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鈦合金葉片表面余量的化學腐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驟進行:(1)用配置的堿性槽液在30-50℃的溫度下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清洗,清洗時間為3-5分鐘;(2)首先用PH值為1的酸性槽液在50-70℃的溫度下對葉片進行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2-4分鐘;(3)然后用PH值為2-3的酸性槽液在室溫下對葉片進行30-60秒的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30-60秒;(4)去除葉片表面殘留的酸液。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化學腐蝕方法去除發動機鈦合金葉片表面的污染層和金屬余量,解決了現有人工拋光技術工作效率低、質量參差不齊、不適用于異型表面或大轉角表面的問題,配方簡單,配置成本低,余量去除效果好,效率高,且對葉片的基本材質性能無影響,廢液易處理,能達到國家環保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航空發動機鈦合金葉片的表面處理,特別是指一種。
技術介紹
葉片是航空發動機的關鍵零件,與整機性能息息相關,隨著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大量新材料被應用到航空發動機葉片制造領域,其中,鈦合金因具有優異的特性,在葉片生產中被大量采用。目前,鈦合金鍛造葉片已經從大余量葉片向小余量和精密鍛造葉片發展,特別是精密鍛造葉片制造技術已經成為第三、四代先進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因此,研發精密鍛造鈦合金葉片及其制造技術對提升我國航空實力,縮小與國外的技術差距具有重要意義。鈦合金具有硬度高、塑性差的特點,機械加工性能較差,加工過程中容易對刀刃造成破損;其次鈦合金的導熱性能較差,表面在高溫下容易形成氧化硬層,對刀具也有強烈的腐損作用,因此,現有技術普遍采用人工拋光的方法去除鈦合金葉片的表面余量,以滿足粗糙度、光潔度要求,但這種表面處理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拋光質量差異大的問題,不能滿足批量生產要求,且無法去除異型表面或大轉角表面的余量,制約了發動機鈦合金葉片的批量生產和質量提升。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分別用堿性槽液、酸性槽液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腐蝕處理,去除表面的污染層和金屬余量,提高表面質量,解決現有人工拋光技術工作效率低、質量參差不齊、不適用于異型表面或大轉角表面的問題,為發動機鈦合金葉片的批量生產和質量提升提供途徑。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配置的堿性槽液在30-50°C的溫度下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清洗,清洗時間為3-5分鐘; 2、首先用PH值為I的酸性槽液在50-70°C的溫度下對葉片進行處理,處理時間為2-4分鐘; 3、然后用PH值為2-3的酸性槽液在室溫下對葉片進行30-60S的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30-60秒; 4、清除葉片表面殘留的酸液,表面處理結束; 其中,堿性槽液由LCX-52常溫除油水基清洗劑和水配置混合而成,配置比例為:LCX-52 清洗劑(wt,%) 1.5-3; PH值為I的酸性槽液由氟化氫銨(NH4HF2)、硫酸硫酸(H2SO4)、水配置而成,配置比例為:氟化氫銨(NH4HF2) 150-180g/l,硫酸(H2SO4) 330-370g/l,余量為水; PH值為2-3的酸性槽液由硝酸(ΗΝ03)、氟化氫銨(NH4HF2),水混合而成,配置比例為:硝酸(HNO3) 210-270g/l,氟化氫銨(NH4HF2) 30_50g/l,余量為水。本專利技術采用化學腐蝕方法去除發動機鈦合金葉片表面的污染層和金屬余量,解決了現有人工拋光技術工作效率低、質量參差不齊、不適用于異型表面或大轉角表面的問題,有益效果在于: 1、處理后葉片表面粗糙度可達到Ra1.6 μπι ; 2、配方簡單,配置成本低,可操作性高; 3、金相分析表明,本專利技術對葉片的基本材質性能無影響; 4、余量去除效率高,可達到10-15ym/min; 5、余量去除徹底,大大減輕了后序加工的工作量; 6、腐蝕處理后的廢液易處理,能達到國家環保要求。【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步驟一:將LCX-52常溫除油水基清洗劑和水混合配置成堿性槽液,配置比例為:LCX-52 清洗劑(wt, %) 1.5-3ο用堿性槽液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清洗,要求槽液溫度控制在30_50°C,清洗時間為3-5分鐘。