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通過設置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來配合驅動,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一齒輪,第一電機驅動第一齒輪轉動,帶動座椅平臺下方的弧形齒輪環,實現座椅平臺的轉動,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和第二齒輪以及轉盤,第二電機驅動第二齒輪轉動,帶動座椅進行轉動,實現座椅的豎直方向轉動,第二電機驅動轉盤進行轉動,實現座椅的水平方向的轉動,多種不同的轉動設置,豐富用戶的觀影。(*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游樂設施領域,尤其涉及多自由度軌道車。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游樂產業的發展,人們在不斷追求更加刺激和舒適的娛樂項目,在眾多娛樂項目的軌道車中,只是簡單的行走、搖擺、旋轉。現有軌道車技術中,觀眾不能體驗到乘坐多自由度小車上帶來的動感體驗。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旨在解決軌道車的運動過程過于單一的問題,并且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多自由度軌道車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設有座椅平臺,所述座椅平臺上設有若干座椅,所述座椅平臺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平臺轉動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座椅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轉動的第二驅動裝置。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用于驅動的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連接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連接一弧形齒輪環,所述弧形齒輪環與座椅平臺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機控制所述第一齒輪轉動,帶動所述弧形齒輪環轉動,進而帶動座椅平臺轉動。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座椅平臺下方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連接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座椅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機驅動第二齒輪轉動,帶動座椅轉動。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還包括設置座椅平臺上,座椅下的轉盤,所述第二電機可驅動轉盤轉動,帶動所述座椅在水平方向上轉動。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立柱上還設有一用于卡住所述弧形齒輪的擋塊。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擋塊為電磁鐵。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來配合驅動,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一齒輪,第一電機驅動第一齒輪轉動,帶動座椅平臺下方的弧形齒輪環,實現座椅平臺的轉動,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和第二齒輪以及轉盤,第二電機驅動第二齒輪轉動,帶動座椅進行轉動,實現座椅的豎直方向轉動,第二電機驅動轉盤進行轉動,實現座椅的水平方向的轉動,多種不同的轉動設置,豐富用戶的觀影,并且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多自由度軌道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多自由度軌道車的較佳實施例第二驅動裝置驅動座椅轉動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多自由度軌道車的較佳實施例座椅平臺轉動至擋板處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多自由度軌道車包括立柱101,所述立柱上方設有座椅平臺102,所述座椅平臺102上設有若干座椅103,所述座椅平臺102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平臺102轉動的第一驅動裝置104,所述座椅103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103轉動的第二驅動裝置105。本技術的多自由度軌道車,采用雙驅動,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座椅平臺轉動,第二驅動裝置驅動座椅進行轉動,實現多重轉動效果。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第一驅動裝置104包括用于驅動的第一電機106,所述第一電機106連接第一齒輪107,所述第一齒輪107連接一弧形齒輪環108,所述弧形齒輪環108與座椅平臺10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機106控制所述第一齒輪107轉動,帶動所述弧形齒輪環108轉動,進而帶動座椅平臺102轉動。本技術的多自由度軌道車,第一驅動裝置設置在座椅平臺下方,用于驅動座椅平臺轉動,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用于提供驅動力的第一電機,第一電機連接一第一齒輪,第一齒輪上方對應設有弧形齒輪環,第一電機驅動第一齒輪轉動,帶動弧形齒輪環轉動,所述弧形齒輪環與座椅平臺固定連接,弧形齒輪環轉動,帶動座椅平臺實現轉動,從而完成第一次觀影振動。進一步的,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第二驅動裝置105包括設置在座椅平臺102下方的第二電機109,所述第二電機109連接第二齒輪110,所述第二齒輪110與座椅10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機109驅動第二齒輪110轉動,帶動座椅103轉動。本技術較佳實施例,如圖2所示,要實現座椅在豎直平面上翻轉,第二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座椅平臺下方的第二電機,第二電機連接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座椅固定連接,由第一驅動裝置原理可知,第二電機帶動第二齒輪轉動時,帶動座椅進行轉動。進一步的,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第二驅動裝置105還包括設置座椅平臺102上,座椅103下的轉盤111,所述第二電機109可驅動轉盤111轉動,帶動所述座椅103在水平方向上轉動。本技術較佳實施例需要實現座椅在水平方向上轉動,第二驅動裝置還驅動座椅下放固定連接的轉盤,轉盤轉動,實現水平方向上的轉動。進一步的,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立柱上還設有一用于卡住所述弧形齒輪108的擋塊112。本技術的軌道車,較佳實施例如圖3所示,在座椅平臺轉動接近90度時,擋塊擋住弧形齒輪,避免繼續轉動,影響觀影效果。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中,所述擋塊112為電磁鐵,通電時,電磁鐵帶電,可以緊緊吸附平臺,加上平臺本身的重力,可以更好地保持座椅平臺的穩定性。綜上所述,本技術通過設置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來配合驅動,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和第一齒輪,第一電機驅動第一齒輪轉動,帶動座椅平臺下方的弧形齒輪環,實現座椅平臺的轉動,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和第二齒輪以及轉盤,第二電機驅動第二齒輪轉動,帶動座椅進行轉動,實現座椅的豎直方向轉動,第二電機驅動轉盤進行轉動,實現座椅的水平方向的轉動,多種不同的轉動設置,豐富用戶的觀影。應當理解的是,本技術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自由度軌道車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設有座椅平臺,所述座椅平臺上設有若干座椅,所述座椅平臺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平臺轉動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座椅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轉動的第二驅動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用于驅動的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連接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連接一弧形齒輪環,所述弧形齒輪環與座椅平臺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電機控制所述第一齒輪轉動,帶動所述弧形齒輪環轉動,進而帶動座椅平臺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座椅平臺下方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連接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座椅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電機驅動第二齒輪轉動,帶動座椅轉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裝置還包括設置座椅平臺上,座椅下的轉盤,所述第二電機可驅動轉盤轉動,帶動所述座椅在水平方向上轉動。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還設有一用于卡住所述弧形齒輪的擋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自由度軌道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為電磁鐵。【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通過設置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自由度軌道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自由度軌道車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方設有座椅平臺,所述座椅平臺上設有若干座椅,所述座椅平臺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平臺轉動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座椅下方設有用于帶動座椅轉動的第二驅動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堅,文紅光,賈寶羅,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