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壓模包括壓模上部與壓模下部,壓模上部的底部加工有壓模上部半圓,壓模上部半圓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上部沖刀,壓模下部的上部加工有壓模下部半圓,壓模下部半圓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下部沖刀,壓模下部的底面安裝有兩個結構相同的壓模滑塊,壓模下部的側面安裝有限位塊;采用沖壓機構通過斜鍥的力傳遞,使沖模的兩部分,即右側沖模往右沿著沖模滑塊運動,左側沖模往左沿著沖模滑塊運動,具有一次動作兩次沖壓的目的。采用沖刀從待加工管子的里面往外面運動的方式,達到沖壓的目的,同時不需要芯棒,在壓模上部沖刀及壓模下部沖刀的作用下,使管子的直徑不會發生變化,同時上部壓模與下部壓模分離簡單,下料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成型裝置,尤其是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在沖壓件的生產中,經常會遇到管子端面的加工,如沖槽,沖半圓等,特別是對于大直徑管子端面加工,以前采用沖頭從外往里沖,這樣就必須在管子的內部放一根芯棒,以防止管子的管壁在沖頭的沖力作用下發生變形,這樣就造成工序較復雜,同時芯棒的直徑如接近管子的內徑,管子的管壁在沖力作用下會對芯棒產生一個包覆力,使脫模困難,現在也有一種擺式沖法,沖刀在外力作用下左右各擺動一次對管子端面的半圓加工,必須沖壓二次。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包括: 裝置主體,所述裝置主體包括沖壓機構、沖模與壓模; 所述沖壓機構前端與所述沖模連接,所述壓模位于所述沖模前方; 所述壓模包括壓模上部與壓模下部,所述壓模上部的底部加工有壓模上部半圓,所述壓模上部半圓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上部沖刀,所述壓模下部的上部加工有壓模下部半圓,所述壓模下部半圓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下部沖刀,所述壓模下部的底面安裝有兩個結構相同的壓模滑塊,所述壓模下部的側面安裝有限位塊。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沖模包括左部沖模與右部沖模,所述左部沖模靠近所述壓膜的一面安裝有左側沖頭,所述右部沖模靠近所述壓膜的一面安裝有右側沖頭,所述沖模的下面安裝有兩個相同結構的沖模滑塊,所述沖模的后部安裝有斜鍥,所述斜鍥與所述沖壓機構連接,所述彈簧銷安裝在所述左側沖模及所述右側沖模的底面,所述沖模滑塊的外側安裝有彈簧,所述彈簧與所述彈簧銷連接。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模上部半圓與所述壓模下部半圓組成一個空心圓柱體,所述空心圓柱體的直徑與待加工管子的外徑一致。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模上部沖刀與所述壓模下部沖刀的直徑大于加工管子端面的半圓直徑。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側沖模與所述右側沖模的結構完全對稱,所述左側沖模與所述右側沖模結合面后部加工有斜面。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側沖模與所述右側沖模加工的斜面的角度與所述斜鍥斜面的角度一致。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彈簧的數量為兩根,所述彈簧為圓鉤環壓中心型圓柱螺旋拉伸彈簧。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壓模滑塊與所述沖模滑塊的結構均為燕尾槽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本專利技術采用沖壓機構通過斜鍥的力傳遞,使沖模的兩部分,即右側沖模往右沿著沖模滑塊運動,左側沖模往左沿著沖模滑塊運動,具有一次動作兩次沖壓的目的。 2、本專利技術采用沖刀從待加工管子的里面往外面運動的方式,達到沖壓的目的,同時不需要芯棒,在壓模上部沖刀及壓模下部沖刀的作用下,使管子的直徑不會發生變化,同時上部壓模與下部壓模分離簡單,下料方便。 3、本專利技術通過一次成型完成兩個沖壓過程,節約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俯視圖; 圖3為圖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的壓模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左視圖; 圖6為沖壓后管子的主視圖; 圖7為圖6的左視圖。 