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保溫砌塊,包括砌塊結構體,在砌塊結構體的外表面設有保溫層(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溫層(5)的外側通過一層網狀增強格(2)連接保護壁(1),所述網狀增強格(2)與保護壁(1)為一體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自保溫砌塊的保護壁重量輕,厚度薄,強度高,裝飾效果好,薄保護壁厚度準確,為用自保溫砌塊構建自裝飾自保溫清水墻提供的可靠產品,通過咬合體杜絕了保護壁和裝飾層的分離、脫落的質量隱患,確保產品的安全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保溫砌塊。
技術介紹
自保溫砌塊在工程應用中,最易出現外墻抹灰層的開裂甚至掉落的問題,宄其原因,主要是砌塊保護層厚度都在30mm左右,其自身重量大,再加之抹在其上的抹灰層,二者重量的疊加,產生較大的下墜力,再加之風荷載的作用力,極易產生裂紋裂縫。在保護層與主體砌塊間設置強度高的柱銷時,又會在對保溫性能作用最大的外保溫層中增加冷橋,從而降低保溫性能。現有自保溫砌塊的制作方式,都離不開整體放料或整體注料的模式,在這類模式中,混凝土不能注滿厚度在5mm左右狹窄的保護層空間。更何況薄壁混凝土或砂漿中,必須添加較大量的抗裂纖維,方可解決開裂問題,這又大大的增加了注料難度。自保溫自裝飾砌塊專利中的制作方法,是從平行于保護層的底層開始加料,一層層的加料成型,存在:1、每一層的加料都難免誤差,一層層的加料所累積的積累誤差,很有可能已經大于5mm厚度;2、成型模取出后,流動狀態的抗剪肋、立肋漿料、面層漿料會塌落,擠入輕質保溫多孔的芯料漿料中,導致抗剪肋、立肋、面層漿料不能成型的同時,體積亦發生變化,而且,每一次的“擠入”程度是不同的,體積的變化也是不同的,致使保溫層的位置和保護裝飾層的厚度根本無法保證;在保溫層上覆蓋保護裝飾層漿料,亦難以成型立體的裝飾面,更無法在立體的裝飾面表面設置裝飾層。用自裝飾保溫砌塊構建清水墻,是自保溫砌塊的發展方向,可以免去外墻抹灰工序,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現有裝飾砌塊主要有彩色仿花崗巖裝飾砌塊和一種多功能承重、保溫、裝飾砌塊。彩色仿花崗巖裝飾砌塊采用彩石,白水泥,石粉作面層原料,加入少量添加劑,采用灰水泥、石碴和砂子為基層原料,在模具內先加入基層料,再加面層料經振動,加壓成型,脫模養護,用鑿毛機鑿毛,也可在模具內先加基層料再加二倍面層料,再加基層料,經振動加壓成型,脫模養護后用劈裂機制成劈裂砌塊。一種多功能承重、保溫、裝飾砌塊由主體和面層組成,主體為混凝土雙孔空心砌塊,面層由內層和外層組成。主體和面層由條狀混凝土連接,主體和面層之間填充有保溫材料,主體的上部為半封閉狀,面層為裝飾面,面層的內層和外層同時具有劈裂和磨光等多種裝飾功能。這二種砌塊的均質材料的面層即是裝飾面,都是在脫模養護后用劈裂機制成劈裂效果,或用磨光機磨光。不論是用劈裂機、磨光機還是鑿毛機鑿毛,都要求裝飾面有足夠厚度(35_ — 60_),方可承受很大的外力,也才能成型裝飾面,且外力作用下,裝飾面極易破損,所以,該類工藝的破損率居高不下;裝飾材料成本高,用均質材料做大厚度的裝飾面,亦會增加材料成本;不能制作色彩豐富、色彩飽和度高、效果精致的裝飾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階段自保溫砌塊的保護壁厚度重量較重,厚度較厚,強度低,裝飾效果差等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自保溫砌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保溫砌塊,包括砌塊結構體,在砌塊結構體的外表面設有保溫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溫層的外側通過一層網狀增強格連接保護壁,所述網狀增強格與保護壁為一體結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有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保護壁為薄板結構。在所述保護壁的外側通過咬合體扣接裝飾層。所述咬合體采用粒狀、網狀或條狀。所述砌塊結構體由外壁、內壁、?壁和保溫介質組成,在所述外壁和保溫層之間還設有限制變形體。所述砌塊結構體由外壁、內壁、側壁和保溫介質組成,所述保溫層通過連接件連接固定在所述外壁上,所述連接件貫穿保溫層設置。自保溫砌塊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在底板的四周均設有立板的制作保溫層模具;b、在保溫層模具的底板上鋪放計量準確的保護壁料漿;C、在料漿表面鋪放抗裂增強網,將抗裂增強網壓入料漿中;d、將表面設有網狀增強格凹槽的保溫層壓入料漿,使料漿壓滿網狀增強格的凹槽內,再用壓件壓住保溫層;e、保護壁I養護到拆模強度后,連同保溫層取出,保護壁與保溫層通過網狀增強格扣合為一體,形成自保溫砌塊的保護保溫體;f、將保護保溫體放入自保溫砌塊模具的相應位置后,在保溫層與自保溫砌塊模具的三個立板間形成的空間中,制作由外壁、內壁、側壁和保溫介質組成的砌塊結構體,待養護到拆模強度后拆除模具,即生產出所述的薄保護壁裝飾式自保溫砌塊。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可以有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保溫層的一面設有網狀增強格凹槽、另一面設有網狀或條狀扣接槽。先在底板上鋪放一層計量準確的裝飾料漿,在裝飾料漿達到初凝狀態的初期,在其上布放顆粒狀、網狀或條狀的咬合體,裝飾料漿達到終凝狀態或初凝狀態的后期,在裝飾料漿上鋪放計量準確的保護壁料漿,使露置于外的咬合體的一端或一面埋入保護壁料漿中,形成咬合體的雙向咬合。所述保溫層的一面設有網狀增強格凹槽、另一面設有條或網狀的對應限制變形槽,在所述d步驟中使料漿壓滿網狀增強格的凹槽內,再在設有對應限制變形槽的保溫層表面放上料漿,使料漿鋪滿對應限制變形槽內,形成對應限制變形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是通過在保護壁的內表面設置與其一體的網狀增強格,網狀增強格又嵌入保溫層外表面的連接方式,有效增強了保護壁的抗沖擊和抗彎強度,使保護壁與保溫層牢固地扣接為一體,從而使保護壁實現了輕質化和具有較高的強度,為用自保溫砌塊構建清水墻提供了可靠保障;通過布放一端埋入保護壁的外表面、一端埋入裝飾層內表面的咬合體,杜絕二者間分離、脫落的質量隱患,確保安全可靠;在保溫層內表面設置的對應限制變形體,可相對抵消保護壁與裝飾層,在干燥收縮過程中產生的彎曲應力,以使保護保溫體在養護后不產生變形,不產生裂紋裂縫。【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基本結構不意圖;<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保溫砌塊,包括砌塊結構體,在砌塊結構體的外表面設有保溫層(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溫層(5)的外側通過一層網狀增強格(2)連接保護壁(1),所述網狀增強格(2)與保護壁(1)為一體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滸,許敬修,
申請(專利權)人:許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