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包括筒體,筒體的物向一端設有鏡片,筒體內設有能向鏡片方向移動的對焦鏡架,對焦鏡架內設有對焦鏡片,其技術要點為,筒體上設有驅動電機,對焦鏡架上設有由驅動電機驅動而帶動對焦鏡架靠近或遠離鏡片的傳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通過電機驅動對焦,控制精準,鏡頭加工方便。(*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技術涉及一種鏡頭,特別涉及能自動對焦的鏡頭。【
技術介紹
】現有的鏡頭都是通過帶有CAM糟的對角筒實現自動對焦的效果。成形CAM糟的工藝困難,成本大,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通過電機驅動對焦的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包括筒體,所述的筒體的物向一端設有鏡片,所述的筒體內設有能向所述的鏡片方向移動的對焦鏡架,所述的對焦鏡架內設有對焦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上設有驅動電機,所述的對焦鏡架上設有由所述的驅動電機驅動而帶動所述的對焦鏡架靠近或遠離所述的鏡片的傳動機構。如上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設在所述的對焦鏡架上的螺母,所述的驅動電機的電機軸上設有與所述的螺母螺紋配合的傳動螺桿。如上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上設有將其分成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的U形開口槽,所述的第一壁在內的一側面上設有與所述的傳動螺桿相配的固定螺牙,所述的第二壁上設有與U形開口槽相通的通槽,所述的通槽內設有能向第一壁一側彈壓的彈性壁,所述的彈性壁的內側面上設有與所述的傳動螺桿相配的壓緊螺牙,所述的對焦鏡架與所述的螺母之間設有能將所述的彈性壁向第一壁一側彈壓的扭簧。如上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焦鏡架上設有多條平行的對焦倒滑柱,所述的筒體上設有多個供所述的對焦導滑柱一一插入的導滑孔。如上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多條變焦導槽,所述的筒體內設有能沿所述的變焦導槽滑動的變焦筒,所述的變焦筒內設有變焦透鏡,所述的筒體外可轉動地套設有動力筒,所述的動力筒的內壁設有多條螺旋導槽,所述的變焦筒上設有一端穿出所述的變焦導槽并伸入到所述的螺旋導槽內的變焦導滑柱。如上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外壁設有周向延伸的弧形槽,所述的動力筒上設有與所述的弧形槽相通的撥動柱孔,所述的動力筒上設有從所述的撥動柱孔內插入到弧形槽內并能撥動所述的動力筒沿弧形槽轉動的撥動柱。如上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變焦導槽和螺旋導槽分別設有三條,所述的變焦導滑柱與所述的變焦導槽一一對應地設有三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有:通過電機驅動對焦鏡架向鏡片方向移動,從而完成對焦,對焦控制精準,結構簡單;螺母為U形結構,傳動螺桿可以直接從U形開口裝入,安裝方便快速,通過彈性壁彈性壓緊傳動螺桿,有效防止螺紋傳動實效,確保傳動精準;通過撥動柱撥動動力筒轉動,使變焦筒移動,改變焦距,結構簡單,調節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爆炸圖;圖3為本技術的部件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螺母的立體圖;圖5為本技術的筒體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和5所示,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包括筒體1,筒體I的物向一端設有鏡片2,筒體I內設有能向鏡片2方向移動的對焦鏡架3,對焦鏡架3上設有多條平行的對焦導滑柱31,筒體I上設有多個供對焦倒滑柱31 —一插入的導滑孔13,焦導滑柱31在導滑孔13內豎向滑動,使對焦鏡架3平穩滑動。對焦鏡架3內設有對焦鏡片4,筒體I上設有驅動電機5。對焦鏡架3上設有由驅動電機5驅動而帶動對焦鏡架3靠近或遠離鏡片2的傳動機構6。在對焦時通過檢測電路發送信號,控制驅動電機5啟動,驅動電機5驅動帶動對焦鏡片4移動,能夠精準控制對焦,結構簡單,控制方便。