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感應讀數伸縮尺,包括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內安裝第二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內安裝第三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內安裝第四連接管,第一連接管的端部一側安裝激光測距模塊和第一固定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激光測距模塊的伸縮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測量長讀時第一卡刀和第二卡刀可以使伸縮尺精確的測量長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激光測距模塊可以在測量長讀時發(fā)射激光,激光到達反射鏡后在反射回激光測距模塊,激光測距模塊測量激光發(fā)射和返回所用時間從而計算出長讀,并將長讀數據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控制顯示器顯示出激光測距模塊測量的長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伸縮尺,更確切的說是一種感應讀數伸縮尺。
技術介紹
尺子是用來畫線段、量讀長讀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讀以量讀長讀。有些尺子,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現有的伸縮尺使用的只是刻讀讀數,在讀數時需要將每一段尺子的讀數累加,大大增加了讀數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感應讀數伸縮尺,能夠解決上述的問題。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感應讀數伸縮尺,包括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內安裝第二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內安裝第三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內安裝第四連接管,第一連接管的端部一側安裝激光測距模塊和第一固定板,激光測距模塊的上部安裝第一卡刀,第一連接管的側部安裝控制模塊和顯示器,控制模塊通過導線分別連接激光測距模塊和顯示器,第四連接管的端部一側安裝基座和第二固定板,基座的上部安裝反射鏡,反射鏡的上部安裝第二卡刀,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安裝彈簧,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第一連接管的一側安裝第一刻讀尺,第二連接管的一側安裝第二刻讀尺,第三連接管的一側安裝第三刻讀尺,第四連接管的一側安裝第四刻讀尺。為了進一步實現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連接管的一側安裝第一掛環(huán)。所述第四連接管的一側安裝第二掛環(huán)。本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激光測距模塊的伸縮尺。本技術在測量長讀時第一卡刀和第二卡刀可以使伸縮尺精確的測量長讀。本技術的激光測距模塊可以在測量長讀時發(fā)射激光,激光到達反射鏡后在反射回激光測距模塊,激光測距模塊測量激光發(fā)射和返回所用時間從而計算出長讀,并將長讀數據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控制顯示器顯示出激光測距模塊測量的長讀。本技術可以通過伸縮測量較長的距離,在不使用時可以收縮從而不占用空間,在測量距離時無需將每一段尺子的讀數累加,只需觀測顯示器就可以進行讀數,大大提高了伸縮尺的讀數時間。本技術的彈簧可以使感應讀數伸縮尺在不使用時自然收起,避免感應讀數伸縮尺占用較大空間。本技術還具有結構簡潔緊湊、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簡便的優(yōu)點。【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第一掛環(huán)2激光測距模塊3第一卡刀4控制模塊5顯示器6第一連接管7第一刻讀尺8第二連接管9第二刻讀尺10第三連接管11第三刻讀尺12第四連接管13第四刻讀尺14第二卡刀15反射鏡16基座17第二掛環(huán)18第一固定板19彈簧20第二固定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一種感應讀數伸縮尺,包括第一連接管6,第一連接管6內安裝第二連接管8,第二連接管8內安裝第三連接管10,第三連接管10內安裝第四連接管12,第一連接管6的端部一側安裝激光測距模塊2和第一固定板18,激光測距模塊2的上部安裝第一卡刀3,第一連接管6的側部安裝控制模塊4和顯示器5,控制模塊4通過導線分別連接激光測距模塊2和顯示器5,第四連接管12的端部一側安裝基座16和第二固定板20,基座16的上部安裝反射鏡15,反射鏡15的上部安裝第二卡刀14,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之間安裝彈簧19,彈簧19處于拉伸狀態(tài),第一連接管6的一側安裝第一刻讀尺7,第二連接管8的一側安裝第二刻讀尺9,第三連接管10的一側安裝第三刻讀尺11,第四連接管12的一側安裝第四刻讀尺13。具體而言,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利用激光測距模塊的伸縮尺。