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所述的永磁同步電機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和電機殼體,定子組件上設置線圈繞組;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安裝在控制盒里面的控制板、驅動板和IGBT模塊,IGBT模塊和線圈繞組之間通過三相線束實現通高壓電,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支承架,控制盒通過若干支承架安裝在電機殼體上,該結構簡單緊湊,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之間的接線方便,接線長度短,有效降低整個整成結構的體積和成本,提高整體性能和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所述的永磁同步電機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和電機殼體,定子組件上設置線圈繞組;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安裝在控制盒里面的控制板、驅動板和IGBT模塊,IGBT模塊和線圈繞組之間通過三相線束實現通高壓電,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支承架,控制盒通過若干支承架安裝在電機殼體上,該結構簡單緊湊,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之間的接線方便,接線長度短,有效降低整個整成結構的體積和成本,提高整體性能和工作效率。【專利說明】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
: 本技術涉及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
技術介紹
: 通常情況下,新能源車用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分開安裝,即永磁同步電機通過懸置安裝在車架上,控制器通過車架上的其他懸置安裝。這種永磁同步電機與控制器分開安裝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占用空間大,結構不夠緊湊;2)兩者分離獨立設置,接線麻煩,容易出錯,可靠性低;3)永磁同步電機與控制器之間的三相線束、水管等接線長度較長,占用空間,而且成本相對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該結構簡單緊湊,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之間的接線方便,接線長度短,有效降低整個整成結構的體積和成本,提高整體性能和工作效率。 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所述的永磁同步電機包括定子組件、轉子組件和電機殼體,定子組件上設置線圈繞組;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安裝在控制盒里面的控制板、驅動板和IGBT模塊,IGBT模塊和線圈繞組之間通過三相線束實現通高壓電,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支承架,控制盒通過若干支承架安裝在電機殼體上。 上述所述的若干支承架包括第一支承架和第二支承架,在電機殼體兩端的頂面兩側對稱設置有凸臺,第一支承架和第二支承架分別安裝在電機殼體兩端的凸臺上。 上述所述的第一支承架包括支架體和安裝在支架體兩側的側板,通過若干螺釘把支架體安裝在電機殼體和凸臺的頂面上,在支架體的底面兩端往下伸出支承腳,支承腳緊貼在凸臺的外側面上,側板的一端安裝在支承腳的外側面上,另一端與控制盒的外側面安裝在一起。 上述所述的側板上設置有卡槽,在控制盒底部外壁設置有環形凸臺,環形凸臺嵌套在卡槽里面。 上述所述的第二支承架包括安裝板和從安裝板端部往上伸出的限位板,通過若干螺釘把安裝板安裝在電機殼體和凸臺的頂面上,限位板與控制盒的端面安裝在一起。 上述所述的控制盒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冷卻水道并形成第一進水口和第一出水口,電機殼體上也設置有第二冷卻水道并形成第二進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進水口之間通過水管連接以便將第一冷卻水道和第二冷卻水道串聯。 上述所述的電機殼體和控制盒上都設置有低壓接插件。 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I)控制盒通過若干支承架安裝在電機殼體上,使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集成為一體,結構簡單緊湊,并且使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之間的接線方便,接線長度短,有效降低整個整成結構的體積和成本,提高整體性能和工作效率; 2)若干支承架包括第一支承架和第二支承架,在電機殼體兩端的頂面兩側對稱設置有凸臺,第一支承架和第二支承架分別安裝在電機殼體兩端的凸臺上,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牢固; 3)側板上設置有卡槽,在控制盒底部外壁設置有環形凸臺,環形凸臺嵌套在卡槽里面,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牢固,有效防止控制器松脫; 4)通過若干螺釘把安裝板安裝在電機殼體和凸臺的頂面上,限位板與控制盒的端面安裝在一起,結構簡單,控制器的定位安裝方便,裝配效率高; 5)第一出水口和第二進水口之間通過水管連接以便將第一冷卻水道和第二冷卻水道串聯,結構簡單、連接方便,提高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冷卻效率。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 圖1是本技術的一個立體圖; 圖2是本技術的另一個立體圖; 圖3是本技術的電路方框圖; 圖4是本技術的俯視圖; 圖5是圖4中A-A剖視圖; 圖6是本技術的一個分解圖; 圖7是本技術的另一個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圖7所示,本技術是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電機I和控制器2,所述的永磁同步電機I包括定子組件11、轉子組件12和電機殼體13,定子組件11上設置線圈繞組;所述的控制器2包括控制盒21和安裝在控制盒21里面的控制板、驅動板和IGBT模塊,IGBT模塊和線圈繞組之間通過三相線束8實現通高壓電。所述的IGBT模塊包括開關管Tl、開關管T2、開關管T3、開關管T4、開關管T5、開關管T6、二級管Dl、二級管D2、二級管D3、二級管D4、二級管D5、二級管D6 ;上述零件組合成3個橋臂,開關管Tl、開關管T2、開關管T3、開關管T4、開關管T5、開關管T6的控制端與控制板連接,控制板是一微處理器MCU,控制板通過驅動板控制IGBT模塊運行。 控制盒21通過若干支承架安裝在電機殼體13上。所述的若干支承架包括第一支承架3和第二支承架4,在電機殼體13兩端的頂面兩側對稱設置有凸臺131,第一支承架3和第二支承架4分別安裝在電機殼體13兩端的凸臺131上。第一支承架3包括支架體31和安裝在支架體31兩側的側板32,通過若干螺釘5把支架體31安裝在電機殼體13和凸臺131的頂面上,在支架體31的底面兩端往下伸出支承腳311,支承腳311緊貼在凸臺131的外側面上,側板32的一端通過螺釘5安裝在支承腳311的外側面上,另一端與控制盒21的外側面安裝在一起。側板32上設置有卡槽320,在控制盒21底部外壁設置有環形凸臺210,環形凸臺210嵌套在卡槽320里面。第二支承架4包括安裝板41和從安裝板41端部往上伸出的限位板42,通過若干螺釘5把安裝板41安裝在電機殼體13和凸臺131的頂面上,限位板42與控制盒21的端面安裝在一起。 控制盒21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冷卻水道并形成第一進水口 211和第一出水口 212,電機殼體13上也設置有第二冷卻水道并形成第二進水口 132和第二出水口 133,第一出水口 212和第二進水口 132之間通過水管6連接以便將第一冷卻水道和第二冷卻水道串聯。在電機殼體13和控制盒21上都設置有低壓接插件7。 本技術的原理是:控制盒21通過若干支承架安裝在電機殼體13上,使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集成為一體,結構簡單緊湊,并且使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之間的接線方便,接線長度短,有效降低整個整成結構的體積和成本,提高整體性能和工作效率。 以上實施例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電機⑴和控制器⑵,所述的永磁同步電機(I)包括定子組件(11)、轉子組件(12)和電機殼體(13),定子組件(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永磁同步電機和控制器的集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電機(1)和控制器(2),所述的永磁同步電機(1)包括定子組件(11)、轉子組件(12)和電機殼體(13),定子組件(11)上設置線圈繞組;所述的控制器(2)包括控制盒(21)和安裝在控制盒(21)里面的控制板、驅動板和IGBT模塊,IGBT模塊和線圈繞組之間通過三相線束(8)實現通高壓電,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若干支承架,控制盒(21)通過若干支承架安裝在電機殼體(13)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凱旋,張申,陳興元,畢榮華,
申請(專利權)人:大洋電機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