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溫砌塊,包括殼體和芯體,所述的芯體填充在殼體內部,殼體包括兩個平行的立面板和每個立面板內側設置的三塊肋板,立面板與其內側的三塊肋板圍成一個矩形的保溫空腔,關鍵是:兩個立面板之間的兩個保溫空腔通過連接板連接,連接板個數為兩個或多個,殼體為一體式結構,芯體包括矩形拼塊、十字拼塊和凸型搭塊,十字拼塊水平設置,十字拼塊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別與兩個矩形拼塊的底部固定連接,凸型搭塊固定在十字拼塊的十字交叉位置的上端面,芯體為一體式結構,殼體和芯體插接交錯配合。由殼體和芯體搭建成的保溫砌塊,結構簡單,減少因灰縫引起的冷橋熱橋,性能優良,整體強度更高,便于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墻體用的砌塊結構
,特別是一種保溫砌塊。
技術介紹
中國專利CN2014205251088公開了一種保溫砌塊及由這種砌塊做成的保溫磚,其結構包括兩個平行的立面板,所述的每塊立面板的內側面與三塊肋板圍成一個四邊形第一保溫空腔,所述的兩個立面板之間的兩個第一保溫空腔通過連接板連接,所述的砌塊為一整體結構。然而,該裝置中由于兩個第一保溫空腔僅通過一個連接板連接,生產和使用時連接板容易出現斷裂,造成砌塊出現斷裂狀況,提高了生產成本,嚴重影響砌塊的強度和抗沖擊性能,立面板兩端的凸形長槽、凹形長槽在使用時容易變形,生產工藝繁瑣;同時由這種砌塊做成的保溫磚其結構為:在砌塊空隙中填充有保溫材料,該結構整體強度較差,施工工藝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由殼體和芯體插接交錯配合、結構牢固的保溫砌塊。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保溫砌塊,包括殼體和芯體,所述的芯體填充在殼體內部,所述的殼體包括兩個平行的立面板和每個立面板內側設置的三塊肋板,所述的立面板與其內側的三塊肋板圍成一個矩形的保溫空腔,關鍵是:所述的兩個立面板之間的兩個保溫空腔通過連接板連接,所述的連接板個數為兩個或多個,所述的殼體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芯體包括矩形拼塊、十字拼塊和凸型搭塊,所述的矩形拼塊為兩個,十字拼塊為一個,凸型搭塊的個數比連接板少一個,所述的十字拼塊水平設置,兩個矩形拼塊豎直設置并相對排開,所述十字拼塊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別與兩個矩形拼塊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凸型搭塊固定在十字拼塊的十字交叉位置的上端面,所述的矩形拼塊、十字拼塊和凸型搭塊為一體式結構,殼體和芯體插接交錯配合。所述的芯體設置在殼體的下部,所述的矩形拼塊的上半部與殼體的保溫空腔下部插接配合,所述連接板之間與凸型搭塊插接配合,所述的兩個矩形拼塊的下半部及十字拼塊與下層相鄰兩個殼體間的上半部插接配合。所述的芯體倒置并設置在殼體的上部,所述的矩形拼塊的上半部與殼體的保溫空腔上部插接配合,所述連接板之間與凸型搭塊插接配合,所述的兩個矩形拼塊的下半部及十字拼塊與上層相鄰兩個殼體間的下半部插接配合。所述的肋板與立面板相連接的一端設有喇叭口形的加固角。所述的肋板與相鄰肋板之間相接處設有內倒角形的加固倒角。所述的連接板與保溫空腔的連接處設有喇叭口形的加固角。所述的立面板的兩端為平板結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該結構中殼體增加了連接板的個數,使得殼體在施工和使用中結構更加牢固,避免殼體出現斷裂現象,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殼體的強度及抗沖擊性能,殼體芯體交錯連接形成保溫砌塊,所建成的墻體沒有直通的橫豎灰縫,減少了因灰縫引起的冷橋熱橋;同時兩塊立面板的非直接連接,使溫度和聲音的傳導變得更為延緩和困難,有著良好的保溫和隔音效果;立面板兩端改為平板結構,避免了凹形長槽、凸形長槽使用時變形的問題,生產工藝更簡單。由殼體和芯體搭建成的保溫砌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性能優良,整體強度更高,便于推廣使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中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殼體砌成墻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芯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裝配示意圖。附圖中,I是立面板,2是肋板,3是保溫空腔,4是連接板,5是加固角,6是加固倒角,7是矩形拼塊,8是十字拼塊,9是凸型搭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1,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保溫砌塊,包括殼體和芯體,所述的芯體填充在殼體內部,所述的殼體包括兩個平行的立面板I和每個立面板I內側設置的三塊肋板2,所述的立面板I與其內側的三塊肋板2圍成一個矩形的保溫空腔3,關鍵是:所述的兩個立面板I之間的兩個保溫空腔3通過連接板4連接,為了提高整個空氣砌塊的穩固性,所述的連接板4個數為兩個或多個,所述的殼體為一體式結構,兩端立面板I的非直接連接,使溫度和聲音的傳導變得更為延緩和困難,不利于冷熱和聲音的傳遞,有著良好的保溫和隔音效果。