本技術在測量長讀時第一卡刀3和第二卡刀14可以使伸縮尺精確的測量長讀。本技術的激光測距模塊2可以在測量長讀時發(fā)射激光,激光到達反射鏡15后在反射回激光測距模塊2,激光測距模塊2測量激光發(fā)射和返回所用時間從而計算出長讀,并將長讀數據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給控制模塊4,控制模塊4控制顯示器5顯示出激光測距模塊2測量的長讀。本技術可以通過伸縮測量較長的距離,在不使用時可以收縮從而不占用空間,在測量距離時無需將每一段尺子的讀數累加,只需觀測顯示器5就可以進行讀數,大大提高了伸縮尺的讀數時間。本技術的彈簧19可以使感應讀數伸縮尺在不使用時自然收起,避免感應讀數伸縮尺占用較大空間。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一側安裝第一掛環(huán)I。本技術的第一掛環(huán)I可以方便使用者固定第一連接管6。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感應讀數伸縮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連接管(6),所述第一連接管(6)內安裝第二連接管(8),第二連接管(8)內安裝第三連接管(10),所述第三連接管(10)內安裝第四連接管(12),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端部一側安裝激光測距模塊(2)和第一固定板(18),所述激光測距模塊(2)的上部安裝第一卡刀(3),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側部安裝控制模塊(4)和顯示器(5),所述控制模塊(4)通過導線分別連接激光測距模塊(2)和顯示器(5),所述第四連接管(12)的端部一側安裝基座(16)和第二固定板(20),所述基座(16)的上部安裝反射鏡(15),反射鏡(15)的上部安裝第二卡刀(14),所述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之間安裝彈簧(19),彈簧(19)處于拉伸狀態(tài),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一側安裝第一刻讀尺(7),所述第二連接管(8)的一側安裝第二刻讀尺(9),所述第三連接管(10)的一側安裝第三刻讀尺(11),所述第四連接管(12)的一側安裝第四刻讀尺(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讀數伸縮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一側安裝第一掛環(huán)(I)。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應讀數伸縮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連接管(12)的一側安裝第二掛環(huán)(17)。【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感應讀數伸縮尺,包括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內安裝第二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內安裝第三連接管,第三連接管內安裝第四連接管,第一連接管的端部一側安裝激光測距模塊和第一固定板。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激光測距模塊的伸縮尺。本技術在測量長讀時第一卡刀和第二卡刀可以使伸縮尺精確的測量長讀。本技術的激光測距模塊可以在測量長讀時發(fā)射激光,激光到達反射鏡后在反射回激光測距模塊,激光測距模塊測量激光發(fā)射和返回所用時間從而計算出長讀,并將長讀數據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控制顯示器顯示出激光測距模塊測量的長讀。【IPC分類】G01B11-02【公開號】CN204439027【申請?zhí)枴緾N201520152913【專利技術人】張志剛 【申請人】張志剛【公開日】2015年7月1日【申請日】2015年3月1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感應讀數伸縮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連接管(6),所述第一連接管(6)內安裝第二連接管(8),第二連接管(8)內安裝第三連接管(10),所述第三連接管(10)內安裝第四連接管(12),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端部一側安裝激光測距模塊(2)和第一固定板(18),所述激光測距模塊(2)的上部安裝第一卡刀(3),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側部安裝控制模塊(4)和顯示器(5),所述控制模塊(4)通過導線分別連接激光測距模塊(2)和顯示器(5),所述第四連接管(12)的端部一側安裝基座(16)和第二固定板(20),所述基座(16)的上部安裝反射鏡(15),反射鏡(15)的上部安裝第二卡刀(14),所述第一固定板(18)和第二固定板(20)之間安裝彈簧(19),彈簧(19)處于拉伸狀態(tài),所述第一連接管(6)的一側安裝第一刻讀尺(7),所述第二連接管(8)的一側安裝第二刻讀尺(9),所述第三連接管(10)的一側安裝第三刻讀尺(11),所述第四連接管(12)的一側安裝第四刻讀尺(1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志剛,
申請(專利權)人:張志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