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承載雙面自潤滑復合墊片
[0001 ]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潤滑產品,具體提供一種高承載雙面自潤滑復合墊片。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自潤滑產品承載能力較低,一般為20_50MPa,且為單一結構或單面自潤滑結構,不能滿足特定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承載雙面自潤滑復合墊片,可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 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承載雙面自潤滑復合墊片,其中部設有通孔結構,所述墊片包括:上下兩個潤滑層和設于兩個潤滑層之間的金屬基體I。 優選的,所述潤滑層為聚四氟乙烯纖維織物2。 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技術為可替換件,結構簡單,可以實現雙面潤滑,能夠解決轉動結構在高載(202MPa)下的滑動磨損問題,而且在壽命周期內可以保證周邊結構的使用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高承載雙面自潤滑復合墊片,其中部設有通孔結構,所述墊片包括:上下兩個潤滑層和設于兩個潤滑層之間的金屬基體1,潤滑層為聚四氟乙烯纖維織物2。聚四氟乙烯纖維織物2通過粘結方式附著在金屬基體I表面,以達到中間承受高載荷,表面實現自潤滑的效果。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承載雙面自潤滑復合墊片,其特征在于,其中部設有通孔結構,所述墊片包括:上下兩個潤滑層和設于兩個潤滑層之間的金屬基體(1),所述潤滑層為聚四氟乙烯纖維織物(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承載雙面自潤滑復合墊片,其特征在于,其中部設有通孔結構,所述墊片包括: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彥紅,薛俊川,畢金英,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