步驟二:將氟化氫銨(NH4HF2)JfjWH2SO4)、水混合配置成酸性槽液,要求PH值為1,配置比例為:氟化氫銨(NH4HF2) 150-180g/l,硫酸(H2SO4) 330-370g/l,余量為水。酸性槽液配置完成后靜放24小時。用酸性槽液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表面腐蝕處理,要求槽液溫度控制在50-70 0C,腐蝕處理時間為2-4分鐘。步驟三:將硝酸(HNO3)、氟化氫銨(NH4HF2),水混合配置成酸性槽液,PH值控制在2-3,配置比例:硝酸(HNO3) 210-270g/l,氟化氫銨(NH4HF2) 30_50g/l,余量為水。槽液配置后靜放24小時。用酸性槽液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表面腐蝕處理,要求槽液溫度控制在室溫,腐蝕處理時間為30-60秒。步驟四:去除葉片表面殘留的酸液,表面腐蝕處理結束。【主權項】1.一種,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驟進行:(1)用配置的堿性槽液在30-50°C的溫度下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清洗,清洗時間為3-5分鐘;(2)首先用PH值為I的酸性槽液在50-70°C的溫度下對葉片進行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2-4分鐘;(3)然后用PH值為2-3的酸性槽液在室溫下對葉片進行30-60秒的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30-60秒;(4)去除葉片表面殘留的酸液。2.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堿性槽液,其特征在于:由LCX-52常溫除油水基清洗劑和水配置混合而成,配置比例為:LCX-52清洗劑(wt,%) 1.5-3ο3.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PH值為I的酸性槽液,其特征在于:由氟化氫銨、硫酸、水混合配置而成,配置比例為:氟化氫錢150-180g/l,硫酸330-370g/l,余量為水,PH值為14.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PH值為2-3的酸性槽液,其特征在于:由硝酸、氟化氫銨,水混合配置而成,配置比例:硝酸210-270g/l,氟化氫銨30-50g/l,余量為水,PH值控制在 2_3。【專利摘要】,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驟進行:(1)用配置的堿性槽液在30-50℃的溫度下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清洗,清洗時間為3-5分鐘;(2)首先用PH值為1的酸性槽液在50-70℃的溫度下對葉片進行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2-4分鐘;(3)然后用PH值為2-3的酸性槽液在室溫下對葉片進行30-60秒的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30-60秒;(4)去除葉片表面殘留的酸液。本專利技術采用化學腐蝕方法去除發動機鈦合金葉片表面的污染層和金屬余量,解決了現有人工拋光技術工作效率低、質量參差不齊、不適用于異型表面或大轉角表面的問題,配方簡單,配置成本低,余量去除效果好,效率高,且對葉片的基本材質性能無影響,廢液易處理,能達到國家環保要求。【IPC分類】C23G1/20, C23F1/26【公開號】CN104894563【申請號】CN201510225600【專利技術人】鐘行佳, 韋明華 【申請人】貴陽市新航鑄造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9月9日【申請日】2015年5月6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去除鈦合金葉片表面余量的化學腐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驟進行:(1)用配置的堿性槽液在30?50℃的溫度下對發動機鈦合金葉片進行清洗,清洗時間為3?5分鐘;(2)首先用PH值為1的酸性槽液在50?70℃的溫度下對葉片進行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2?4分鐘;(3)然后用PH值為2?3的酸性槽液在室溫下對葉片進行30?60秒的腐蝕處理,處理時間為30?60秒;(4)去除葉片表面殘留的酸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行佳,韋明華,
申請(專利權)人:貴陽市新航鑄造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