所述的肋板2與立面板I相連接的一端設有喇叭口形的加固角5,所述的連接板4與保溫空腔3的連接處設有喇叭口形的加固角5,加固角5的設置使肋板2與立面板I的連接處更加牢固,增加自身強度和抗沖擊性,延長使用壽命;所述的肋板2與相鄰肋板2之間相接處設有內倒角形的加固倒角6,加固倒角6的設置使肋板2與肋板2之間連接更為穩固。由于現有的立面板I兩端的凸形長槽、凹形長槽在使用時容易變形,生產工藝繁瑣,立面板I的兩端現設計為平板結構。所述的芯體包括矩形拼塊7、十字拼塊8和凸型搭塊9,所述的矩形拼塊7為兩個,十字拼塊8為一個,凸型搭塊9的個數比連接板4少一個,所述的十字拼塊8水平設置,兩個矩形拼塊7豎直設置并相對排開,所述十字拼塊8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別與兩個矩形拼塊7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凸型搭塊9固定在十字拼塊8的十字交叉位置的上端面,所述的矩形拼塊7、十字拼塊8和凸型搭塊9為一體式結構,殼體和芯體插接交錯配合,使用時將芯體插入殼體的空隙中即可。所述的芯體設置在殼體的下部,所述的矩形拼塊7的上半部與殼體的保溫空腔3下部插接配合,所述連接板4之間與凸型搭塊9插接配合,所述的兩個矩形拼塊7的下半部及十字拼塊8與下層相鄰兩個殼體間的上半部插接配合。該殼體為砌塊,芯體為保溫材料,用保溫砌塊皇砌的墻體,既可以強化整個墻體結構,又可以提高保溫性能。具體實施例2,作為具體實施例1中芯體與殼體相對位置的轉換,所述的芯體倒置并設置在殼體的上部,如圖4所示,所述的芯體倒置并設置在殼體的上方,所述的矩形拼塊7的上半部與殼體的保溫空腔3上部插接配合,所述連接板4之間與凸型搭塊9插接配合,所述的兩個矩形拼塊7的下半部及十字拼塊8與上層相鄰兩個殼體間的下半部插接配合。本技術在具體使用時:該保溫砌塊由殼體和芯體組成,殼體為混凝土殼體,殼體由水泥、石肩、輕集料、陶粒、石子和砂子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而成,芯體為保溫材料預制的芯體,芯體為聚苯塊、聚氨酯塊和發泡水泥塊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而成。使用時,殼體和芯體交錯排列,可以避免橫豎灰縫。施工時,首先將殼體依次緊密擺列鋪設成行;其次在殼體上方依次插接芯體,使矩形拼塊7的上半部和凸型搭塊9都插入殼體的孔隙中,十字拼塊8兩側的端部插接到立面板I與連接板4形成的凹槽中;再次在芯體與殼體之間灌入灰漿,這樣第一層即可砌筑粘結完畢,然后重復上述操作,并使當層的殼體與下層的殼體交錯設置,直至封頂,最后在殼體兩側立面涂抹水泥砂漿形成墻體內外兩側的水泥砂漿層。本結構中殼體增加了連接板的個數,使得殼體在施工和使用中結構更加牢固,避免殼體出現斷裂現象,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殼體的強度及抗沖擊性能,殼體芯體交錯連接形成保溫砌塊,建成的墻體沒有直通的橫豎灰縫,減少了因灰縫引起的冷橋熱橋;同時兩塊立面板的非直接連接,使溫度和聲音的傳導變得更為延緩和困難,有著良好的保溫和隔音效果;立面板兩端改為平面結構,避免了凹形長槽、凸形長槽使用時變形的問題,生產工藝更簡單。由殼體和芯體搭建成的保溫砌塊,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性能優良,整體強度更高,便于推廣使用。【主權項】1.一種保溫砌塊,包括殼體和芯體,所述的芯體填充在殼體內部,所述的殼體包括兩個平行的立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保溫砌塊,包括殼體和芯體,所述的芯體填充在殼體內部,所述的殼體包括兩個平行的立面板(1)和每個立面板(1)內側設置的三塊肋板(2),所述的立面板(1)與其內側的三塊肋板(2)圍成一個矩形的保溫空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立面板(1)之間的兩個保溫空腔(3)通過連接板(4)連接,所述的連接板(4)個數為兩個或多個,所述的殼體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芯體包括矩形拼塊(7)、十字拼塊(8)和凸型搭塊(9),所述的矩形拼塊(7)為兩個,十字拼塊(8)為一個,凸型搭塊(9)的個數比連接板(4)少一個,所述的十字拼塊(8)水平設置,兩個矩形拼塊(7)豎直設置并相對排開,所述十字拼塊(8)的左端部、右端部分別與兩個矩形拼塊(7)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凸型搭塊(9)固定在十字拼塊(8)的十字交叉位置的上端面,所述的矩形拼塊(7)、十字拼塊(8)和凸型搭塊(9)為一體式結構,殼體和芯體插接交錯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斌,
申請(專利權)人:劉斌,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