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包括固定架和框架,所述固定架具有固定部和鋪設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堤壩決口的一側,所述鋪設部與固定部鉸接后倒向堤壩決口的另一側,所述鋪設部的一側壁上設有導軌;所述框架的一側穿設在固定架的導軌內,且框架與導軌鉸接,所述框架上鋪設有安全網,所述安全網靠近固定架的固定部的一端固定有防水囊,所述防水囊呈螺旋式卷曲固定,且防水囊的最外側通過一卡接部向外引出,所述框架上遠離固定架的固定部的一端上設有與所述卡接部的大小和位置相配的卡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具有以下優點:即時:可以迅速組裝好;方便:整個裝置可拼接,占地小;有效:以水治水;安全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防洪截流
,特別涉及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堤壩決口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比如2014年6月16日,錢塘江支流決口,受災人口有441.3萬人,倒塌房屋1.2萬間,因災死亡3人,而洪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就有108億元。未來氣候環境越來越極端化,惡劣化,而且難以預測,災難性洪水也將經常發生。為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財產,各種的應急裝置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能設計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能夠為防洪救災爭取大量寶貴的時間,那么,將減少大量的損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減少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本技術提供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當堤壩決口時可以用來緊急截流,為防洪救災爭取時間。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包括固定架和框架,所述固定架具有固定部和鋪設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堤壩決口的一側,所述鋪設部與固定部鉸接后倒向堤壩決口的另一側,所述鋪設部的一側壁上設有導軌;所述框架的一側穿設在固定架的導軌內,且框架與導軌鉸接,所述框架上鋪設有安全網,所述安全網靠近固定架的固定部的一端固定有防水囊,所述防水囊呈螺旋式卷曲固定,且防水囊的最外側通過一卡接部向外引出,所述框架上遠離固定架的固定部的一端上設有與所述卡接部的大小和位置相配的卡槽。所述防水囊由彈性塑膠制成。當水對大壩沖擊時,囊內的水會被排出,以減小水的沖擊力,而對大壩造成的更大危害。當水流將要穩定時,囊就會以水的壓力和自己的擴張力吸水,則會加強對該裝置的穩定性。正如太極中的以柔克剛,本技術以水治水,不僅環保,簡單,而且有效。而上述所說的囊,就是我們創造的獨特之處,是以柔克剛的最柔之處,也是本技術的重點之處,它對整個裝置起確定性作用。所述框架的大小略大于堤壩決口的截面。所述防水囊通過一旋轉裝置驅動,所述防水囊的最外側通過拉繩與旋轉裝置連接。所述導軌靠近固定部的一側設有沿導軌長度方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框架上有孔,所述安全網通過繩索穿入孔中連接成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具有以下優點:1、即時:可以迅速組裝好;2、方便:整個裝置可拼接,占地小;3、有效:以水治水;4、安全可A+-.與巨O【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中防水囊卷曲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中卡接部與卡槽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中導軌的截面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中另一種導軌的截面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中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0、堤壩,200、堤壩決口,1、固定架,11、固定部,12、鋪設部,13、導軌,131、凸起部,2、框架,21、安全網,22、防水囊,221、最外側,23、卡接部,24、卡槽,25、拉繩。