭,箱體內部清洗方便徹底且裝配更換方便且便于司機觀察垃圾車廂內部情況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車廂箱體、開設在車廂箱體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車廂箱體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車廂蓋板,車廂蓋板的上部與車廂箱體的上部通過鉸鏈鉸接在一起,車廂蓋板的下部通過鎖緊裝置與車廂箱體緊固連接,所述的車廂箱體左右兩側的內部與車廂蓋板內側之間設有支撐裝置,車廂蓋板外側的上部設有牽引裝置,車廂蓋板外表面的左側設有透視窗。所述的鎖緊裝置為門插。所述的鎖緊裝置為鎖扣。所述的支撐裝置為支撐桿。所述的支撐裝置為伸縮支撐桿。所述的牽引裝置為掛鉤。所述的牽引裝置為拉柄。所述的透視窗上安裝有玻璃。本技術的優點如下:1、車廂蓋板的上部與車廂箱體的上部通過鉸鏈鉸接在一起,使得車廂蓋板開啟十分方便;2、車廂箱體左右兩個柱梁的內部與車廂蓋板內側相對應的位置上分別設有支撐裝置,方便裝卸和沖洗垃圾;3、前后兩個車廂蓋板外側的上部設有牽引裝置,使得垃圾車廂在任何情況下都無需掉頭,不受使用空間的局限;4、車廂蓋板外表面的左側設有透視窗,便于司機在駕駛室內觀察車廂的內部情況,有隱患可以及時排除,即使是在惡劣天氣,司機也無需下車,即可觀察到車廂內部的情況。【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件。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技術相關的部分,它們并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如圖1、2所示,本技術為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包括車廂箱體1、開設在車廂箱體I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 7,所述的車廂箱體I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車廂蓋板2,車廂蓋板2的上部與車廂箱體I的上部通過鉸鏈3鉸接在一起,車廂蓋板2的下部通過鎖緊裝置4與車廂箱體I緊固連接,所述的車廂箱體I左右兩側的內部與車廂蓋板2內側之間設有支撐裝置5,車廂蓋板2外側的上部設有牽引裝置6,車廂蓋板2外表面的左側設有透視窗8。所述的鎖緊裝置4為門插。所述的鎖緊裝置4為鎖扣。所述的支撐裝置5為支撐桿。所述的支撐裝置5為伸縮支撐桿。所述的牽引裝置6為掛鉤。所述的牽引裝置6為拉柄。所述的透視窗8上安裝有玻璃。本技術在裝卸垃圾使用時,可以將前后兩個車廂蓋板2同時打開,也可以只打開一個,車廂蓋板2打開后,作為優選,可以通過伸縮支撐桿將車廂箱體I與車廂蓋板2之間進行支撐。當垃圾車廂想要移動時,由于前后兩個車廂蓋板2的上部均設有牽引裝置,因此,在任何場所下,垃圾車廂都無需掉頭,可通過車輛鉤臂將垃圾車廂勾起,平穩的放置到垃圾運輸車上,方便運輸,提高工作效率。當垃圾車廂需要清洗時,可以打開兩側的車廂蓋板2,操作者可以用水槍直接在車廂內進行清洗,清水從一端進去,污水從另一端排出,無回流現象,無阻力,提高沖洗質量和沖洗效率。本技術在加工工藝上,采用車廂蓋板2的上部與車廂箱體I的上部通過鉸鏈3鉸接在一起,裝配方便,由于采用鉸鏈連接,焊接地方少,更換方便,從而減少生產成本。本技術車廂蓋板2上的透視窗8設置在車廂蓋板2的左側,目的是確保車廂箱體I裝上車架后,始終與司機的駕駛座位保持一致,方便司機進行觀察。作為優選,透視窗上安裝有玻璃,將玻璃放置在車廂蓋板2上開設的玻璃槽內,然后在玻璃的四周墊上橡膠圈,用壓片將玻璃壓實,使得玻璃外表面剛好與車廂蓋板2的外表面持平。作為優選,玻璃采用特種玻璃,起到防震防摔抗壓的作用,玻璃一旦弄臟,很容易清洗干凈。玻璃在裝配時采用螺釘固定,一旦破損,方便更換。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部”、“下部”、“中部”、“內側”、“夕卜偵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設”等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上文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技術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技術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變更和改造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包括車廂箱體(I)、開設在車廂箱體(I)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廂箱體(I)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車廂蓋板(2),車廂蓋板(2)的上部與車廂箱體(I)的上部通過鉸鏈(3)鉸接在一起,車廂蓋板(2)的下部通過鎖緊裝置(4)與車廂箱體(I)緊固連接,所述的車廂箱體(I)左右兩側的內部與車廂蓋板(2)內側之間設有支撐裝置(5),車廂蓋板(2)外側的上部設有牽引裝置(6),車廂蓋板(2)外表面的左側設有透視窗(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緊裝置(4)為門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緊裝置(4)為鎖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裝置(5)為支撐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裝置(5)為伸縮支撐桿。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牽引裝置(6)為掛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牽引裝置(6)為拉柄。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視窗(8)上安裝有玻璃。【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一種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包括車廂箱體、開設在車廂箱體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車廂箱體的前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開門可視垃圾車廂,包括車廂箱體(1)、開設在車廂箱體(1)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廂箱體(1)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車廂蓋板(2),車廂蓋板(2)的上部與車廂箱體(1)的上部通過鉸鏈(3)鉸接在一起,車廂蓋板(2)的下部通過鎖緊裝置(4)與車廂箱體(1)緊固連接,所述的車廂箱體(1)左右兩側的內部與車廂蓋板(2)內側之間設有支撐裝置(5),車廂蓋板(2)外側的上部設有牽引裝置(6),車廂蓋板(2)外表面的左側設有透視窗(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菁菁,韓峰,賈林羽,胡紹鈴,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凱達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