圖中:1、壓模上部;2、壓模下部;3、壓模滑塊;4沖頭;5、沖模;6、斜鍥;7、沖壓機構;8、沖模滑塊;9、彈簧;10、彈簧銷;11、右側沖模;12、左側沖模;13、右側沖頭;14、左側沖頭;15、壓模上部沖刀;16、壓模下部沖刀;17、壓模上部半圓;18、壓模下部半圓;19、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7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包括:裝置主體,所述裝置主體包括沖壓機構7、沖模5與壓模;所述沖壓機構7前端與所述沖模5連接,所述壓模位于所述沖模5前方;所述壓模包括壓模上部I與壓模下部2,所述壓模上部I的底部加工有壓模上部半圓17,所述壓模上部半圓17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上部沖刀15,所述壓模下部2的上部加工有壓模下部半圓18,所述壓模下部半圓18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下部沖刀16,所述壓模下部2的底面安裝有兩個結構相同的壓模滑塊3,所述壓模下部2的側面安裝有限位塊19 ;所述沖模5包括左部沖模12與右部沖模11,所述左部沖模12靠近所述壓膜的一面安裝有左側沖頭14,所述右部沖模11靠近所述壓膜的一面安裝有右側沖頭13,所述沖模5的下面安裝有兩個相同結構的沖模滑塊8,所述沖模5的后部安裝有斜鍥6,所述斜鍥6與所述沖壓機構7連接,所述彈簧銷10安裝在所述左側沖模12及所述右側沖模12的底面,所述沖模滑塊8的外側安裝有彈簧9,所述彈簧9與所述彈簧銷10連接。所述壓模上部半圓17與所述壓模下部半圓18組成一個空心圓柱體,所述空心圓柱體的直徑與待加工管子的外徑一致。所述壓模上部沖刀15與所述壓模下部沖刀16的直徑大于加工管子端面的半圓直徑。所述左側沖模12與所述右側沖模11的結構完全對稱,所述左側沖模12與所述右側沖模11結合面后部加工有斜面,所述左側沖模12與所述右側沖模11加工的斜面的角度與所述斜鍥6斜面的角度一致,所述彈簧9的數量為兩根,所述彈簧9為圓鉤環壓中心型圓柱螺旋拉伸彈簧,所述壓模滑塊3與所述沖模滑塊8的結構均為燕尾槽式。本專利技術采用沖壓機構通過斜鍥的力傳遞,使沖模的兩部分,即右側沖模往右沿著沖模滑塊運動,左側沖模往左沿著沖模滑塊運動,具有一次動作兩次沖壓的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沖刀從待加工管子的里面往外面運動的方式,達到沖壓的目的,同時不需要芯棒,在壓模上部沖刀及壓模下部沖刀的作用下,使管子的直徑不會發生變化,同時上部壓模與下部壓模分離簡單,下料方便。 具體使用時:將待加工的管子放置到壓模下部2的壓模下部半圓18上,限位塊19限制待加工管子的徑向位置,壓模上部I往下,通過壓模上部半圓17與待加工管子外壁的接觸,將待加工管子固定,壓模帶著待加工的管子沿著壓模滑塊向沖模5方向運動,到位后,沖壓機構7通過斜鍥6的力傳遞,使沖模的兩部分,即右側沖模11往右沿著沖模滑塊8運動,左側沖模12往左沿著沖模滑塊8運動,同時克服彈簧9的拉力。右側沖模11的前面固定安裝右側沖頭13,左側沖模12的前面固定安裝左側沖頭14,沖頭4運動到管子的管壁內側,直接切削管子,沖壓完成,沖壓機構回復,同時沖模在彈簧的作用下復位,等待下一次沖壓。壓模沿著壓模滑塊復位,等待下一次上料。 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裝置主體,所述裝置主體包括沖壓機構(7)、沖模(5)與壓模;所述沖壓機構7前端與所述沖模(5)連接,所述壓模位于所述沖模(5)前方;所述壓模包括壓模上部(1)與壓模下部(2),所述壓模上部(1)的底部加工有壓模上部半圓(17),所述壓模上部半圓(17)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上部沖刀(15),所述壓模下部(2)的上部加工有壓模下部半圓(18),所述壓模下部半圓(18)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下部沖刀(16),所述壓模下部(2)的底面安裝有兩個結構相同的壓模滑塊(3),所述壓模下部(2)的側面安裝有限位塊(19)。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裝置主體,所述裝置主體包括沖壓機構(7)、沖模(5)與壓模; 所述沖壓機構7前端與所述沖模(5)連接,所述壓模位于所述沖模(5)前方; 所述壓模包括壓模上部(I)與壓模下部(2),所述壓模上部(I)的底部加工有壓模上部半圓(17),所述壓模上部半圓(17)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上部沖刀(15),所述壓模下部(2)的上部加工有壓模下部半圓(18),所述壓模下部半圓(18)的前部安裝有壓模下部沖刀(16),所述壓模下部(2)的底面安裝有兩個結構相同的壓模滑塊(3),所述壓模下部(2)的側面安裝有限位塊(1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子端面半圓一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沖模(5)包括左部沖模(12)與右部沖模(11),所述左部沖模(12)靠近所述壓膜的一面安裝有左側沖頭(14),所述右部沖模(11)靠近所述壓膜的一面安裝有右側沖頭(13),所述沖模(5)的下面安裝有兩個相同結構的沖模滑塊(8),所述沖模(5)的后部安裝有斜鍥(6),所述斜鍥(6)與所述沖壓機構(7)連接,所述彈簧銷(10)安裝在所述左側沖模(12)及所述右側沖模(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偉國,何海波,姜承文,余志備,劉挺,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煒馳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