【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5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包括固定架I和框架2,所述固定架I具有固定部11和鋪設部12,所述固定部11固定在堤壩決口 200的一側,所述鋪設部12與固定部11鉸接后倒向堤壩決口 200的另一側,所述鋪設部12的一側壁上設有導軌13,鋪設部12倒向堤壩決口 200的另一側后,鋪設部12上的導軌13也從堤壩決口200的一側延伸到另一側。固定架I主要讓框架2在水的沖擊作用下不會產生移動。所述框架2的一側穿設在固定架I的導軌13內,框架2與導軌13鉸接,所述框架2的大小略大于堤壩決口 200的截面。固定架I的導軌13上可將框架2固定,并插入,推向堤壩決口 200的對面。如圖8、圖9所示,所述導軌13靠近固定部11的一側設有沿導軌13長度方向延伸的凸起部131,防止框架2向后倒,使框架2穩定地移向對岸。如圖10所示,所述框架2上鋪設有安全網21,所述框架2上有孔,所述安全網21通過繩索穿入孔中連接成網,網口大小適宜,圖10中防水囊未畫出。所述安全網21靠近固定架I的固定部11的一端固定有防水囊22,如圖6所示,所述防水囊22呈螺旋式卷曲固定,且防水囊22的最外側221通過一卡接部23向外引出,所述框架2上遠離固定架I的固定部11的一端上設有與所述卡接部23的大小和位置相配的卡槽24,卡槽24的結構如圖7所示。所述防水囊22由彈性塑膠制成,例如橡膠,在水中會由水的壓力和自身彈力導致進水。所述防水囊22通過一旋轉裝置驅動,所述防水囊22的最外側221通過拉繩25與旋轉裝置連接。防水囊22開始是卷好的,通過旋轉裝置用拉繩25向右側拉展。當到達框架2右端,卡接部23會卡入卡槽24,由此固定防水囊22。用固定架I可將帶有安全網21的框架2輸送到堤壩決口 200上,由于又將防水囊22插入并固定在框架2左端,再在牽引繩的作用下,防水囊22在框架2上鋪展,并固定在右端。在防水囊22橡膠的自身彈力和水的壓力下吸水,起擋水作用。本技術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的使用步驟:第一步:堤壩決口,迅速將裝置向堤壩100運輸,在堤壩100上拼好;第二步:如圖1所示,將固定架I倒向堤壩決口 200對面并固定好;第三步:如圖2所示,將固定好的框架2通過導軌13推到合適的位置;第四步:如圖3、圖4所示,將框架2倒入,緊貼壩體;第五步:啟動旋轉裝置,拉繩25拉動防水囊22到右端卡入卡槽24,最終效果如圖5所示。以上述依據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主權項】1.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I)和框架(2),所述固定架(I)具有固定部(11)和鋪設部(12),所述固定部(11)固定在堤壩決口的一側,所述鋪設部(12)與固定部(11)鉸接后倒向堤壩決口的另一側,所述鋪設部(12)的一側壁上設有導軌(13); 所述框架⑵的一側穿設在固定架⑴的導軌(13)內,且框架(2)與導軌(13)鉸接,所述框架(2)上鋪設有安全網(21),所述安全網(21)靠近固定架(I)的固定部(11)的一端固定有防水囊(22),所述防水囊(22)呈螺旋式卷曲固定,且防水囊(22)的最外側通過一卡接部(23)向外引出,所述框架(2)上遠離固定架⑴的固定部(11)的一端上設有與所述卡接部(23)的大小和位置相配的卡槽(24); 所述防水囊(22)由彈性塑膠制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的大小略大于堤壩決口的截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堤壩決口應急處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堤壩決口應急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和框架(2),所述固定架(1)具有固定部(11)和鋪設部(12),所述固定部(11)固定在堤壩決口的一側,所述鋪設部(12)與固定部(11)鉸接后倒向堤壩決口的另一側,所述鋪設部(12)的一側壁上設有導軌(13);所述框架(2)的一側穿設在固定架(1)的導軌(13)內,且框架(2)與導軌(13)鉸接,所述框架(2)上鋪設有安全網(21),所述安全網(21)靠近固定架(1)的固定部(11)的一端固定有防水囊(22),所述防水囊(22)呈螺旋式卷曲固定,且防水囊(22)的最外側通過一卡接部(23)向外引出,所述框架(2)上遠離固定架(1)的固定部(11)的一端上設有與所述卡接部(23)的大小和位置相配的卡槽(24);所述防水囊(22)由彈性塑膠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詩淵,熊磊,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交通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