傳動機構6包括設在對焦鏡架3上的螺母61,所述的驅動電機5的電機軸上設有與螺母61螺紋配合的傳動螺桿62。螺母61上設有將其分成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壁63和第二壁64的U形開口槽65,第一壁63在內的一側面上設有與傳動螺桿62相配的固定螺牙66,第二壁64上設有與U形開口槽65相通的通槽67,通槽67內設有能向第一壁63—側彈壓的彈性壁68,彈性壁68的內側面上設有與傳動螺桿62相配的壓緊螺牙69,對焦鏡架3與螺母61之間設有能將彈性壁68向第一壁63 —側彈壓的扭簧60。扭簧60將彈性壁68壓向螺母61上,使壓緊螺牙69與螺母61緊緊配合,保證了傳動的平穩性。筒體I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多條變焦導槽11,筒體I內設有能沿變焦導槽11滑動的變焦筒7,變焦導槽11設有三條,變焦筒7內設有變焦透鏡71,筒體I外可轉動地套設有動力筒8,動力筒8的內壁設有多條螺旋導槽81,螺旋導槽81設有三條,變焦筒7上設有一端穿出變焦導槽11并伸入到螺旋導槽81內的變焦導滑柱72,變焦導滑柱72設有三個,每個變焦導滑柱72插入到一條變焦導槽11和螺旋導槽81內。筒體I外壁設有周向延伸的弧形槽12,動力筒8上設有與弧形槽12相通的撥動柱孔82,動力筒8上設有從撥動柱孔82內插入到弧形槽12內并能撥動動力筒8沿弧形槽12轉動的撥動柱83。撥動柱83伸入到弧形槽12內,使動力筒8不能軸向移動,僅能轉動,撥動柱83在弧形槽12能夠平穩滑動。【主權項】1.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包括筒體(I),所述的筒體(I)的物向一端設有鏡片(2),所述的筒體(I)內設有能向所述的鏡片(2)方向移動的對焦鏡架(3),所述的對焦鏡架(3)內設有對焦鏡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上設有驅動電機(5),所述的對焦鏡架(3)上設有由所述的驅動電機(5)驅動而帶動所述的對焦鏡架(3)靠近或遠離所述的鏡片⑵的傳動機構(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6)包括設在所述的對焦鏡架(3)上的螺母(61),所述的驅動電機(5)的電機軸上設有與所述的螺母¢1)螺紋配合的傳動螺桿(6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61)上設有將其分成兩相對設置的第一壁(63)和第二壁(64)的U形開口槽(65),所述的第一壁(63)在內的一側面上設有與所述的傳動螺桿¢2)相配的固定螺牙(66),所述的第二壁(64)上設有與U形開口槽(65)相通的通槽(67),所述的通槽(67)內設有能向第一壁(63)一側彈壓的彈性壁(68),所述的彈性壁¢8)的內側面上設有與所述的傳動螺桿¢2)相配的壓緊螺牙(69),所述的對焦鏡架(3)與所述的螺母¢1)之間設有能將所述的彈性壁(68)向第一壁(63) 一側彈壓的扭簧(60) ο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焦鏡架(3)上設有多條平行的對焦倒滑柱(31),所述的筒體(I)上設有多個供所述的對焦導滑柱(31) 插入的導滑孔(13)。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I)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多條變焦導槽(11),所述的筒體(I)內設有能沿所述的變焦導槽(11)滑動的變焦筒(7),所述的變焦筒(7)內設有變焦透鏡(71),所述的筒體(I)外可轉動地套設有動力筒(8),所述的動力筒(8)的內壁設有多條螺旋導槽(81),所述的變焦筒(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能自動對焦的新型鏡頭,包括筒體(1),所述的筒體(1)的物向一端設有鏡片(2),所述的筒體(1)內設有能向所述的鏡片(2)方向移動的對焦鏡架(3),所述的對焦鏡架(3)內設有對焦鏡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1)上設有驅動電機(5),所述的對焦鏡架(3)上設有由所述的驅動電機(5)驅動而帶動所述的對焦鏡架(3)靠近或遠離所述的鏡片(2)的傳動機構(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均順,李中杰,潘華,邱盛平,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聯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