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包括相互獨立的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固定在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包括選擋電機,所述選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選擋蝸桿連接選擋蝸輪,所述選擋蝸輪通過選擋扇形齒輪連接選擋軸;其中所述換擋機構包括換擋電機,所述換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換擋蝸桿連接換擋蝸輪,所述換擋蝸輪通過換擋扇形齒輪連接換擋軸。采用這種方案不僅增加了控制精度,并且發生故障后維修方便,對故障帶來的生產作業延誤較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制造
,特別是指一種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汽車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交通和運輸工具。現有的汽車都設有變速箱,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AMT)。這種變速器是在傳統的手動齒輪式變速器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可以作為手動變速器(MT)或自動變速器(AT)使用,因此既具有液力自動變速器自動變速的優點,又保留了原手動變速器齒輪傳動的效率高、低成本的長處。現有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普遍是在普通手動變速箱的基礎上,通過改變機械變速器換擋操縱部分(對變速箱殼體、撥叉、換擋軸等進行優化設計),即在總體傳動結構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加裝TCU控制的自動操縱系統來實現換擋的自動化。這種結構需要在原有的機械式變速箱基礎上改造,增加改造成本。并且由于選換擋執行機構的故障率較高,變速箱出現故障維修不方便,并且維修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了一種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包括相互獨立的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固定在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包括選擋電機,所述選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選擋蝸桿連接選擋蝸輪,所述選擋蝸輪通過選擋扇形齒輪連接選擋軸;其中所述換擋機構包括換擋電機,所述換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換擋蝸桿連接換擋蝸輪,所述換擋蝸輪通過換擋扇形齒輪連接換擋軸。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其中,所述選擋蝸輪為盤狀,且所述選擋蝸輪的頂部設有外徑小于所述選擋蝸輪的選擋齒輪;所述選擋扇形齒輪設有扇形的邊沿,該邊沿設有與所述選擋齒輪嚙合的齒。其中,所述換擋蝸輪為盤狀,且所述換擋蝸輪的頂部設有外徑小于所述換擋蝸輪的換擋齒輪;所述換擋扇形齒輪設有扇形的邊沿,該邊沿設有與所述換擋齒輪嚙合的齒。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安裝在機械式變速箱殼體上,不需要改動變速箱殼體,降低了改造成本;并且選擋和換擋執行機構相互獨立,降低了選換擋執行機構的故障率,當AMT執行機構出現故障時,可以直接接通原執行機構,切換到手動模式。采用這種方案不僅增加了控制精度,并且發生故障后維修方便,對故障帶來的生產作業延誤較小。【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的主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的俯視圖。1、變速箱外殼;12、選擋軸;13、選擋扇形齒輪;14、選擋電機;15、選擋蝸桿;17、選擋蝸輪;22、換擋軸;23、換擋扇形齒輪;24、換擋電機;25、換擋蝸桿;27、換擋蝸輪。【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例進行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針對現有技術中機艙內空間不足導致布設用于檢測機艙蓋位置的位置傳感器困難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機艙蓋位置開關、機艙蓋緩沖塊總成。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的,包括相互獨立的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固定在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包括選擋電機14,所述選擋電機14的動力輸出軸通過選擋蝸桿15連接選擋蝸輪17,所述選擋蝸輪17通過選擋扇形齒輪13連接選擋軸12 ;其中所述換擋機構包括換擋電機24,所述換擋電機24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換擋蝸桿25連接換擋蝸輪27,所述換擋蝸輪27通過換擋扇形齒輪23連接換擋軸22。其中,如圖1、圖3所示的,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如圖2、圖4所示的,所述選擋蝸輪為盤狀,且所述選擋蝸輪的頂部設有外徑小于所述選擋蝸輪的選擋齒輪;所述選擋扇形齒輪設有扇形的邊沿,該邊沿設有與所述選擋齒輪嚙合的齒。所述換擋蝸輪為盤狀,且所述換擋蝸輪的頂部設有外徑小于所述換擋蝸輪的換擋齒輪;所述換擋扇形齒輪設有扇形的邊沿,該邊沿設有與所述換擋齒輪嚙合的齒。本專利技術改變了選換擋執行機構的安裝位置和選換擋的實現方式,整個選換擋執行機構通過支架與變速箱固定。當電控機械式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發生故障時,拆除機械變速箱上選換擋執行機構,同時加裝原車上的E型機構和軟軸,便可以實現車輛的正常運行。并且此種電控機械式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安裝位置靈活,對變速箱箱體改動較小,無變速箱售后服務問題,后期維修方便維修成本較低。本專利技術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選擋和換擋機構相互獨立,執行機構的工作分為選擋過程和換擋過程。其中選擋過程包括:選擋電機14帶動選擋蝸桿15轉動,經過選擋蝸桿15減速后,由選擋蝸輪17帶動選擋齒輪轉動,又通過選擋扇形齒輪13傳動,帶動選擋軸12進行選擋操作。其中換擋過程包括:換擋電機24帶動換擋蝸桿25轉動,經過換擋蝸桿25減速后,由換擋蝸輪27帶動換擋齒輪轉動,又通過換擋扇形齒輪23傳動,帶動換擋軸22進行換擋操作。上述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安裝在機械式變速箱殼體上,不需要改動變速箱殼體,降低了改造成本。并且選擋和換擋執行機構相互獨立,降低了選換擋執行機構的故障率,當AMT執行機構出現故障時,可以直接接通原執行機構,切換到手動模式。采用這種方案不僅增加了控制精度,并且發生故障后維修方便,對故障帶來的生產作業延誤較小。以上所述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獨立的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固定在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包括選擋電機,所述選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選擋蝸桿連接選擋蝸輪,所述選擋蝸輪通過選擋扇形齒輪連接選擋軸;其中所述換擋機構包括換擋電機,所述換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換擋蝸桿連接換擋蝸輪,所述換擋蝸輪通過換擋扇形齒輪連接換擋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車輛變速箱殼體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選擋蝸輪為盤狀,且所述選擋蝸輪的頂部設有外徑小于所述選擋蝸輪的選擋齒輪;所述選擋扇形齒輪設有扇形的邊沿,該邊沿設有與所述選擋齒輪嚙合的齒。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蝸輪為盤狀,且所述換擋蝸輪的頂部設有外徑小于所述換擋蝸輪的換擋齒輪;所述換擋扇形齒輪設有扇形的邊沿,該邊沿設有與所述換擋齒輪嚙合的齒。【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包括相互獨立的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固定在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包括選擋電機,所述選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選擋蝸桿連接選擋蝸輪,所述選擋蝸輪通過選擋扇形齒輪連接選擋軸;其中所述換擋機構包括換擋電機,所述換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換擋蝸桿連接換擋蝸輪,所述換擋蝸輪通過換擋扇形齒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選換擋執行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獨立的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和換擋機構分別固定在車輛變速箱殼體上;其中所述選擋機構包括選擋電機,所述選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選擋蝸桿連接選擋蝸輪,所述選擋蝸輪通過選擋扇形齒輪連接選擋軸;其中所述換擋機構包括換擋電機,所述換擋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換擋蝸桿連接換擋蝸輪,所述換擋蝸輪通過換擋扇形齒輪連接換擋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達鋒,任晉鋒,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紫荊清遠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