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包括設置有基座的閥體(1),所述的閥體(1)基座上集成設置有換擋電磁閥(3)、換向電磁閥(4)、變速閥(5)、開關閥(6)、蓄能閥(7)和應急控制裝置(8);所述變速閥(5)與換檔閥(3)通過油路連接;所述應急控制裝置(8)包含應急換向閥(9)、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閥體采用腔體式結構,產品體積小,各閥腔經過了周密的集成化設計,結構設計合理,油路結構簡單明晰,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加工工藝簡單,能夠廣泛應用于大批量生產。(*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包括設置有基座的閥體(1),所述的閥體(1)基座上集成設置有換擋電磁閥(3)、換向電磁閥(4)、變速閥(5)、開關閥(6)、蓄能閥(7)和應急控制裝置(8);所述變速閥(5)與換檔閥(3)通過油路連接;所述應急控制裝置(8)包含應急換向閥(9)、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本技術閥體采用腔體式結構,產品體積小,各閥腔經過了周密的集成化設計,結構設計合理,油路結構簡單明晰,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加工工藝簡單,能夠廣泛應用于大批量生產。【專利說明】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
本技術涉及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2-2.5噸牽引車用自動變速箱電液控制閥。
技術介紹
傳統的2-2.5噸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有4個檔位,即前進一檔(Fl)、前進二檔(F2)、后退檔(R)和空檔(N)。 目前國內牽引車行業生產的2-2.5噸牽引車大都采用液壓機械進行手動操縱換檔,操縱頻繁,勞動強度大,安全性能差,應急機能缺失,已不適合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本項目提供一種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可大大提升駕駛安全性,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操縱簡單,增加駕駛員工作的舒適感。具體表現在:將機械操縱桿改為由換向電磁閥、換檔電磁閥控制牽引車的前進一檔、前進二檔、后退檔和空檔的切換,為牽引車的自動變速提供不可或缺的執行元件,這對于換擋頻繁、工作環境惡劣的牽引車輛來說,傳動系統換擋品質的改善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本項目增加了主油路開啟、切斷的控制功能和應急控制功能,安全性能大大提聞。 2-2.5噸牽引車采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作為一種趨勢正在被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所應用,但是由于變速箱本身結構上的不同、安裝尺寸不同、國外的同類產品不能夠在國產牽引車上配套使用。因此,自主研發2-2.5噸牽引車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是迫切需要的,有其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包括設置有基座的閥體(I),所述的閥體(I)基座上集成設置有換擋電磁閥(3)、換向電磁閥(4)、變速閥(5)、開關閥(6)、蓄能閥(7)和應急控制裝置(8);所述變速閥(5)與換檔閥(3)通過油路連接;所述應急控制裝置(8)包含應急換向閥(9)、前進應急切換閥 (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所述各閥體通過主油路、工作油路連通;所述電液控制閥的工作油路以并聯的形式接入換檔電磁閥(3)的油路輸入端口(P3)、換向電磁閥(4)的油路輸入端口(P4)和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9)的油路輸入端口(P9),換擋電磁閥(3)工作油路出口(A3)與變速閥(5)先導油路入口(L5)相連通,換向電磁閥(4)的前進檔出油口(A4)通過變速閥(5)分別接入前進一檔液壓離合器(Fl)和前進二檔液壓離合器(F2),并同時與開關閥(6)的前進檔相連通,換向電磁閥(4)后退檔出油口并聯開關閥(6)的后退檔接入后退檔液壓離合器(R),所述開關閥(6)的出油口與蓄能閥(7)相連通,所述應急換向閥 (9)的前進應急出油口(A9)和后退應急出油口(B9)分別與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的出油口分別與前進一檔液壓離合器(Fl)和后退檔液壓離合器(R)相連通。 所述的應急換向閥為手動閥。 所述的應急換向閥為三位四通。 所述的閥體⑴采用活塞式腔體結構。 