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受馬達驅動而轉動的軸形轉動部件,所述軸形轉動部件上設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側螺旋槽和右側螺旋槽,所述傳動裝置還包括有在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轉動時受所述左側螺旋槽帶動而運動的左從動部件和受所述右側螺旋槽帶動而運動的右從動部件、以及用于在右側螺旋槽帶動所述右從動部件運動時使所述右從動部件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軸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一導向機構。本案結構簡單易實現,馬達能通過軸形轉動部件驅動兩個從動部件做不同運動,其實用性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
本技術涉及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馬達傳動裝置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傳統的馬達傳動裝置一般都是單向傳動的,也就是說一個馬達通過一個馬達傳動裝置只能驅動一個從動部件前進或后退的單向運動只能,若要驅動兩個從動部件做不同運動,如驅動兩個物體做相向或相背方向的運動,則需要兩個馬達和兩個馬達傳動裝置,如此,其實施結構復雜,零部件多,成本增加,而且兩套裝置之間不好緊密配合。因此,有必要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其結構簡單易實現,馬達能通過軸形轉動部件驅動兩個從動部件做不同運動,其實用性好。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包括有支架1,所述支架I上設有受馬達驅動而轉動的軸形轉動部件2,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上設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側螺旋槽21和右側螺旋槽22,所述傳動裝置還包括有在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時受所述左側螺旋槽21帶動而運動的左從動部件3和受所述右側螺旋槽22帶動而運動的右從動部件4、以及用于在右側螺旋槽22帶動所述右從動部件4運動時使所述右從動部件4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一導向機構5。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右側螺旋槽22的螺距均勻,所述右從動部件4上設有與所述右側螺旋槽22配合的內螺紋孔41。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第一導向機構5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架I上與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平行的導向柱51和設置在所述右從動部件4上用于與所述導向柱51配合的卡口 52。作為優化實施方式,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左側螺旋槽21的螺距其延向所述右側螺旋槽22方向逐漸減小。作為優化實施方式,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包括螺桿筒23和螺桿24,所述螺桿24 —端插接固定在所述螺桿筒23中,所述左側螺旋槽21設置在所述螺桿筒23上,所述右側螺旋槽22設置在所述螺桿24另一端上。作為優化實施方式,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左從動部件3上設有在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時使所述左從動部件3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向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二導向機構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如下優點:1、通過在軸形轉動部件兩側設置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槽,實現驅動左、右從動部件做不同運動,并且傳動裝置上還設有用于在右側螺旋槽帶動所述右從動部件運動時使所述右從動部件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軸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一導向機構第一導向機構,如此,當馬達驅動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轉動時,右從動部件能夠相對軸形轉動部件軸方向前后平移,其實用性好。2、所述右側螺旋槽的螺距均勻,所述右從動部件上設有與所述右側螺旋槽配合的內螺紋孔,如此,馬達傳動裝置工作時,軸形轉動部件能夠相對右從動部件轉動,右從動部件在右側螺旋槽和第一導向機構的作用下,能夠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軸方向前后平移,其實現簡單容易。3、所述第一導向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架上與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軸方向平行的導向柱和設置在所述右從動部件上用于與所述導向柱配合的卡口,如此,軸形轉動部件轉動時,右從動部件能夠沿導向柱方向相對軸形轉動部件軸方向前后平移,其實現簡單容易。4、所述左側螺旋槽的螺距其延向所述右側螺旋槽方向逐漸減小,如此,便于速度控制和防止左從動部件與右從動部件激烈碰撞。5、所述軸形轉動部件包括螺桿筒和螺桿,所述螺桿一端插接固定在所述螺桿筒中,所述左側螺旋槽設置在所述螺桿筒上,所述右側螺旋槽設置在所述螺桿另一端上,如此,長期使用后,可單獨更換磨損的螺桿筒或螺桿,以節約成本,并且,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組合的螺桿筒和螺桿,以滿足不同螺距的配合需要。6、所述左從動部件上設有在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轉動時使所述左從動部件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軸向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二導向機構,如此,在兩個導向機構的導向下,軸形轉動部件轉動時,受帶動的兩個從動部件能夠相向或相背離運動,其實用性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立體圖之一。圖2是本技術分解圖。圖3是本技術立體圖之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如圖1-3所示,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包括有支架I,所述支架I上設有受馬達驅動而轉動的軸形轉動部件2,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上設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側螺旋槽21和右側螺旋槽22,所述傳動裝置還包括有在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時受所述左側螺旋槽21帶動而運動的左從動部件3和受所述右側螺旋槽22帶動而運動的右從動部件4、以及用于在右側螺旋槽22帶動所述右從動部件4運動時使所述右從動部件4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一導向機構5。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右側螺旋槽22的螺距均勻,所述右從動部件4上設有與所述右側螺旋槽22配合的內螺紋孔41,如此,馬達傳動裝置工作時,軸形轉動部件2能夠相對右從動部件4轉動,右從動部件4在右側螺旋槽22和第一導向機構5的作用下,能夠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前后平移,其實現簡單容易。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第一導向機構5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架I上與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平行的導向柱51和設置在所述右從動部件4上用于與所述導向柱51配合的卡口 52,如此,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時,右從動部件4能夠沿導向柱51方向相對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前后平移,其實現簡單容易。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左側螺旋槽21的螺距其延向所述右側螺旋槽22方向逐漸減小,如此,便于速度控制和防止左從動部件3與右從動部件4激烈碰撞。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包括螺桿筒23和螺桿24,所述螺桿24 —端插接固定在所述螺桿筒23中,所述左側螺旋槽21設置在所述螺桿筒23上,所述右側螺旋槽22設置在所述螺桿24另一端上,如此,長期使用后,可單獨更換磨損的螺桿筒23或螺桿24,以節約成本,并且,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組合的螺桿筒23和螺桿24,以滿足不同螺距的配合需要。如上所述的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所述左從動部件3上設有在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時使所述左從動部件3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向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二導向機構6,如此,在兩個導向機構的導向下,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時,受帶動的兩個從動部件能夠相向或相背離運動,其實用性好。如上所述,工作時,馬達驅動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由于軸形轉動部件2上設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側螺旋槽21和右側螺旋槽22,如此,所述右從動部件4在所述右側螺旋槽22帶動下和所述第一導向機構5的導向下相對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向前或向后平移,相對的,所述左從動部件3在所述左側螺旋槽21帶動下和所述第二導向機構6的導向下相對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向后或向前平移。如上所述,本案保護的是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一切與本案結構相同的技術方案都應示為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內。【主權項】1.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I),所述支架(I)上設有受馬達驅動而轉動的軸形轉動部件(2),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上設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側螺旋槽(21)和右側螺旋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式的馬達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1),所述支架(1)上設有受馬達驅動而轉動的軸形轉動部件(2),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上設有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側螺旋槽(21)和右側螺旋槽(22),所述傳動裝置還包括有在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轉動時受所述左側螺旋槽(21)帶動而運動的左從動部件(3)和受所述右側螺旋槽(22)帶動而運動的右從動部件(4)、以及用于在右側螺旋槽(22)帶動所述右從動部件(4)運動時使所述右從動部件(4)沿所述軸形轉動部件(2)軸方向前后平移的第一導向機構(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均樂,李中杰,潘華,邱盛平,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聯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