所述變速閥(5)的控制腔為活塞式腔體,對應于換檔電磁閥的不同開關狀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閥體采用腔體式結構,產品體積小,各閥腔經過了周密的集成化設計,結構設計合理,油路結構簡單明晰,可靠性高,適用范圍廣,加工工藝簡單,能夠廣泛應用于大批量生產。 2.本技術可以對國產牽弓丨車的變速箱不作任何改動的情況下直接進行使用,配套性能好,極大地降低了主機廠的生產成本和技術改造成本。 3.本技術采用二位三通換擋閥,減少內泄,提升牽弓I車爬坡性能。 4.本技術使2-2.5噸牽引車實現了自動變速電液控制,即變速自動化,極大地降低了對駕駛人員的技術要求。 5.本技術增加了主油路控制和應急性能控制系統,有效增加了牽引車安全性倉泛。 6.本技術為我國2-2.5噸牽引車走向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在變速箱中的集成設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中:1-閥基座、3-換檔電磁閥、4-換向電磁閥、5-變速閥、6-開關閥、7_蓄能閥、9-手動應急換向閥、10-前進應急切換閥、11后退應急切換閥、Fl-前進一檔液壓離合器油路、F2-前進二檔液壓離合器油路、R-后退檔液壓離合器油路、A9-前進應急出油口、B9-后退應急出油口、P9_手動應急閥輸入油口、A3-換擋電磁閥工作油路出口、P3-換擋電磁閥輸入油路端口、P5_變速閥閥工作油路輸入端口、L5-變速閥先導油口輸入端口、A4-換向電磁閥工作油路出口、P4-換向電磁閥油路輸入端口、B5-換向電磁閥工作油路輸出端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的實現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 如圖1?3所示,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包括:閥體1、換檔電磁閥3、換向電磁閥4、變速閥5、開關閥6、蓄能器7,在閥體I的閥基座上集成化設置了換檔電磁閥3、換向電磁閥4、變速閥5、開關閥6、蓄能器7 ;該變速箱電液控制閥的油路設置為:并聯的形式接入換檔電磁閥3的油路輸入端口 P3、換向電磁閥4的油路輸入端口 P4和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9的油路輸入端口 P9。 所述換向電磁閥4的前進檔油口 A4和后退檔油口 B4通過并聯分別接入變速閥5和開關閥6的前進擋和后退檔油口,變速閥5的檔位油口分別接入前進一檔液壓離合器Fl和前進二檔液壓離合器F2,換向電磁閥4的后退檔油口直接接入后退檔油口,此舉可避免檔位之間的誤動作,增強換擋的可靠性; 所述開關閥5的油路出口接入蓄能閥6,這樣在換擋時,接通檔位油路時,先通過開關閥5,到蓄能閥6蓄能,避免油壓突然升高,對車輛產生沖擊;切斷檔位油路時,蓄能閥6對主油路及時補充油壓,避免油壓突然降為零。 本技術通過系統壓力與應急換向閥9的應急進油口 P9相連通,可以增強系統的應急性能,應急換向閥9的前進應急出油口 A9和后退應急出油口 B9分別與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的進油口及先導油口相連通,所述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的出油口分別與前進一檔液壓離合器Fl和后退一檔液壓離合器R相連通,解決了控制系統癱瘓情況下,可通過手動應急控制閥來連通主油路的油路,解決整車無法行駛帶來的工作不便和不安全問題,使得整車的控制功能更加安全可靠。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牽引車用自動變速電液控制閥,包括設置有基座的閥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1)基座上集成設置有換擋電磁閥(3)、換向電磁閥(4)、變速閥(5)、開關閥(6)、蓄能閥(7)和應急控制裝置(8);所述變速閥(5)與換檔閥(3)通過油路連接;所述應急控制裝置(8)包含應急換向閥(9)、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所述各閥體通過主油路、工作油路連通;所述電液控制閥的工作油路以并聯的形式接入換檔電磁閥(3)的油路輸入端口(P3)、換向電磁閥(4)的油路輸入端口(P4)和三位四通手動換向閥(9)的油路輸入端口(P9),換擋電磁閥(3)工作油路出口(A3)與變速閥(5)先導油路入口(L5)相連通,換向電磁閥(4)的前進檔出油口(A4)通過變速閥(5)分別接入前進一檔液壓離合器(F1)和前進二檔液壓離合器(F2),并同時與開關閥(6)的前進檔相連通,換向電磁閥(4)后退檔出油口并聯開關閥(6)的后退檔接入后退檔液壓離合器(R),所述開關閥(6)的出油口與蓄能閥(7)相連通,所述應急換向閥(9)的前進應急出油口(A9)和后退應急出油口(B9)分別與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前進應急切換閥(10)和后退應急切換閥(11)的出油口分別與前進一檔液壓離合器(F1)和后退檔液壓離合器(R)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仲勇,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協力儀表控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